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环保组织社会活动研究

2018-09-01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公众环境发展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一、国内情况

(一)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快速转型期,环保运动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中国的环保运动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即环境主义思潮的兴起、环保运动的发展与环保运动的转型,其中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代表性事件与人物。中国的环保运动即不同于20世纪70、80年代的社会运动,也不同于目前西方的新社会运动,它有如下三个特点,即不以直接换战政权为目标,具有互联网、大众传媒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等独特的资源,其社会价值基础与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一脉相承。

1978年5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是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1991年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是获得注册的最早的一家草根ENGO。1993年6月5日,自然之友的发起人举办了中国首次民间自发的环境研讨会——“玲珑园会议”。

1994年3月31日,“自然之友”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在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团体诞生。发起了一系列的环保运动。如“自然之友”就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通过全国政协等渠道先后向政府提交了多个建议、倡议和议案,包括“天然林砍伐(滇西北德钦县因原始林砍伐而危及金丝猴生存、四川洪雅)、自然资源保护(反对攀登梅里雪山、反对飞机钻张家界‘天门洞’)、野生动物保护(金丝猴、藏羚羊问题)、城市野生动物市场管理(野味、鸟和其他野生动物市场)、治理城市污染对策(首钢)、治山与治水方针等方面”。

1995年的保护藏羚羊运动、保护滇金丝猴运动等运动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96年,在北京相继又成立了两家重要的环境非政府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简称“地球村”)和绿家园志愿者(简称“绿家园”)。1996年,汪永晨与金嘉满就开始利用小额赠款并以“绿家园”的名义开展环保活动。1997年4月27日“绿家园”开展第一个活动“领养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地方的环境NGO开始逐渐增多,例如重庆环境保护联合会、湖北“绿色汉江”、安徽“绿满江淮”、河北“绿色之音”、云南“大众流域”等组织。

环保运动的转型(2003至今)

2003年是中国环保运动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民间环保组织开始介入“西南水电开发”等国家重大项目,先是质疑在都江堰大坝上游不远处修建“杨柳湖”水库,之后又提出怒江建坝中的环保问题。之后,民间环保组织又在圆明园防渗漏工程事件、北京动物园搬迁等一系列重大的公共环境问题上表达自己的意见,各家组织联合行动,借助媒体的力量,试图影响着政府的公共决策。正是对于这些环保事件的参与,环境NGO走进公众视野,进入了公共决策方面较为重大和核心的领域。而在这些事件的背后,由于独特的“NGO-媒体联盟”机制,一些媒体不再仅仅是支持者,而是与NGO一起共同推动环保运动。

(二)组织和行动方式

我国现行的行动方式主要以环保组织驱动型参加的协商参与模式和群体自发环保行动的抗争参与模式两大模式为主。

然而,由环保组织所主导的环境参与和公众自发产生的群体行动在领导者、组织、人员以及参与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

(1)组织差异及其比较环保组织驱动型和群体驱动型环境抗争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发挥的作用。1.组织理性程度差异正式组织具备较为完备的组织制度,在法律的范围内行动,并且受到公众以及政府的各种监督。2.组织对行动持续性的影响差异环保组织是一个专业化团体,保护环境是组织的使命和目标,因而能够持续地关注环境问题。

(2)人员构成及其社会基础在环保行动中,集体行动群体的人员构成对其行为具有明显影响。1.环保组织驱动的环境参与从人员构成来看,环保组织的参加者大多为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产群体。2.群体自发的环境抗争群体自发的环保抗争的组成人员一般在地域上具有单一性,在动机上是反对污染、维护自身权益。

(3)组织动员与社会网络抗争动员是集体行动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群体行动方式的选择,同时抗争动员本身也是群体集体行动的表现形式。1.环保组织的动员与社会网络环保组织动员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进行信息扩展、资源整合,并借助社会网络实现群体行动规模的扩大化。当前环保组织的抗争动员依赖于五种社会网络:①组织领导精英的个人人际关系网络。②环保组织利用互联网作为组织动员的平台。③环保组织联盟网络。在反对怒江建坝的个案中,环保组织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盟,这种组织联盟能够扩大群体行动的影响力,推动环保行动,并对环境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环保组织的人员配置

我国的环保组织大都属于环保NGO(民间环保组织),对于这一类组织,它所具有的管理对象复杂、组织运行需要多方协助,公众参与度较高使其人员配置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陈大林认为民间环保组织运行没有统一标准,“人治”色彩浓厚,而又由于环境事件牵涉到大量民众,较高的公众参与度在给环保NGO带来社会资源优势的同时也造成了管理的困难。与此同时,大众对环保NGO的看法还停留在较为朴素的道德情感中,由于其公益性质决定了舆论乐于倾向于环保NGO。但是既然有了保护的对象,就必然有了天然的“非正义”的一方,而这一方,很容易被简单的定义成基于“社会稳定”的政治考虑而对民间环保组织加以管理与限制的政府。从而形成一个政府-环保NGO的二元对立模式。但事实是民间环保组织需要与政府密切合作才有可能达到大众所期许环境治理效果。环保组织中最为众多的参与者是易于被舆论诱导而产生对政府不信任情绪的大众,而环保组织需要有所成就就离不开与政府的合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中,环保组织就需要能够很好化解这一矛盾的核心人物。比如“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梁启超的孙子,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先生,在国内有很高的权威,在组织中能很好地得到参与者的支持,并且得到政府的帮助从而解决这个矛盾。虽然不同的环保组织的结构都不尽相同,但是稍有成就都无法脱离众多参与者围绕核心人物的运行模式。

但是,又如肖晓春所认为的,民间环保组织失职各种社会力量或个人自愿组成的,从事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资源活动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民间环保组织不是政府,不能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基本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其原动力在于志愿精神,是每一个参与者的生态危机意识和其自觉努力在维持了一个组织的存在。没有众人的参与便难成组织,因而这些拥有环保志愿精神的志愿者们也是环保组织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社会影响

中美环保组织处理运营问题时经常依靠政治捐助来维持组织运营。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20年,为了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政治游说逐渐成为了美国环保组织用来动员大众的手段。[15]

环保组织对公众生活的影响总是最广泛,最深远的。在国内,我们耳熟能详的“垃圾分类”、“绿色消费”、“以自行车族为荣,支持发展公众交通”等环保理念都是国内环保组织在上个世纪末最先提出的,而这些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而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也愈演愈烈,在国内环保NGO的努力下,藏羚羊、滇金丝猴逃脱了绝种厄运。“无车日”、“26度空调节能行动”得到了民众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前者在2007年成为政府主导的全国行动,后者推动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在美国,1989年对用于苹果保鲜的丁酰肼的致癌性的曝光,使得公众拒绝购买用丁酰肼处理过的苹果,最终导致生产丁酰肼的公司倒闭,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不断扩散。地球岛研究所研究出在不伤害海豚的条件下猎捕金枪鱼的手段,使得西海岸的金枪鱼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不仅是公众,公司也开始成为了环保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家得宝公司就决定2002年底之前全面停售来自生态脆弱地区的木制品。

二、国外情况

(一)发展历史

美国环境保护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19世纪末,本阶段政府开始针对土地环境状况进行专门保护。第二阶段始于1960年,美国政府开始逐渐将环保目光投向了由于化学物品的使用而造成的环境危害,大众关注的环保焦点也逐渐从土地保护转移到了化学药品污染治理上,这一时期的主要环保任务是对杀虫剂的生产与使用进行严格限制。第三个阶段的美国政府更加注重和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加强环境规划设计以期实现这种和谐状态。美国环保协会(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产生于美国环境史的第二阶段,发展于第三阶段,现今成为了美国著名的、领军式的环保性公共利益集团。

(二)产生背景

1.客观原因: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环境危机开始出现,以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1953年纽约毒雾事件为代表的环境破坏事件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环境问题与政治问题具有关联性:环境问题跨国性与政府主权有限性具有矛盾;环境问题公益性与世界发展区域性具有矛盾;联合国对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①

3.思想背景:公民社会思想的出现。20世纪以后,由于世界各地民主化的发展,公民社会思想也逐渐兴起。环境问题是公民身边的问题,所以公民对于环境问题常常会和非环保组织产生共识。此外,由于环境问题与中产阶级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中产阶级也往往愿意投身于非环保组织的建设当中。

美国早期的环境伦理思想。美国早期的环境伦理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梭罗,在他的作品《瓦尔登湖》中,很好地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渴望,他的思想已经成为激进环境伦理思想的重要来源,也为非政府环保组织运动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法律法规的完善。自1963年开始,美国国会连续通过了《清洁空气法》、《荒野保护法》、《空气质量法》和《水质量法》,以此来改善空气污染、增强荒野保护能力、改善饮用水质量以及改善空气质量,这些法律的制定为美国环保协会参与环保决策提供了正确的引导方向并奠定了基本框架和参与规则。②

(三)特点

1.人才丰富。美国环保协会不仅专家资源丰富,员工的专业基础也很牢靠。其组织非常信赖员工,发展了雇佣、开发高级技术人才的能力。同时,美国环保协会还善于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2.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美国环保协会并不认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违背的。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其组织也大力支持经济的发展,寻找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共赢方式。

3.始终保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国环保协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会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这就要求该组织必须拥有与时俱进的能力。美国环保协会常常利用自身的敏感性,从诸多环境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案和机会,从而发挥作用。

(四)资源来源

1.会员会费,这是固定的来源,每年额度也不会有太大出入

2.再者就是个体会员,这是在交了会员会费以外,根据自愿原则,另行缴纳

3.再就是基金会

(五)关注问题③

关注问题全球气候和空气问题土地、水和野生动物问题:1.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2.保护美国未来水资源;3.恢复湿地海洋问题:1.恢复渔业;2.建立海洋保护区;3.指导消费者选择健康、环保的海洋产品健康问题;减少空气污染;化学品政策改革活力城市项目

(六)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以强大的科学技术为基础与企业建立成功的伙伴关系引入市场机制网络取向型

(七)对环保政策的影响④

1.影响环保决策所具备的资源因素。美国环保协会影响了环保决策所具备的组织资源、信息与技术资源和财政资源。

2.影响方面。美国环保协会推动了环保立法,影响环保政策执行,影响环保司法。

3.影响环保决策的过程:

(1)影响环保政策制定:美国环保协会通过积极参与政策议程和积极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方式来影响环保政策的制定。

(2)影响环保政策的执行。

①积极执行政府决策:对于协会来说,当一项公共政策与其追求的目标价值相符,即该项政策能为协会实现其表达的环保利益时,那么该项政策就会得到协会的支持,使该政策得以贯彻实施,以实现政策目标。

②美国环保协会消极执行甚至抵制政府决策。当协会认为某项政策无法实现其利益诉求或者只能很低程度上满足其价值需求时,它对此会采取消极执行的态度。

三、中美对比

(一)发展历史

随着各国工业化的发展,环境问题成为了各国不可小觑的发展问题。在尝试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诞生了一些为环保而努力的组织群体。中美两国的环保组织同在发展的路上,因为经济、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二者发展环境不同,从而对二者之间的发展历程造成了很大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二者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也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点。

从起步时间上来看,美国的环保组织发展较早。美国由于工业化发展较早,环境问题也日益突显,早在19世纪美国就已尝到过度开发的恶果,这时一些高瞻远瞩的人士开始倡导环保运动,例如1872年,斯特林·莫顿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植树节”的倡议。19世纪末,美国政府开始针对土地环境状况进行专门保护,从此美国环保组织正式开始发展。

中国工业起步较晚,环保事业的发展也相对较晚,在改革开放时期,随着环保主义思潮的发展。人民开始重视环保的价值,在不断的探索中,环保得到了极大的重视。1978年由政府支持,成立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由此中国环保组织正式开始发展。

从发展条件上来看,美国经济较为发达,美国的环保组织依托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在经济、制度、技术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中国的环保组织由于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成长的阶段,相应的一些条件正在逐步完善,例如《长江法》的提议,在制度方面给中国环保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相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环保组织的成长。

总的来说,中美两国环保组织都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之下,但相较于美国环保组织,中国环保组织仍然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从发展历程上看,中国环保组织需要汲取优秀的发展经验,同时也要结合中国的特殊条件,走一条中国特色环保发展路线。

(二)组织和行动方式

国内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和美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的行动方式都是以环保组织驱动型参加的协商参与模式和群体自发环保行动的抗争参与模式两大模式为主。但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的环保组织驱动型参加的协商参与模式主要注重于对政府所提出的环保法案以及环保活动的执行,很少有环保组织对其提出异议;而美国的非政府环保组织则更注重参与到政府提出的环保法案和环保活动中去,为其提出意见;国内的群体自发环保行动的抗争参与模式则非常少,并且效果并不好,所带来的影响也是收效甚微,但是美国的此类的非政府环保组织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80年代,所带来的影响也很大。

从人员构成上看,国内环保组织的参加者大多数为大多为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产群体,而美国环保组织则组建了环境问题和环境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专家团队,团队成员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从组织动员的方式上来看,国内环保组织的动员与社会网络环保组织动员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进行信息扩展、资源整合,并借助社会网络实现群体行动规模的扩大化。当前环保组织的抗争动员依赖于五种社会网络:①组织领导精英的个人人际关系网络。②环保组织利用互联网作为组织动员的平台。③环保组织联盟网络。在反对怒江建坝的个案中,环保组织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盟,这种组织联盟能够扩大群体行动的影响力,推动环保行动,并对环境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外的环保组织的工作模式也是以合作为核心,但他们主要依靠与政府、其他非政府组织和项目所在地的当地民众建立的合作网络,在此基础上获得环保目标的实现。

(三)人员配置

从环保组织的运行模式来看,而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运行没有统一标准,“人治”色彩浓厚,而又由于环境事件牵涉到大量民众,较高的公众参与度在给环保NGO带来社会资源优势,同时也造成了管理的困难,所以国内不同的环保组织的结构都不尽相同,但是稍有成就都无法脱离众多参与者围绕核心人物的运行模式;而美国的主流环保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加快了职业化和制度化的步伐,环保组织引进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化管理,组织整体运行明显科学。较高的公众参与度加上环保组织的公益性质决定了舆论乐于倾向于环保NGO,使得我国易出现政府-环保NGO的二元对立模式;而美国的环保组织在80年代以后将政治游说作为常用手段之一,即不仅用来游说议员和政府官员,也被用来动员基层群众,从而实现了政府、环保NGO的一致。

从环保组织的成员质量来看,随着人才的大量引进,美国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不再依靠志愿者而依靠专业管理人员开展活动。许多主流环保组织都纷纷从社会上招募专业管理人员充实领导层,引进筹款人、律师、经济学家、科学家、新闻记者、政策分析专家;而我国拥有环保志愿精神的志愿者们现今仍然是环保组织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社会影响

中美环保组织处理与政府关系和公众关系的方法不同。国内的环保NGO具有管理对象复杂、组织运行对其他组织或个体的依赖性较大,公众参与度高的特点,而环境事件又牵涉到大量民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公众会较为关注环保NGO的舆论地位。由于环保NGO的公益性质使得舆论倾向于为其树立一个“非正义”的对立面,一个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考量而对民间环保组织加以管制的政府。但事实是政府与环保NGO的合作非常密切。因此为了使环保组织稳定的运行,国内的环保组织通常是以一位在国内有很高权威的人物作为环保组织的核心创始人。比如“自然之友”的创始人就是梁启超的孙子,全国政协委员梁从诫先生。以这种核心人物为依托的模式使得公众对环保组织的支持力度有了保障,也为环保组织与政府的合作铺平了道路。而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的环保组织普遍采取利用选举来影响美国的环境政策,从而为环保组织直接获得政治捐助来维持组织运营。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20年,为了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政治游说逐渐成为了美国环保组织用来动员大众的手段。

环保组织对公众生活的影响总是最广泛,最深远的。在国内,我们耳熟能详的“垃圾分类”、“绿色消费”、“以自行车族为荣,支持发展公众交通”等环保理念都是国内环保组织在上个世纪末最先提出的,而这些理念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而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当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也愈演愈烈,在国内环保NGO的努力下,藏羚羊、滇金丝猴逃脱了绝种厄运。“无车日”、“26度空调节能行动”得到了民众与政府的大力支持,前者在2007年成为政府主导的全国行动,后者推动了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在美国,1989年对用于苹果保鲜的丁酰肼的致癌性的曝光,使得公众拒绝购买用丁酰肼处理过的苹果,最终导致生产丁酰肼的公司倒闭,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不断扩散。地球岛研究所研究出在不伤害海豚的条件下猎捕金枪鱼的手段,使得西海岸的金枪鱼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不仅是公众,公司也开始成为了环保保护的重要参与者家得宝公司就决定2002年底之前全面停售来自生态脆弱地区的木制品。

四、对策建议

从发展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美国的环保事业起步较早,环保组织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较国内更完备一些,对环保事业的支持力度较大,而国内环保事业起步较晚,政府部门应加大力度支持民间环保组织的发展,积极鼓励更多人创办民间环保组织并规范化,并不断从国外汲取一些优秀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保事业发展道路。

从组织和行动方式的角度来看,与国外不同的是,国内大多数环保组织的写上参与模式主要注重于对政府所提出的环保法案以及环保活动的执行,很少有环保组织对其提出异议,且群体自发环保行动的抗争参与模式非常少,这启示国内相关部门应该提供多种渠道,鼓励民间环保组织积极参与到环保法案和环保活动中去,有利于促进今后环保事业蓬勃发展。

从环保组织人员配置角度看,我国目前民间环保组织运行应该统一标准,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运行体系,加快职业化和制度化的步伐,将环保组织的人员配置规范化,以便于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专业化管理,更要加强引进专业性人才,积极培养环保活动中的志愿者的专业素质,有利于推进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指导老师:周璇

【注释】

①赵箐奇.美国环保协会研究

②李振.美国环保协会对环保决策的影响研究

③赵箐奇.美国环保协会研究

④史玉民,赵箐奇.美国环保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影响

猜你喜欢

公众环境发展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