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视角下的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探讨

2018-04-02深圳市宝安区海旺学校黄李桃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平板实验室

文/深圳市宝安区海旺学校 黄李桃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发起了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开启了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相结合的研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了 “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内容全面化、实际全程化”的评价要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课标的评价要求,把评价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是一种基于课堂的学业评价新范式。

本文以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堂教学为例,通过对应习题,建立确定实验原理的相关标准,引导学生用标准去评价原理的可行性,并利用大数据评价学生对标准运用的理解,进而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各种实验仪器,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实验装置,并分别评价其优缺点和使用注意事项,阐述了互联网技术与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理念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教学环节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及其依据】

一、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内容,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通过提前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复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

二、用平板电脑完成课堂练习,建立确定反应原理的标准,总结归纳出以下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气体反应的共同点;2.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原理的选择标准;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最佳反应速率。

设计意图:课前诊断,引导学生对已经习得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进行回顾、分析、推理、归纳,构建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为指导下一阶段学习做准备。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通过认知的冲突,思维的碰撞,形成全班学生共同认可的确定反应原理的三个标准——气体要纯净、操作要简便、速率要适中。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即时反馈功能和平板电脑,通过查看数据统计,了解答案选项分布和学生答题正确率,为有针对性提问学生提供依据。

【教学环节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原理的探究】

一、尽可能多地列举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根据老师归类整理出的实验方案,用平板电脑选出其中不可行的方案。

三、分组实验,合作探究,通过观察不同反应物的反应速率,完成实验报告,并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

设计意图:设计前置性作业,布置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经过教师整合提炼后,作为下一环节的学习资源进行有结构性地呈现,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催生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梳理、整合、归类和再次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制取氧气所建立的确定反应原理的标准,来判断制取二氧化碳方案的可行性,强化了学生建立标准、运用标准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整合有效的学生资源,利用平板电脑能方便快捷地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呈现信息的优势,引导学生对所呈现的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讨论、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所记录的实验现象,一定要能够论证最终的实验结论,有效强化学生的 “论证思维”,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教学环节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

一、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用平板电脑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仪器,要求尽可能多地提供各种方案。

二、根据老师所展示的同学组装的装置,讨论每套装置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评价其他小组不同装置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通过在平板电脑上通过触屏去拉动和组装、放大或缩小、复制或删除各种实验仪器,并改变仪器的叠放次序,组装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图,让学生体验信息化技术结合化学实验的学科特点所带来的学习快乐,既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通过互联网上传到班级论坛,教师现场巡视,组织学生评价和讨论每套装置是否正确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对学生不成熟的实验构想进行修正和完善,最终达到整合标准、回流提升的作用,同时加深学生对各种实验仪器功能的理解,提升学生动手实验的学科素养。

总结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一、通过 “师生评价” “生生互评”,始终把评价看作是学习和教学的内在部分而融入于课堂教学之中,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二、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大数据,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外显,实现 “交互式”学习。三、充分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了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平板实验室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