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个性化课外阅读的路径探析

2018-04-02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邓小梅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大人个性化课外阅读

文/广州市海珠区第二实验小学 邓小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 “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通过广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使学生获得知识底子、智力基础,乃至情感、审美基础。”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个性化课外阅读的概述及意义

(一)概述

孩子需要具备阅读力,阅读力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孩子从小爱阅读、会阅读很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引导、组织学生阅读,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把孩子培养成终生的阅读者——在毕业后的人生中仍坚持阅读与学习。本文所指的个性化课外阅读,指为每一个学生定制合适的、感兴趣的、关注的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二)个性化课外阅读的意义

个性化课外阅读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重要体现,更加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以及课外知识积累,也更加重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通过个性化课外阅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空间,有利于培养亲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为素质教育铺路。对于心智还不成熟的小学生,如何去接触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呢?

二、个性化课外阅读的应用

个性化阅读的 “个性化”主要体现在阅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当前较为有效的个性化阅读方式便是与学生与大人共同阅读,通过转变阅读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既然是 “和大人一起读”,首先要明确这里的大人究竟是指谁?或者哪几类人呢?这里的 “大人”首先要是一位读者。英国青少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认为: “读者也是由读者造就的。如果能够有一位值得信赖的大人为小读者提供各种协助,分享他的阅读经验,那么孩子将可以轻易地排除横亘在他眼前的各个阅读障碍。”可见,这里的大人的主要特征是作为读者身份,有阅读经验的人,能够在阅读方面帮助孩子扫清障碍的人。所以这里的大人和年龄没有必然联系,那些能帮助孩子阅读的大哥哥大姐姐也能称得上是小大人。

三、开展个性化课外阅读的重要举措

个性化阅读作为当前现代化阅读中的重要体现,主要是通过对以往阅读方式的完善和改变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做到主动阅读,但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和教师这两大群体引导,也就是个性化课外阅读的实质是在大人引导的基础上开展的。

(一)教师方面

1.利用晨读组织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教师每天早上坚持抽15分钟与孩子一起进行主题阅读,即使每个孩子感兴趣的书籍类别不同,也总会遇上喜欢的主题,并且在共读中了解各类主题的书籍。阅读时,老师不需要提过多的要求,只需要与孩子一起大声朗读,一起陶醉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诵读这些带有节奏而行文优美的诗文,学生往往在诵读几遍后即可熟读成诵,语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从教学角度,这样的诵读能让孩子有效识字,把握句式,丰富语言;从成长角度,这样的诵读能让孩子打开视野,提高审美,精神愉悦。孩子回家还可以美美地读给家长听。家长可以在班微信群里展示孩子的朗读,让孩子听听自己的声音既是对孩子的鼓励也是一种动力;孩子还可以听听同学的朗读,互相学习、欣赏,形成良性循环的积极氛围。例如在小学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教学中,笔者通过融洽的、和谐的师生交流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能使学生处在宽松的课堂中,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潜能、发散思维、认知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2.组织家长进课堂丰富阅读体验

很多家长都愿意参与班级里的阅读推广活动,家长有热情有创意,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老师可以一周安排一节课,例如每周五下午的第二节,邀请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故事姐姐轮流来给孩子们读故事,讲故事,演故事。这些主题可以是课本单元主题的延伸,也可以是启发孩子们养成一种好习惯,更可以是学校教育的一些补充,例如人文关怀,社会环境等等。

3.利用校本教材进行个性化阅读

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在课文呈现的画面或者背景中 “游历”一番,之后根据自己的阅读期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利用校本教材进行个性化阅读,可打开美丽宽阔的阅读视野,弘扬多姿多彩的乡土风情,促成写作知识的结构迁移,引导少年儿童的成长。

(二)家长方面

有了好书,有了时间,有了空间,阅读的幼苗总算有了成长的土壤。然而,幼苗还需要灌溉照料,需要用适合孩子的阅读方式来打造一个爱书之家。

1.善用小策略

听读启蒙——请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地朗读,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记住,为孩子朗读是一种乐趣,您为孩子朗读时,声音、表情都是表达故事情感的方式。为孩子朗读是一种示范,您若能时常为孩子朗读,孩子便有机会经常观摩您的示范,从中模仿和学习您的阅读方式。不需要在读完一本书后,还要来一个随堂测验,只需要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喜欢读书就好。

讲述提问——家长与孩子拥坐在一起,采用家长讲述,边提问边解释质疑。与孩子平等对话启发思考。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故事童话类的文章。

重复讲述——孩子喜欢的故事可以多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这会让孩子有惊喜和成就感。重复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让孩子在不断重复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

讲演合——阅读是多元的、立体的,请演一演、唱一唱来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增强画面感。例如儿歌童谣类的 《小兔子乖乖》 《谁会飞》 《谁和谁好》 《孙悟空打妖怪》。

故意错误——家长故意读错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让孩子来纠正,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例如读 《剪窗花》 《春节童谣》和绕口令 《妞妞赶牛》,孩子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巩固读音,又有成就感。

随机引导——和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随机引导孩子。例如《阳光》 《胖乎乎的小手》,都是表达要关爱家人,可以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双小手啊?你可以为家人做什么啊?然后把故事里的人物换成孩子的名字再读故事,多有意思啊。孩子一定会读得心里美滋滋的。

猜猜认认——猜人物、猜结果、在猜猜的快乐中一起阅读。例如 《小松鼠找花生》 《猴子捞月亮》,与孩子一起猜一猜小松鼠能找到花生吗?猴子能捞到月亮吗……

延伸想象——大人要说:“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办?”例如 《狐狸和乌鸦》 《夏夜多美》《三只白鹤》,孩子在思考中学会辨析,想象的翅膀也悄悄地展开了。

创编情节——根据故事,口头创编故事,续编故事。例如 《拔萝卜》,后面还会有谁来帮忙拔萝卜呢? 一起编着读故事,多有意思啊。

2.善用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的素材其实并不限于书本,还有报纸、杂志、甚至每天塞在信箱里的传单这些非连续性文本也可以成为阅读的素材。利用报纸、杂志、传单和孩子们玩玩游戏。如和孩子一同寻找报纸上有趣的新闻,把这些新闻或生活资讯念给孩子听;与孩子定期上书店寻找各自感兴趣的杂志;拿一本剪贴簿,和孩子一起剪下报纸上的图片,每个人用接力的方式描述这些图片,看能不能组成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3.建立奖励机制

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日复一日地坚持。良好的奖励机制对促进孩子坚持阅读起着很好的帮助作用。可以读一个故事,存入1分,读一本书,存入5分。集满一定的分数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心愿,或者送给孩子一分礼物。还可以利用小书签,每看完一本书,就记录在书签上 “某年某月某日看了什么书”,把书签放进一个漂亮的盒子里,偶尔抽一张出来回忆一下,多么温馨呀。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可持续认知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主张:“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体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快乐、自由地进行个性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回归阅读教学的本质,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人个性化课外阅读
大人都不知道的事
让我们学着长成一个大人
假如我是大人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如果没有了大人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