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主要言语发展理论的简评及思考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乔姆斯基皮亚杰言语

(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目前为止,已经先后出现了四种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假说,即:阿尔伯特——模仿说;巴浦洛夫和斯金纳——强化说(行为主义);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先天论);皮亚杰——认知学说(交互作用观)。这些理论之间存在着非常激烈的争论,其中主要的热点问题有:语言是先天的还是后天习得的;语言是被动的学习还是主动的创造;认知发展,尤其是思维发展与言语发展的关系。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充分体现了行为主义语言发展观:语言是后天依靠模仿和行为塑造学会的,不存在先天机制与特定模式。各大理论各有春秋,却最终都不能全面的解释语言发展的机制等内容。

模仿说是心理学界关于言语获得机制的最早的一种理论假,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很流行,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率先提出,其主要观点是婴儿的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模仿,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反对者跟支持者各自展开不同研究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支持者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婴儿通过模仿确实可以获得一些语言能力,其模仿动机是什么、这其中的机制是什么事模仿说没有给出解释。而且,婴儿的言语模仿发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之中,有些模仿的发生并不是出于有意识的示范之下,婴儿的模仿的选择功能性就需要我们思考它的解释范围了。模仿说的另外一个限制事实在于不能解释清楚“狼孩”为什么在人类社会只获得词语,而不能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的事实。

强化说是以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无论是巴浦洛夫还是斯金纳都认为,婴儿言语的掌握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反射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斯金纳认为“强化依随”在婴儿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乔姆斯基却对强化说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与彻底的剖析”,认为首先婴儿在1至3岁不可能获得那么多每项都需要用强化发射来建立的语言;其次婴儿最初获得的语法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婴儿的模仿最初是他们在有系统、有意义地创造自已的语言体系;再者成人在和婴儿“交谈”时,他们谈话目的往往主要在于相互了解以及完成当前一些实际目标,没有多少时间来注意语言的细节。乔姆斯基的深刻批判,极大地震撼了美国语言学和心理学界,被称为“语言学的革命”,至今备受推崇,而大多数语言专家也都认为儿童可以不通过外在的教学而从广泛又多样化的文化情境中获得他人的母语。在一些例子中儿童虽然没有受到鼓励却也很好的学习语言。比如一出于一些原因并没有受到父母太多的积极关注跟爱抚的婴儿,长大后也许在人格方面有一些障碍,但是其语言发展是正常的。很多自闭症的儿童,他们的语言缺陷的发生也并不全是因为没有获得积极强化与关注。但是,不可否认强化说也有其合理性,可以用来解释一些言语活动尤其是能解释清楚最初的语音和单个单词等低级言语的发生发展过程。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又称“先天语言能力学说”于1975年在其法《句法结构》一书中被提出。乔姆斯基主张语言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其转换生成说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语言是创造的、语法是生成的、每一句子都有两个结构层次: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婴儿感知的是语言的表层结构、外部形式词的材料通过LAD的转换加工,可生成无数的句子,从而掌握了基本语法形式的婴儿就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说出他从未听见过的句子。尽管乔姆斯基太过于强调天赋观念与调先天性而低估了环境和教育在言语获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忽略了语言的社会性,但他的理论观点的确开创了语言发展研究的新视角,让研究者的视角从言语发生外在的行为模式解释转向了对内言语心理机制的关注。

六七十年代以来,以皮亚杰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提出的认知学派,提出了对认知和言语发展关系新看法,并逐渐成为目前这一领域具备广泛影响的主导理论。其主要观点有:皮亚杰认为,语言是儿童的一种符号表征功能,语言源于智力,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皮亚杰的理论将先天机制与后天的文化熏陶作用、环境互动作用结合起来,阐明了思维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使我们对言语发生的内在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深层认识,对于我们理解婴儿如何获得言语意义重大。同时,理论中关于聋哑儿童以及盲童的研究也为我们对有先天生理缺陷孩童的语言教育提供了新的探索生理理论基础,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提供合适的教育方式。不过,皮亚杰的理论中,对于语言发展过程中从字到单词到句子再到语法体系的掌握这些复杂过程以及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未完全解释清楚。这也有待于对神经机制更科学明确的认知。

基于这些理论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语言发展的研究范围越来越广泛。其中对于大脑语言系统的不断发展研究,对于乔姆斯基的转换理论具有一定的支持性。而随着全球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言语衰退现象也逐渐受到国内研究的重视。老年言语衰退的研究直接面临的课题就是人的生理机制的衰老和退化。反过来思考,关于乔姆斯基的转换机制进一步的研究还是应该被提上日程,所以脑神经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综上对于研究成果的理解和思考,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1、基于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间歇短暂的,是持久、长久的,语言发展的机制可以从渐进性的角度去思考,在婴幼儿直到童年期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上进行年龄阶段的划分,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理论去解释。比如最初的强化对于简单基本发音的情绪反馈强化,更加复杂的语言机制的模仿,认知水平基础上更好地处理与环境之间互动促进语言更完善的阐释。对应的阶段论证清楚之后再去探讨各个阶段的交叉;2、言语发展对于人类的意义重大,婴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言语发展,更好的结合研究理论与实践,应该成为语言发展研究的永恒话题;3、语言发展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是,语言的根本意义在于传承文化,在语言如何产生与发展的研究热潮中,对于古老语言的保护传承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1][美]约翰·W·桑特洛克著,桑标,王荣,邓欣媚等译:儿童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82页。

[2]乔姆斯基(Chomsky):《句法结构》[M].荷兰:荷兰海牙摩顿出版公司,1957年。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

[4]谢弗等,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7月。

[5][美]约翰·W·桑特洛克著,桑标,王荣,邓欣媚等译:儿童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1日。

[6]刘晓峰:从进化心理学的视野看语言的进化[N].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

[7]李晓燕:汉语-自闭症幼儿语言发展和交流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8]贺利中: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分析及教育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年第27卷第三期第31页-33页。

[9]黄立鹤:近十年老年人语言衰老现象研究:回顾与前瞻[N].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第10期(总体246期)。

[10]王辰玲:简述西方语言渐进思想的发展脉络[N].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0月第34卷第5期。

猜你喜欢

乔姆斯基皮亚杰言语
基于皮亚杰理论的莫高窟文创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传承智慧经典,不是只为纪念
——《皮亚杰文集》不可不读
走近皮亚杰
教授读过的书有什么不同
Teaching methods in a Chinese Classroom
中国媒介环境下乔姆斯基新闻过滤器模式意义探究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从“社会言语”到“内部言语”*——维果茨基论皮亚杰自我中心言语学说的方法论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