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思考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蚌埠 233000)

一、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及流动性管理

1.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解释是,商业银行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存款人支付到期债务以及提取现金等方面的贷款任务。在现代化的金融经济时代,流动性是商行、金融体系或者是全社会的经济正常运作的生命线。其突出的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分别为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成本的流动性,一般而言,资产能够变现的能力较强,则只需要支付较低的成本。另一方面,若商业银行能够进行更强的筹资,则所需要支付的成本越低,也就直接导致了较强的流动性。

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流动性需求和供给等,正是由于供需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导致了流动性风险。当流动性需求超过了所需要的供给,或取得流动性成本大于收益,就可以产生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流动性供给需要依靠不同的借入资金以及不同的存款来获得的,而大部分的借入资金与存款都并非是长期所拥有的,但资金的运用方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中长期贷款,这种“借短贷长”的方式可能会导致资产和负债期限结构难以保持匹配性,这也让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并不足以维持内在的发展。

3.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而其的流动性管理的所有信息即是流动性风险。极其特殊的环境下,流动性不足将可能会导致银行资不抵债,甚至还可能会破产。而流动性风险管理,也就是商业银行能够在任意的时间以及科学的价值来获得其所要求的资金,进而保障银行资金流动的环节。

二、关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状

从整个金融市场管理层面看,鉴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发展、金融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商业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管理模式要求进行一定的转型和创新。在如此的形势下,整个市场需要更加严格地执行风险管理任务。因此,巩固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工作受到了广大人们的重视。这些年以来,笔者发现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实践,所要求进行管理的范围更加的明确,甚至对市场经济的专业性判断的要求提升,管理中提出的决策更加合理和及时,管理制度和和治理结构更加的合理化,所以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战略提供更多的思考。从针对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实体经济市场的环境风险,业务创新转型而存在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都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此外,存贷款期限错配、贷款不良率有所增加、经营风险等都可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一)“短存长贷”,存在期限错配现象

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盈利的关键渠道还是存贷款净息差。近几年来中国商 业银行居民定期蓄占居民总储蓄的比例不断降低,但客户中长期贷款占比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在银行总体贷款的总额占有的比例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为了提高经营业绩,提高盈利能力,在制定经营策略时,更倾向于投放收益率高、流动性差的中长期贷款,但由于负债导致了业务不稳定,期限错配情况时常发生,甚至还可能会导致资金流动性危机。

(二)资产结构单一而期限趋长

综合资产的整体构成来分析,国内商业银行资产大致都是以贷款为主,结构并不丰富。并且,国内商业银行并不能够概括出流动性二级储备,一级储备的大多数都存在中央银行里面,商业银行并不易于立足实际的需求,在任意时间中取出存在央行里的资产;;加上银行的贷款中的很多是中期或者是长期贷款。同时,贷款期际越久,而风险则越高。由此导致了进行资金回收的时间较长、风险大。上述因素都会相应地造成银行风险的发生。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内控机制不完善

商业银行内部并没有建立与完善流动性风险的中期、前期预警并且同转移的相关系统。化解风险的能力不足,缺乏多样化的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案;而且也不具有良好的针对风险进行预测的基本手段,不能把隐患消除在风险发生之前,在风险发生之后也无法进行及时的抢救;并且,因为没有建立在银行中增设相应的处理部门,而也导致了商业银行针对风险流动性的监管并没有针对性的计划与长期的解决措施。

(四)资金来源稳定性降低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都在加速,银行间差异化存款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导致存款分流等资源重分配现象,资金在各项存款与同业存款两大业务品种之间的频繁转换,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下降。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促进了银行理财迅速发展,导致客户存在各银行的理财产品间转移以追求高收益,稳定性下降,波动加剧;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得一些银行的经营行为出现分化,分化过程中存在的策略性风险已经转化为流动性风险。

(五)流动性风险表现形式趋于多样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有所减缓,商业银行对企业授信政策日趋谨慎,甚至出现收紧放贷的现象,企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所以又出现了一类处于监管盲区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银行”。虽然目前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措施,“影子银行”的规模仍处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是“影子银行”的不良贷款具有传染效应,有向商业银行进行扩展的发展趋势,从而产生了新的流动性风险。同时,随着商业银行不断地扩大其业务规模、业务种类的增多和复杂性大大的增加、经营环境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金融风险的普及性不断提高,而这涵盖了流动性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不同风险都会开展的添加,最终会导致其发展成为流动性风险。

三、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2013 年的上半年,我国银行市场产生了“钱荒”事件,让人们已经意识到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基本风险,认识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带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针对国内商业银行流动发现我险管理工作中的弊端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

商业银行是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体,所以需要提出积极而有效的应对策略,并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控制。然而国内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思维还有待完善,还仅仅只是在表层阶段。针对外部而言,国内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还有很多不足,对流动性风险监督的思想还有待加强;从外部看,新形势下,银行流动性风险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状况更加复杂,缺乏流动性风险的分析预判及前瞻性。

(二)缺乏有效的预判、应急机制

因为整体上而言,流动性风险是“低频高损”,商业银行对于银行中的流动性风险缺乏一定的预判工作机制,也缺乏有效的应急机制,不能高效及时制定出化解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措施去阻止风险的发生。我国监管机构还没有认识到存在着流动性风险,或者还没有建立起全面的预判机制,不能系统地分析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潜在隐患,日常管理没有定期进行风险压力测试,制定有效解决措施等。

(三)缺乏多样的资产负债管理方式

在以往,商业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和相关的管理理念中,为满足存贷比中提出的考核指标,一般利用“做大蛋糕、以存定贷”的管理模式,流动性评价指标并未真正纳入资产负债管理中,不能全面、客观的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进行考核、评价。目前,存贷考核指标已逐步转变为监测指标,但商业银行的存贷管理模式仍然较为单一,流动性风险管理主要遵从于央行相关管理制度,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过于表面化,没有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业务拓展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约束措施,还没有针对流动性风险展开高效的监管。

(四)流动性管理经验依赖突出,缺乏前瞻性研判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主要是借助于个人的经验进行管理。由于我国对市场宏观形势变化、货币政策导向等方面的指标判断和分析存在问题,未能主动、及时的对流动性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未来需要以经验为切入点,对数据进行分析,强化对整个银行中的流动性数据进行分析,为提出有效的决策和管理措施,提供出相应的数据支持。

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

伴随着中国的商业银行慢慢地发展至真正的商业性质规模,国家信用没有形成以及对银行没有展开担保,商业银行就会导致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因此,银行监管部需要坚持以谨慎的原则进行监管活动,即使在我国经济处于较快发展的时期,银行的财务状况良好,还需要展开严格的监管,而要求对银行展开多次的压力考验,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风险因素,将风险扼杀于起始状态。

(二)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

在资本稀缺、负债成本较大的企业环境下,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只是能够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产生阻碍,并且会导致银行造成更加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针对负债管理模式进行完善,一是强化对负债的管理,全面的了解负债的业务结构,结合业务发展计划和目标值,积极拓展核心存款,特别是稳定系数较高的个人存款,做大人均存款规模,大力的进行资金清算和监管业务,保持负债的稳定性;综合评估稳定系数低的负债业务的影响,及时调整业务发展策略,合理叙做负债业务,增强负债流动性主动管理。二是对资产结构进行优化,提高流动性资金的比例。目前商业银行由于资金结构单一,流动性资产的比例较大,导致银行难以进行有效的流动。因此商业银行应适 当调整经营策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实现盈利模式多样化,增强整体流动性抗风险能力。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流动性管理的关键信息涵盖了下述内容,首先合理的对流动性缺口展开考验,其次,获得弥补弊端的控制逻辑。展开流动性风险管理,需要从经验型管理方式发展成为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而其中最关键的则是确立与完善风险预警机制。详细的工作内容涵盖了探寻风险警源、确定风险警况以及预测风险警情,即是依靠对风险指标的评估与检测,银行能够对此后的流动性风险展开衡量,进而核定与清楚风险的具体状况。流动性风险警系统操作的本质在于获得相应的线索,处理问题,把风险的值减弱至最小。

(四)增强对流动性管理的前瞻意识

加强对所有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加强对外部宏观经济的判断,提高流动性管理意识。一是商业银行要提升对于我国和其他国家经济的判断能力,增强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紧跟国内外货币政策变化趋势,尤其要重视和关注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公开市场操作、流动性调节工具的使用等敏感信息,符合国内中央银行所概括的发展趋势,展开有效的监督措施。二是资金运作调度部门要强化对银行流动性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合理的对银行的发展进行规划,对本外币的渠道与应用展开统筹管理好,确立具体的流动性联席会议制度,在规定时限或者任选相关的期限展开探讨、学习、甄别整体市场下金融的浪潮,提高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预判性,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并对管理思路进行调整,为进行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姚骞.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问题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1(11)

[2]陈莉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思考[J].金融经济.2017(8)

猜你喜欢

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