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方式与建议
2018-04-02
(长沙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信息通讯业首先出现了产业融合的趋势。在信息通讯业融合发展趋势增强的同时,其他领域也开始出现产业融合的现象,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正是发轫于这一时期。生物农业,观光农业等众多农业新业态开始在我国形成与发展。我国作为一个转型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大而不强的现实迫切地要求我国深入探索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以期完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任务。
一、研究背景
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其中第7条、第13条、第32条等共11条意见将侧重点放在了三产融合跟农业科技上,肯定了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链的延长和价值链的增长具有的作用。该文件的发布,说明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全新理念,是正确的,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于是在我国粮食生产上出现了一个三量齐增的异常局面,一是国内的粮食产量增加,二是进口的粮食数量增加,三是库存的粮食总量也在增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农业的供给结构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二是我国粮食的生产成本高,价格贵,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正是由于这些情况,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而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是提高我国农业比较收益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激发农业新业态、新功能,扩大农业发展空间的重要措施。
二、理论探讨
在讨论如何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问题时,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首创的“第六产业”理念是必须提及的。1996年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今村奈良臣首次提出了“六次产业”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农业生产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又因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加之和或者相乘之积恰好都等于6,故将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的现象,称之为“第六产业”。后来,今村奈良臣进一步强调,“第六产业”更应该是一二三产业的乘积,意在特别强调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以及在农业产业融合之中不能放弃任何一方的利益,必须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共同发展,因为在乘积之中若出现0,那么一切的结果都将白费。
我国对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对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的研究比较集中在以下三点:第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联系了起来,整合并延伸了农业产业链;第二,农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催生出了休闲农业、信息农业等多种农业新业态,拓展了传统农业的多种功能;第三,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渗透融合的速度,支撑着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
我国当前的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才刚刚起步,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融合的方式多见于普通的相加,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成的旅游农业,农业与食品加工业融合成的农产品加工业。但农村三产融合的完全形态,应该是一二三产业高度分化,高度专业化之后的融合。农村三产融合不应该是一个金字塔型——即以农业作为基石,再在农业上添加各种产业;它更应该像是一个抽象的球体——三个产业都在球中交融,但从外表上来看,却只能看到一个圆融的球型。
要达到这种形态,三个产业中若是有一个短板,都会使这种融合大打折扣。这种融合要求第一产业对种子选育到培养成熟都有着深刻的考量,农作物的每个阶段最佳的光照和水分应该是多少;在一定的成本和种植范围内,产量跟质量怎么达到最优配对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第一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产业则需要解决诸如智能化农机装备的制造,精准施肥、灌溉、收获机械的制造,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充分利用和可持续化发展。第三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涵了更多的方面,如精准农业信息监控管理技术,农产品生物科技选种技术,智能化农业机械软件的研发等等。只有当三个产业都高度专业化和发达了之后,再将三个原本独立的产业融合起来,才能达到三产融合的完全形态。但需要说明的有两点,首先,三个产业在高度分化和发达的情况下是能够进行融合的,这是因为它们三者是存在可以共通的生产技术和可以首尾衔接产业链条,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三者对于本产业的深刻理解,必将有益于三者的深度融合;其次,这样的融合过程并不是绝对的,在现实的情况中,三个产业一定是相互融合与各自发展同时进行的,因为这样的发展进路,能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和研究创新点,相互融合能让本产业借鉴其他产业的技术和手段,更好的发展自身;自身的发展也能为融合提供更多交叉的领域,促进本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
三、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
分析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实际可以得出,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大致上分为四种,分别为1×1型、1×2型、1×3型、1×2×3型。
(1)1×1型是农业系统内部子产业的内部化型融合,这种融合方式是将农业产业内部的子产业如种植业、陆地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进行内部融合,通过生物之间友好的相互共生关系,充分利用物理空间,把不同生物种群合理得组合起来,再运用物质循环利用原理,物质多层次配置技术,实现农业废弃物少,资源利用率高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达到提升农民收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既定目标。循环农业和立体农业都是这种内部化型融合的典型融合模式。
(2)1×2型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型融合,这种融合方式主要是将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加工产业融入进了农业的产业链中,使农业的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在农业的产中领域中,用专业化的农业机械设备辅助农民进行土壤的耕作,农作物的种植、施肥、收获等,用适量的化肥农药和农膜帮助农作物生长,以及在产后领域中,对农副产品进行一次粗加工和精深加工。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机械制造业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的大范围推广,这种融合方式在我国当今的农村地区已较为普遍,不过由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独立的1×2型融合方式已经比较少见了,它往往跟第三产业进行再融合,使农业产业链能够延伸的更加长远,农业产生的附加值更加的丰富。
(3)1×3型是农业功能的拓展型融合,这种融合方式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融入了电子商务,医药保健,观光旅游等理念,从而拓展了农业的功能,产生了农业产业的新业态。在农业的各种新业态中,有已经被大众所熟知的观光农业,电商农业等;当然也有不那么被大众视野所覆盖的期货农业,中医农业等。中医农业是运用中医思想和中医药技术等,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创新而成的现代农业生产新业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现代生态健康农业。当今的农业生产,过度依赖农药化肥,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但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浪费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同时也让动植物体失去了最为精华的营养,而中医农业的核心就是根据生物健康生长的需要,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全程保健”的原则,为生物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提供均衡的营养供给,增强农业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遵循中医中“相生相克,和谐共生”的法则来解决生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保障生物的健康生长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种拓展型融合通过农业与其他各学科,各产业进行交叉融合,开发农业的新功能,形成农业的新业态,使农业不再是只具备农产品生产功能的传统农业,而是经过优化转型之后的现代农业。
1×2×3型融合方式又可以细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1×2型”为基础,第二种则是以“1×3型”为基础。为方便区分,我们把第一种写作“(1×2)×3型”,第二种写作“(1×3)×2型”。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两种融合方式。
(4)(1×2)×3型融合主要依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聚合现代生产要素,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产前领域和产后领域延伸,同时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在这种融合方式下,生产经营的主体不再是农户个体,也不是农村合作社这种小规模的联合,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够规模化种养、精细加工和深度加工相结合、物流售后服务完善的大中型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较于其他农业主体有着技术集中,研发能力强,专业化能力强,掌握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市场广阔等众多优点。他们通过利益联结,将农户带入市场,分配给农户经过培育后的优质的种子和相应的种养任务,也给予农户工资报酬或者是分红,让农民不仅能够享受产中领域的农产品收益,也能享受到产前领域跟产后领域中的红利;同时他们在可以保证优质农产品的前提下,能更加关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过程,给予农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进行有机结合,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和推进农村三产融合的顺利进行。在(1×2)×3型融合方式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向前延伸到了产前领域的种子培育、产区规划设计;向后延伸到了产后领域的贮藏、加工、物流、包装、销售等一系列流程,形成了高度专业化、信息化的纵深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
(5)(1×3)×2型融合是在农业与其他理念融合的基础上,再将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渗透融合进来,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业进行再融合的体现。1×3型融合已经是现代农业比较前沿的融合发展方式了,也产生了诸多农业新业态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融合的程度往往过于粗浅,甚至连“融合”二字都太过牵强,仅仅只是简单的相加而已。比如将休闲旅游跟农业生产相结合而成的观光农业,虽说的确是农业发展的一个进步,但也只能说是农业发展前进的一小步,它的下限很低,任何一个家庭农场或者是有自家宅基地的农户,都可以开办“农家乐”;可是它的上限也同样很低,如果只采用这样的发展方式,除开扩大营业规模,没有其他的提升方式。所以(1×3)×2型需要突破这一个瓶颈,让第三产业不仅仅只包含旅游业、商业等基础服务业,还应该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遥感技术、航天技术等各种先进科学技术,而上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材料高强度、规格高精密度的仪器制造是分不开的,这也就需要第二产业中制造业的配套设施能够跟上。以精准农业为例,它需要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特性,生态环境,调整对农作物的各项投入,运用空间信息管理技术和变异分析理念,求得用最节省的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的收入,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高效利用各类农业资源。精准农业由全球定位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等十几个系统组成,也只有这么多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系统相互之间能够协同合作,才使得精准农业成为可能。精准农业一方面研究农田内部的土壤性质与生产力之间的空间关系,一方面也对农田的资源投入进行系统诊断,并且优化配方,然后用专门研发的智能农机软件远程控制着智能化农业机械装备,自动进行精确播种、施肥、喷药、收割等操作。精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我国农作物种植区域,提高我国农产品的产量跟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议
(1)要制定规划好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之路。省、市、县各级政府应该将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降低市场的准入门槛;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放宽返乡下乡人员的金融获取限制,创新发展农业资源的抵押业务,努力解决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融资难问题;拓展现有财政政策,让其给予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更多的优惠,用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予以支持,落实好减税和降费政策,以此来建立健全农村三产融合的政策支持体系。
(2)加强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机械化深松技术,轮耕休耕规划改良土壤的耕作肥力,提高耕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大力推进农业节水技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增加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比例,减少农业的化肥农药污染,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发展农村传统文化,建设各种主题的特色村镇,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村的宜居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开发农村体验式旅游的新功能。
(3)创建农村创业园区。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吸引资源,依托现有的经开区,农业产业园等园区,整合创建一批具有农村区域特色的创业创新园区;鼓励高等院校、大型企业、科创空间在创业园区进行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以创业园区为新的基点,向外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成为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基础载体。
(4)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领农民进行生产活动,让农产品符合市场需要;同时积极开拓农产品的流通输出方式,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这要求返乡下乡人员和新型农民通过利用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互联网+”农业这一新课题,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获取农产品需求趋势,调整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拓展农产品交易渠道,展览、推销自己的优质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电商交易平台和物流行业,将农产品快速销售出去,提高自身收入。
[1]席晓丽.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姜长云.日本的“六次产业化”与我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3):5-10.
[3]梁立华.农村地区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J].改革与战略,2016(8):74-77.
[4]王兴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6(2):3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