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片的倾向性
——以《华氏911》和《美国国难日》为参考
2018-04-02汪一帆
□ 汪一帆
一、《华氏911》的政治倾向
摩尔的《华氏911》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纪录片,该片将矛头直指布什政府,暗指遭受战火屠戮的无辜平民是布什家族与沙特人以及本·拉登家族之间的政治和经济纠纷下的牺牲品。导演摩尔试图在影片中尽可能地还原事实真相,以一种真诚的事实去说服观众相信他所要传达的东西。尽管摩尔试图以事实去打动观众,但那些事实何尝不是他想让观众看到呢?不难发现,摩尔的政治倾向性和主观性在影片中表现得很明显。
(一)政治倾向性的表现
1.丑化布什政府的形象
影片的开头,观众看到的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布什总统形象。布什在任职当天遭到民众向其扔鸡蛋,最后落荒而逃。影片中的布什形象无异于小丑,很明显,拍摄者并不支持布什政府。其次,摩尔在影片中先是揭露布什在选举中的舞弊行为,紧接着讽刺了布什执政时的玩忽职守,对“9·11”事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揭露了他和沙特人的特殊利益关系以及为何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等内幕。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幽默风趣的解说词,对于布什的动作、表情、形态等做了很多细节的拍摄,比如布什在听到“9·11”事件发生时的表情显得呆滞且无助,此时给他的内心独白所配的幽默解说词带有讽刺的意味。
2.利用大量负面素材
这部纪录片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在影片里调用了大量资料,包括大量的新闻录像、实地拍摄、资料取证、当事人采访以及从未披露过的真实影像资料。这些资料都是对布什不利的,主要是关于布什与本·拉登以及沙特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关系,以此展开对布什政府强烈的抨击。另外,摩尔还花了两年时间在伊拉克拍摄大量素材,包括伊拉克平民对美国政府的控诉,满地被炸掉的尸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普通民众,等等。向观众展示这些素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控诉布什政府,让观众认识到布什政府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平民百姓,不仅给伊拉克的平民带去灾难,还给美国以及普通民众造成了伤害。
3.运用说服技巧
摩尔的《华氏911》以一种戏谑的手法来丑化小布什的形象,将深受伤害的民众形象放大,这种形象的反差让人印象深刻。布什政府在上任之初发表演说,宣称伊拉克没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布什政府却又说其拥有大量核武器,摩尔用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将两段同期声组接在一起,让其自己否定自己,使影片在达到讽刺效果的同时显得更有说服力。另外,摩尔在影片中具体表现了伊拉克民众深受伤害的种种处境,还有美国士兵对于战争的厌烦和无奈以及士兵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这些具有说服力的场景使观众信服,这是一场只代表布什政府意愿的战争,只为布什政府的利益。
(二)政治倾向的原因
《华氏911》在自由、真实的背后其实也充满了政治的倾向性,这与摩尔民主党人的身份有关。影片中摩尔力图说服观众接受一个毫无能力和责任感的布什政府形象,从而改变态度,转而支持摩尔所支持的民主党。摩尔曾公开表示过要将布什赶下台,在这部纪录片中很明显能看出他一直在猛烈抨击布什政府,为的是让观众对布什政府失去信心,最后转而支持民主党。
二、《美国国难日》的政治倾向
《美国国难日》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影片中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生动罕见的画面,真实地记录了可怕的“9·11”事件发生的全过程,还原了事发场面,具有无比的真实性。这部纪录片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真实还原了“9·11”事件发生的全过程,但它的政治倾向性也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一部宣传性的纪录片,所宣传的对象就是美国政府。拍摄者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美国政府的良好形象,将矛头完全引向恐怖分子。
(一)政治倾向性的表现
1.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影片中所塑造的美国政府具有非常光辉的形象,完全值得被民众信任和依靠,在布什的带领下,民众变得空前坚强团结。拍摄者所展示的美国政府只有表现良好的一面,在面对灾难时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灾难发生后处理迅速,对待恐怖分子的态度也是非常坚决。这部纪录片还包括事件之后的一年里,美国对恐怖主义的反应,充分表现民众的痛苦以突显恐怖分子的残暴。CNN的主持人和工作人员的各种采访,让观众看到非常人性和感性的一面,看到了在美国政府的领导下,民众面对灾难时空前的坚强团结,看到了一个具有光辉形象的美国政府。
2.运用各种表现手法。
纪录片拍摄的各种表现手法在《美国国难日》中几乎都能看到,比如“辱骂法”“光辉泛化法”“乐队花车法”“诉诸恐惧法”“煽情法”等典型的宣传方法。影片中布什出境的场景自带光环,通过民众的热烈反映来表现一个深受民众欢迎的总统形象,通过布什与民众的互动来表现一个亲民的总统形象。影片中拍摄者在表现劫机者时使用了原始形态的“骂街”,也就是传播学中的“辱骂法”,将劫机者的形象塑造得丑陋并且令人感到厌恶恐惧。拍摄者用各种宣传手法妖魔化敌人,将矛头指向恐怖分子,将布什和布什政府的形象塑造得非常高大。
3.宣传技巧的使用
《美国国难日》是一部宣传性纪录片,为了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利用“煽情”“贴标签”等各种宣传手段。心理学家罗杰·布朗提出,是否对信源有利是判断宣传和说服的条件。①也就是说对信源有利是宣传性纪录片的一个要素。这部纪录片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政府,它将一个有责任感、有能力、民众能信任能依靠的政府形象塑造得完美无缺。很明显,拍摄者的政治倾向在于支持美国政府,其意图是为了塑造在灾难面前领导民众团结一心的光辉政府形象。
(二)政治倾向的原因
毫无疑问,这部由CNN制作的纪录片有着非常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影片从头到尾一直在塑造布什政府的光辉形象。和《华氏911》对比,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布什政府,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美国国难日》由CNN制作。CNN是美国官方有线新闻网,它的政治站位一定是支持美国政府;其二在于把关人的主观性。和新闻一样,纪录片同样有把关人,《美国国难日》的把关人也就是其制作人CNN,作为一个官方新闻网,对塑造美国的大国形象责无旁贷。
三、对纪录片倾向性的思考
《华氏911》《美国国难日》这两部纪录片都带有政治色彩,不同的是《华氏911》更偏说服性,以一种真诚的说服力量去说服观众相信拍摄者所要传达的东西,而《美国国难日》更偏宣传性,片中就是在宣传美国政府。同样以“9·11”事件为题材,但在这两部纪录片里我们所看到的却完全不一样,摩尔的《华氏911》让观众所看到的是一个毫无能力、自私自利的布什政府,给我们展示的是布什政府可恨的一面;而在《美国国难日》中,我们所看到却是完全相反的一面,整个影片一直在宣传布什政府,将矛头指向了恐怖分子。这是完全不同的政治倾向性所导致的结果,展现给观众的是拍摄者想让观众看到的,我们没法说那样不真实,但可以说那是带有主观性和倾向性的片面事实。
纪录片的社会功能包括反映社会生活、记录历史、传播知识、舆论引导和审美作用。这其中的舆论引导和审美作用都说明了纪录片需要一定的艺术性,为了展示美感,拍摄者可以利用各种影视创作技巧,纪录片的艺术性已经被社会认可和接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带有倾向性的纪录片所呈现给观众的并非是完整的事实,而是带有拍摄者的主观性和倾向性的事实。
值得让人深思的是,纪录片的倾向性是否会影响观众的客观认识,是否会扰乱他们的独立思考,以至于影响到他们最终所做的决定。尽管摩尔的《华氏911》力图让观众看到事实真相,《美国国难日》也力图还原事件发生的真实过程,但它们都掺杂了拍摄者的主观性和政治倾向性。
四、结语
纪录片本该是客观真实的,但很多时候它传达给观众的并非完全客观真实,而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倾向性,观众看到的是作者想传达给观众的,想让观众看到的。对于观众而言,纪录片已经不再是一种仅仅用于教育的手段,它同时也是人们认知社会、参与社会事务的媒介,民众有权利知道事实的真相,而不是某种“倾向性”。②
注释:
①余权,刘敬.什么是宣传性纪录片[J].新闻大学,2012(2).
②徐晶.纪录片的真实性和艺术性[J].新闻前哨,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