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行为学下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分析
2018-04-02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市居民购物消费的行为愈加的注重购物空间的品质化、舒适化,因此基于环境行为学的规律,商业建筑内部空间设计应成为设计师必须要重视的设计点。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关注人的显性行为主要集中在人们购物的行为模式和对商品不同需求,在综合体的设计上直接影响购物流线和商业业态的设置;而关注人的隐性行为需求,则是从心理层面上更能满足人们的商业活动期待和营造更好的商业氛围,比如当今我们一直提倡的体验式购物。电商大规模发展,在购物付款便捷化、信息高速流通化上,商业综合体是无法与电商比肩的;因此如今的商业综合体服务型业态比例加大,购物空间注重体验化,趣味化,主题化,不仅满足功能需求,交通流线等物理性分割,也从使用者的角度,提升整个空间的舒适性条件和商业氛围,从社会和文化需要方面,去定位商业综合体的商品定位,而这些都是人们在购物行为上的隐性需求,需要对人们的购物行为的需求层次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这就是选择环境行为学作为研究角度出发点的目的。
建筑师深入了解了消费者购物时的隐形需求后,对整个建筑最初的设计阶段也会有较为完善的思考,运筹帷幄,最终的建筑作品将趋于完美,使用者也会有较好的体验,在日新月异的未来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消耗。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环境行为学。环境行为学的概念:环境行为学作为探索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领域。是从分析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入手,研究如何提高环境的可识别性以及自身的秩序性。其理论均强调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包括人对环境的感觉、认知以及对待环境的态度的连续过程,同时也包含如空间行为这一外显活动。2.商业综合体。商业综合体这个名称的最早出现是在综合体地产策划中,起始于城市综合体这一概念。商业综合体具备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子单位的各种特征:一是交通的复合性,建筑内部地上交通和地下交通与城市地上地下公共交通的复合性;二是其外形体量较大,内部功能流线复杂;这两个特征都是商业综合体巧对于单体建筑的不同特征。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通过对各类文献的研究,深入地研究了解了商业综合体的理论、商业建筑中消费者的行为与建筑设计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以便于分析消费者的各种行为对建筑的功能形式的需求。2.现场观察。本研究主要是通过现场观察,并记录消费者在商业综合体中的活动方式、活动类型以及活动惯性等方面。3.比较分析。对调研记录进行分析归纳并结合理论得到环境行为学对建筑设计的具体影响。
二、消费者的行为
(一)显性行为
消费者在商业空间中的行为发生是多种多样的,消费行为不言而喻,是消费者在商业空间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行为;而以交流,休息为主的行为作为消费者在消费时必然经历的行为方式,与消费行为有着强烈的并发式,即协同的特征。因此,对它们两种行为模式的研究,对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设计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消费者在商业空间中的消费行为主要包括了购物、餐饮以及娱乐三大部分。尤其是在现代城市中,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出现更是将这三个互为价值链部分紧密的联系起来。非消费行为主要包括了交往、行走、停息等方面,这些都是人基本的行为活动,且通常相互交织,共同发生。
(二)隐性行为
消费者的隐形行为主要表现为“感受”,“感受”会伴随着每一种行为的发生而发生。感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使观察与想象,也可以是聆听与触摸。因此,空间设计的优劣成败,很大程度上反映于大众对其感受的程度如何,感受的结果如何。打造体验性强的现代商业综合体,不仅仅是对其内外部步行公共空间的设计,更是针对其整体空间感受的需求。因此,通过对消费行为以及交往休憩行为的分析,可以得出“感受”才是人行为活动发生的主角,感受性强的空间才是需要设计者统筹把握,全面衡量的设计条件。
三、调研总结
本次现场观察调研地点是成都金牛万达购物广场,在环境行为学理论的指导下对消费者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调研,针对该建筑综合体的设计总结了以下几点:1.综合体尺度较大,且位于成都一环路、人民北路交汇处有较强的场所感,让人过目不忘,来过之后还会继续来的地方;2.能提供足够的休息场所,也提供了商品展销和商演活动的场所,能够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不只是单调地购物,而是能间歇的参与到商场的氛围中去,增加了趣味性,并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时间;3.公共交通空间节点都设置了休息的座椅和景观小品。调研过程中大多数休息人员均为男性,老年人和小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足够的休息场所设置,能吸引的人群不只是占大多数的年轻单身男女,也能越来越吸引家庭全员出行加入消费的队伍而不用担心疲劳的问题;4.对于该商场定位的餐饮和娱乐不仅是针对购物后的活动,而是可以单独存在以吸引专门为此而来的消费者的,于是设计时建筑师将餐饮和娱乐放在建筑两个极端,当消费者途经中间部分时能拉动费目的性的消费;5.在空间转换的节点均有完善的指示牌、示意图、导向图,起到了较好的空间与人的互动,室内空气、光、温度湿度都较为适宜,创造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以上调研均为该建筑在设计之初设计者就环境对于人的行为影响做了充分的考虑,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欠妥的部分,例如空间节点的休息空间的设计尺度较大,显得较为开阔,缺少私密性和安全感;垂直交通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消费者上下层不是特别方便等问题。这些都是建筑空间营造中给人的“感觉”,忽略考虑了消费者的隐形行为需求,但总的来说,这个案例是是基于环境行为学较为成功的例子。
四、结语
环境行为学对于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是方方面面的,具体到建筑是否能正常投入使用。对于商业综合体来说,是否能吸引人前往消费决定着其是否成功。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每个家庭都慢慢富裕起来,对物质本身的需求已成为基础,更多的则是依照自己的感受而选择购物地点,所以如今的商业综合体不只是满足消费者购物目的本身,更多的则是满足其在购物过程中的精神享受,也就是隐形行为需求是否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