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诗歌的透视镜
——基于现代认知语言学解读英文诗歌
2018-04-02孙凯元
孙凯元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 沈阳 110167)
一、引言
隐喻是诗歌的本质,在传达意图意义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荣耀。若要深入地解读英文诗歌作品,首先就要清楚地了解诗的隐喻的概念和定义,然后建立一个综合隐喻认知解读模型。通过分析认知隐喻相关理论的优点和缺点,比如很多专家学者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和自洽原则,然后是模型,应用于分析英文诗歌隐喻以及隐喻对诗的极为重要的意义。[1]通过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四个映射理论,读者可以推理出诗歌隐喻的最优含义。通过隐喻在英文诗歌中的解读,得出诗歌隐喻的透彻深度理解也是一个诗人建构隐喻的认知过程。
二、隐喻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许多学者和语言学家试图粗略地估计说话者和作家使用隐喻语言的频率,结果却惊人地发现隐喻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有很多。认知语言学家现在认为,隐喻是认知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语言修辞,隐喻有助于创造和维持人们对文化的看法,并在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中发挥重要作用。Lakoff&Johnson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在语言上,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这样。这是典型的隐喻早期认知描述。隐喻实际上已经超越了语言,在本质上成为一种感知和概念化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人类了解世界。隐喻是一种语言的隐喻,它源于隐喻的思维过程,反映了人类大脑理解世界的模式。给了研究人员一个功能强大的设备去探索、描述、理解和阐述一些语言文本上的新的情况。因此,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机制,通过我们已知或新知来理解我们所知道的东西,达到我们理解未知事物的目的。它在人类思想的各个方面都被发现,比如:物理科学,政治,宗教,经济学,法律,艺术,哲学,道德等等。
隐喻的认知和概念作用被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所提出,他们也声称许多人的概念是隐喻性的。隐喻的语言表达反映了系统的概念映射。这一观点对实证研究的影响是复杂的,而且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一方面,认知隐喻理论为隐喻分析开辟了丰富的可能性,通过系统地使用隐喻作为概念、价值和态度模式的证据,从而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做出贡献。包含大量隐喻的语言产品对于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是非常有意义的。[2]不仅是文学家,还有哲学家、文化人类学家都喜欢用文学的方式思考和表达。因此,隐喻成为连接普通语言和哲学的桥梁,当人们谈论历史、生活和世界的存在时,隐喻必须包含在他们的语言中,因为隐喻内涵的不确定性和隐喻空间的可扩展性赋予了语言作品更大的表现力。
三、诗歌隐喻的研究和特征
由于Lakoff提出了隐喻的认知方法,研究转向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从修辞的角度来描述。Lakoff认为隐喻与人的精神世界有关,它是理解我们周围世界的工具。这种认知方法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隐喻的新视角和新思路。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或诗歌隐喻是人类思维的反映。语言隐喻是对个人持有的概念隐喻的证明。很多研究都是在隐喻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语篇中的隐喻、词汇的隐喻、对认知隐喻的尝试、概念隐喻等。诗歌隐喻作为一种特殊的隐喻,其学术史远不及隐喻。早期对诗歌隐喻的研究局限于修辞功能或语言表达的范畴。Leech早在1983就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诗歌。随着隐喻理论在认知领域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与普通隐喻区分开来的诗歌隐喻认知研究。[3]John Briggs&Richard Monaco(1990)认为诗歌中的词是普通的词,但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改变了它们,使它们不能像普通语言那样被理解。一些学者也尝试运用关联理论,从语用的角度分析诗歌隐喻。他们认为新颖性是诗歌隐喻的核心和基础。Lakoff&Johnson(1980)认为,隐喻的新颖试图改变人们熟悉的认知理念,在实物和实物之间创造可能性,改变思维模式和观察角度。诗人有敏锐的洞察力,所以他或她通常从新的角度来比较和理解一件事。诗歌隐喻理论扩大了人们对隐喻的认知,隐喻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认知模式。隐喻的功能不仅是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再现,而且是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建构。通过对隐喻的重新定义,Lakoff&Johnson&Turner不仅在隐喻的范围内包含了常用的词语,还将诗歌中的隐喻引入到概念隐喻的框架中。并强调,概念融合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隐喻机制在诗性隐喻中的有力解释,需要通过进行大量的诗歌隐喻分析,并与隐喻机制进行融合比较。通过实例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成功地解决了研究任务中的问题。[4]
四、诗歌隐喻机制中的四个映射
隐喻理论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它们并没有解释隐喻如何在文学中出现,以及如何理解它们。如何理解认知过程中的隐喻,答案是映射。映射在许多方面是强大和有效的。它不仅提供了通用程序和原则,数组的意义和推理现象。[5]Fauconnier将隐喻机制的研究目标简化为四种映射,分别为:投影映射,语用功能映射,模式映射和心理空间映射。[4]具体如下所示:
(一)投影映射
投影映射也称为域映射,是指将一个域的结构的一部分投射到另一个域的结构。其特点是文化和词汇的稳定性决定了语言和文化的范畴结构。投影映射具有模糊性和自发性,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部分地建立起来。隐喻映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例如,在隐喻的表达时间中,我们从空间的概念中构建我们日常的时间概念,如“秋天离开了”,“一年过去了”,“新年前夜”等等。尽管这样的投影映射在词汇上或文化上是根深蒂固的,但它们可以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创新地建立起来。[6]
(二)语用功能映射
语用功能映射是指其中两个相关的域通过语用功能对应于两类映射。这种映射通常是通过转喻和提喻,如表达对绘画艺术很有鉴赏力,可以说“这一定是梵高”,此外还有“多添一双筷子的事”,“他有四张嘴要吃饭”等等,在映射的基本知识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模式映射
模式映射发生在一般模式、框架、模型或其他特殊结构的上下文中。它是一个组织框架,它指定一个活动以及它的事件、序列和参与者,包括诸如尺度、力量动态模式、图像图式和在人类概念结构和认知中无处不在的重要关系等元素。元素被映射到隐喻中适当的位置,并且可以从背景知识中提取角色或框架。
(四)心理空间映射
心理空间映射即心理空间的连接。精神空间是一种非语言的结构,它是在话语的传导过程中形成的语言表达。
四种映射或者可能同时发生或在诗歌隐喻的工作过程中互相作用,同时为解释隐喻做出贡献。[7]
五、英文诗歌中隐喻的解读
通常情况下一个规则的隐喻是指物体和图像都出现的那种。在某些情况下,物体和图像之间的相似感也可能造就隐喻出现。通过以下节选英文诗歌中识别隐喻的结构和工作机制,以此解读证明隐喻在英文诗歌中的功效为:诗之眼,诗之情,诗之美,诗之魂。
(一)在某些情况下,隐喻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隐喻就好像是诗歌的眼睛,只有隐喻被解读透彻了才能让诗歌睁开眼睛,让诗歌爱好者和研究者看到诗歌呈现的深层含义和内容。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73(1609),诗人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说服了他的爱:
That time of year thou may'st in me behold When yellow leaves,or none,or few,do hang Upon those boughs which shake against the cold,Bareruin'd choirs wherelatethesweetbirds sang.
In me thou see'st the twilight of such day As after sunset fadeth in the west,Which,by and by,black night doth take away,Death's second self,that seals up all in rest.In me thou see'st the glowing of such fire[8](P48)
莎士比亚将十四行诗分成四行(称为四行诗),接着是结语。为主体的十四行诗,第一个十二行是由三个隐喻,与说话者的年龄或条件的比较。这里分别是“yellow leaves”“twilight”“ black nigh”都是一种隐喻的说法,实则证明“我变老了”。三个模糊隐喻是这部分诗歌的眼睛,若读者没有睁开眼睛捕捉到这些诗眼,就无法解读作者“我正在变老”的模糊隐喻。通过光秃秃的树枝和最后残留的叶子的影像,生动而精确。树木的枝叶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季节的寒冷,但却被说成是“against the cold”。因此,人类的身份认同被暗示微妙地加深了。这些树枝是被鸟类遗弃的“Bare ruin'd choirs”,这一事实强化了老年人的凄凉景象。隐喻是通过投影映射完成的。从自然界中的事物直接投射到人内心,而“yellow leaves”“twilight”“ black night”这些诗歌中的带有色彩事物也将毫无保留地投射到作者带有感情基调的内心。若是没有仔细品读这些隐喻,就如没有擦亮诗人注入诗歌中的眼睛,无法睁开眼睛就无法看清作者表示的爱人应该深深地爱我,因为人们珍惜他们即将失去的东西。
(二)英文诗歌是诗人借以表达和表现诗人情感的工具和手段,而隐喻就是这种工具中的一项重要成分和因素。如没有隐喻的出现,诗人则无法充分表述情感,同时也无法被文学爱好者读懂诗歌表面特征下的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格雷写道:Here gems break through the night with glittering beam,
And paint the margin of the costly stream.All stones of lustre shoot their vivid ray,And mix attempered in a various day.
Here the soft emerald smiles,of verdant hue,And rubies flame,with sapphires heavenly blue;The diamond there attracts the wondering sight,Proud of its thousand dyes and luxury of light.[9]
诗歌中描述的闪耀的光束,生动的射线,翠绿的色调,火焰,千光染料和豪华的各种各样的宝石描绘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神奇的“地下的”世界的颜色只出现在他的想象和一个理想的世界里。然而,事实上,他的世界并没有一闪一闪的奢华光彩,吸引着“好奇的目光”,他的作品大多是“闪耀着病态的光”,总是充满着沉思。尽管诗歌语言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概念层面上的诗性隐喻与普通语言一样具有系统性。通过相关的两个领域对应的两个映射,它们实质上体现了隐喻的思想,这就是隐喻生成机制所宣称的。就像上面的诗一样,光束、射线、色调、火焰构成了边界上一个巨大而完整的场景,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自然物体的一个领域。另一方面,这是诗人在这样的风景中所做和想的描述。对我们来说,在诗人的心中,与单调情感和渴望诗人事业生涯辉煌的愿望相匹配并不难。作者暗示了他想在相关图片中表达什么。这两个领域是间接的,通过读者的推理和想象联系起来。因此,诗歌表达的是人内心情感也得益于这些散落的隐喻以及它们共同构成的隐喻概念整合。隐喻对诗歌中烘托的感情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也正是因为大量隐喻的存在,才使得诗人借助功能投射的方法建构内心情感。
(三)诗歌表现的美感除了音韵以外,还表现在诗歌描绘的内容和境界上。而隐喻对于诗歌整体美感的建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Thoms Hardy写到:
CIose up the casement,draw the blind Shut out that stealing moon She wears too much the guise she worse Before our Lutes were strewn With years-deep dust,and names we read On a whites tone were hewn[10]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一生的苦难与沮丧。在月光下,他独自坐在那里,回忆着他的甜蜜的爱,而他内心的感觉是无力和悲伤的。看到眼前的风景,不禁想起了他的爱人。所以这位诗人想要把月亮“Shut out”。这里修饰的月亮是一个“stealing”,但实际上,诗人把它作为爱的见证,他相信月亮“偷走”了他的爱和甜蜜的快乐回忆。读者在常识、基础知识和其他共享信息的这种模式基础上,通过结构组织和框架构建来想象隐喻意义。最后,读者对隐喻模式意象进行了正确的解读。事实上,月亮已经成为文化历史上的一种情感基础,特别是在诗歌中,月亮经常被使用。在这首诗中,场景是作者故意创造的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感。在的一系列自我背景认知活动之后,读者可以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角色元素,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认知隐喻联系是诗歌意象成功的必要条件。整个画面的美感,确切地说是凄美感,通过隐喻“stealing moon”油然而生。
(四)英文诗歌的灵魂也与有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Emily Dickinson的诗歌:
My Cocoon tightens Colors tease I'm feeling for the Air A dim capacity for Wings Demeans the Dress I wear A power of Butterfly must be The Aptitude to fly Meadows of Majesty implies And easy Sweeps of Sky[11]
从传统的角度来看,这首诗的隐喻似乎足够清晰。这首诗的主讲人把自己比作一只蝴蝶,要从它的茧的容器中出来。也就是说,从心理空间的角度来看,蝴蝶可能被视为一种被圈禁约束的人格。在这里隐喻蝴蝶代表了诗歌的力量,主导了诗歌的灵魂。蝴蝶可能是诗人或是某一类人的标志。认知分析也将隐喻的诗歌灵魂揭示出来。正如我们在诗中所看到的,在蝴蝶和人性灵魂的感情之间没有直接的映射。但随着心理和认知的处理,一个新的心理层面联想可以被激活,苍白的视觉本身并不是消极的,而是因为观赏者的情绪。自然的物体什么也说不出来,但作者通过对自然事物蝴蝶的表象的描述,来讲述这个主题的所有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两种心理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正如你的认知可以实现它一样。这就是有隐喻活动的力量所在。整首诗歌的灵魂也被隐喻以及读者对隐喻的心理加工得以完成。
六、结束语
诗歌中使用的隐喻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原创的,将不相关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将它们进行比较。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视角。在这一过程中,诗歌揭开了隐藏世界的面纱,让我们熟悉的事物仿佛他们并不熟悉。因此,用隐喻的方式来说明诗歌和隐喻之间的关系是合理的,因为隐喻就是诗歌的一个透视镜。通过这个透视镜,读者更能清晰捕捉到诗人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和内涵,诗人与读者也由此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