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互联网+重庆低成本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18-04-02
(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重庆 404100)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是由国务院发布于2015年07月04日,主要围绕“互联网+”进行讲述如何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重庆市人民政府也印发了重庆市“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重庆社会转型升级。互联网+智慧农村农民将有助于需求市场的对接,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还可以创建大规模农村农业电商项目等等。在互联网+时代下,与工业信息化相比,农村不具备资金充裕,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高超的业务和技术标准。所以,低成本农村信息化道路是重庆乃至全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更要注意低成本信息化不等于低水平和低标准,而是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更加注重于对信息化过程中的整体优化。
二、重庆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面积最大,农业人口为主体、有着连片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直辖市。重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相对不均衡,有些地区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成型,但与进村入户的差距仍然较大。其中自然村通电话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行政村光纤通达率接近70%,农村地区固定宽带接入用户70万户。但从全国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来看,重庆还相对滞后,处于第23位。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各具特色,但整体性、联动性、时效性仍然较差。现有“12316”热线、“12371”党建网、“12582”农信通、重庆农业农村信息网等主要应用服务平台开展为农服务。“奇易网”“农企宝”“特产宝”等电子商务平台拥有20多个省(区、市)3000多个名特农产品入驻。但发展水平却处于全国第19位。重庆农村信息化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庆地理位置相对特殊、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健全、农村信息化资金投入较少以及农村信息化人才匮乏等。
三、低成本农村信息化建设体系
(一)建设基于IPTV技术的农村三网融合大环境
IPTV技术是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的基础设施,以家用电视机作为主要终端电器,通过互联网络协议来提供包括电视节目在内的多种数字媒体服务。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先在全国建立了IPTV,利用宽带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技术于一体,向农村家庭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在农村信息化中率先解决了“多网合一”的问题,充分有效的利用了网络资源。根据重庆地区农业信息发展的现状,可以充分借鉴宁夏对于网络融合的案例,在已有的环境下,充分整合电话网、互联网、4G通信网络,通过开发低成本互联网+农村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借助于平台中的呼叫中心、视频传输以及短信传输功能,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农作物培育知识、农产品市场情况以及丰富的大千世界等呈现在农民的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中。并加入远程专家系统,农民可以利用终端交互视频和专家一对一沟通。这样有效节省了信息化过程中的经济、时间、学习等信息成本。近期,重庆渝北区建成首个智慧农业总平台,全面打造“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全面建设。
(二)进一步推广农村移动网络通信服务
随着4G技术的普及和5G技术的逐渐兴起,应该进一步推广普及农村移动通信服务,拓宽农村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提升网络信号质量,面对需要大量的网络终端设备等一些信息化硬件产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型软硬件企业开发出台适合农村需求的各种终端产品。目前重庆大部分农村地区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一定水平,重庆东北地区的农村手机销售网点遍布各个镇域范围。例如,万州区各个乡镇都有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代理服务点,每个店里都有销售手机SIM卡和各大品牌手机、手机入网、宽带办理等相关业务。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和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定制一系列关于农业生产知识、农产品市场情况、农村生活等相关的便民服务板块,方便快捷的将信息资源快速传入农民的生活中,方便农民快速获取最新信息,一个手机就可以知天下。在移动通信建设中,重庆电信运营商要依靠当地各级政府,进一步推进农村移动信息化建设,让广大农民用得起移动网络,会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从而彻底改变农村现状。
(三)建设村级互联网服务中心
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农村建设互联网服务中心,全面加入三网融合大环境。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重庆农村地形地势分布情况更为复杂,以渝东北地区的万州、云阳、巫溪等建制区为例,农村地形险峻,大多建于深山之中且分布较为松散不集中。养鹿乡位于云阳县西北边陲,地处云阳县、开州区、万州区三区县的交界处,各村分散在崎岖的山陵间,由于地势的高低不平,造成很多村没有网络连通,所以建设村级互联网服务中心集中解决了重庆农村偏远地区“最后一公里”农村信息化的问题。村级互联网服务中心对象主要面向广大农民,集中为农民提供各种终端设备使用的培训、基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等。互联网服务中心也是各种网络接入总出口、信息中转中心、终端设备管理维护中心等承接上级服务中心的最末端总站点。村级互联网服务中心建设要具备技术人员、设备、固定场所、制度等基本条件,面向农村实际、坚持实干、提高服务水平、建立长效机制、真正见到实效,让农民切实体会到互联网带给他们的实惠。
(四)建成重庆农村信息服务综合平台
通过建设三网融合大环境,集成现有专家系统为平台知识库,可以自动应答农民的相关问题。利用电脑、电视等终端类型,可以和远程相关专家进行交互视频应答。利用移动网络通信服务,建设基于短信平台的手机报,提供最新的农业农村信息。重庆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将及上述功能于一身,打造一条龙综合服务,加入农业气象板块、农村村务管理板块、农村法律咨询板块等一系列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服务,切实改善农村信息化服务的需求,为农民提供快速、高效、准确的信息获取途径。
四、结束语
重庆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系统性的工程,只有改变观念,上级重视,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确保各项资金充足。并不断强化农村信息化工作责任制,加强农村信息化的队伍建设,积极创新低成本农村信息化所采用的软件、硬件设备、网络服务等。推进示范带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切实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逐步形成以重庆为根基,辐射西南片区,乃至全国农村,展现社会主义下西南重镇重庆新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新发展。
[1]刘世洪,许世卫.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04:1012-1022.
[2]王来,马鑫.农村信息化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浅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03):63-65
[3]侯晴霏.“互联网+三农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南安市农村信息化发展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16,8: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