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国学课堂中的 “四化六步”教学模式
2018-04-02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李春勇周灵贞深圳市龙岗区康艺学校詹艳玲
文/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李春勇 周灵贞深圳市龙岗区康艺学校 詹艳玲
国学回归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同时对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对国学经典价值意义最浓缩的总结。
一、诵读化——筑牢国学课堂“基石”
诵读化是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诵读化以素读为主,让学生本色地读、纯粹地读、不求甚解地读等方式;方式多样,有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PK读等多种方式。课题组力求通过 “诵读化”的方式,让学生达到 “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标。
我们提出 “诵读化”的灵感来源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斯金纳提出, “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过程,其中,强化是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手段。”在操作反应过程中,不论是正强化或是负强化,找准刺激物是关键。在本教学模式中,学生在国学课堂中形式多样地读,这样不断刺激的读就是正强化。通过故事的讲述、情景的创设、与生活相联系以及反复地诵读等方法的使用是刺激物,以此刺激学生反复练习,做出反应,最后习得,达到 “熟读深思子自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标。
诵读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在熟悉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味文字作品。诵读的目的不仅仅是熟悉作品的字词句,而是在熟悉作品字词句的基础上,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诵读,作品中蕴涵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不断陶冶着诵读者与听者的性情,提升其精神境界。
二、情境化——炼起国学课堂“加速器”
情境化是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促进者。我们在国学课堂中,力求将学生带入到情境当中,让学生多感官参与,潜移默化地受影响。我们的情境化,可以为国学配上优美的古典音乐,让学生唱一唱;可以配以气韵生动的国画,让学生配诗画一画;还可以加入鲜活有趣的故事,如开展国学经典故事大会让学生都讲一讲;亦可以融入学生真实具体的生活,如开展一场课本剧演一演。情景化的创设有利于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强化现场意识,将自己的身份主人公化,从而,在意会中领悟,在审美中陶冶,在情趣盎然的乐学氛围中,感受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
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在 “情境化”的国学课堂中,教师把国学的学习任务置于古典音乐、国画、故事的学习环境中,为激发学生思维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了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的 “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在国学氛围中让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不断发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情境教学法无疑是有效的。它架起了一座直观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桥梁。它解决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更是理解信息、加工信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仅可以在 “情境”中汲取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得到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知识、技能与体验的连接,促进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获得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故事化——巩固国学课堂“结晶”
故事化是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巩固。抓住孩子天性,引入古今有代表性的故事,如“程门立雪”可以教学生如何尊重老师, “拔苗助长”可以告诉学生要遵守自然规律。这些帮助学生领悟文章哲理的故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从侧面达到 “润人细无声”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 “情境”是由 “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在 “故事化”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倡导抓住孩子天性,引入古今有代表性的故事,在为学生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领悟和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或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行意义建构,达到了较深刻的理解。
故事化教学让学生可以积极地听、积极地想、积极地参与,这“三个积极”正是人对学习内容加工的三个重要环节。有了这三个环节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会有所改善。
四、生活化——升华国学课堂“灵魂”
生活化是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升华。它让学生把学国学与学做人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以致用,躬身实践,使所学的内容化为自己思想和行为准则,从而在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世。生活化是国学教学中最为生动和有意义的环节,它使国学走入了学生的生活,焕发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彰显出国学教育的活力。
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还强调, “学习是联系的获得和使用,是形成联系,增强联系,调整联系。”这也让我们对学生提出要求,去结合生活。 “生活化”模式中,我们让学生把国学带入到生活,这正是我们巩固其学习成果,加深其学习理解的手段与方法,是让国学无处不在,国学无处不用的金钥匙,是对 “四化六步”课堂模式的升华。
教育即生活,生活也是教育。生活化教学方法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拥有了更好的感知生活、发现生活、美好生活的能力。
五、六步——让国学教育“落地生根”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 “六步”具体来说,一是温故,即教师引导学生检查旧知;二是熟读,教师传授新知识,让学生学习新知;三是悟意,帮助学生理解新意;四是博引,与语文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相结合,旁征引博;五是导行,进行总结升华;六是成诵,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课题组根据本校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认知能力及需求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分为了三个层次,并设计各层级的 “六步”环节时间安排比例。其中,第一层级——低年级 (一二年级)的 “六步”环节时间安 排比例为0.5∶1.5∶1.5∶1∶1∶0.5。第二层级——中年级层次(三四年级)的 “六步”环节时间安排比例为0.5∶2∶1∶1∶1∶0.5。第三层级——高年级层次 (五六年级)的 “六步”环节时间安排比例为0.5∶1.5∶1.5∶1∶1∶0.5。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 “六步”环节为什么要温故呢?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需要巩固知识; “熟读”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说明了强化物的作用; “悟意”,苛勒告诉我们 “学习不是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认知后的顿悟。” “博引”与学科相融合是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导行”与 “成诵”,让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点与引导,这是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的巧妙融合,是新时代新课程标准的最理想状态。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我们的又一理论支撑。他提出儿童发展具有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前运算阶段 (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12岁)” 四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我们“六步”环节的具体时间安排比例设计,也是基于其理论,并结合不同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设计了具体的环节安排,力争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得到最优化。
“合作教育学”也是我们的理论支撑。 “四化六步”教学模式中的国学课堂,教师以儿童的发展为目标,使学习成为儿童生活的需要,倡导以发展学生的认识积极性为目标的实质性评价,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不管是从建构主义理论中学生能达到主动建构国学经典价值的意义,教学模式的效度与信度,还是“刺激物”的创建作用、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和追求 “乐学” “和谐课堂”的现代教学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形成较为稳定的国学课堂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即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意义。正是基于以上理论的支撑,我们的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才得以面世。
我们致力于构建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也向我们证明,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不仅遵循了孩子的年龄特点,还根据了孩子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实情,使孩子乐学,教师乐教。论证了教学最优化理论。 “四化六步”国学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上教师 “填鸭式”的垄断课堂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上国学课不再是 “念经”,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时也让学生在各种不同形式的课堂模式中去挖掘领会国学经典的精华,明德明志,修身养性,不只做摇头晃脑的 “读书郎”。在这样的课堂里,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更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用合理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成效,国学课堂生动、活泼、轻松,使师生真正爱上国学,传承经典。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一般课题 “国学经典课堂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课题批准号:Ybfz1607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