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分层教学模式在初级中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2018-09-23广州市第十中学张智辉
文广州市第十中学 张智辉
一、概念解析
根据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将学生分成学习动机强、中、弱三层;与学生分层相匹配,把课程目标做适当的分解;围绕已经分层的目标,在课堂上实施差异的教学策略——最后生成“学生重组——目标重设——策略重构”三重分层的教学模式。C为 “重”字拼音的首字母,我将此模式简称为 “3C”分层模式。
二、 “3C”分层教学模式在初级中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1.小升初实行电脑派位政策,学生参差不齐,分层教育有必要。
目前,广州一直实行延续多年的小升初就近划片、电脑派位、就近入学的政策,初级中学绝大多数学生是通过这一渠道升入初中。由于电脑派位的随机性,学生个体差异性更大;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的人生经历对于他们的性格养成、智力水平影响力增加,也会造成初中生个体差异的增大。
2.初中阶段学科类别增加,学习内容广度扩大,难度加深,成为初中学生差异性加大的原因之一。
3.“3C”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清晰,为分层教学的落实提供指引及保障。
如前所述, “3C”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分层教学的理念,分为“学生重组——目标重设——策略重构”三级,力求将分层教学落到实处。比笼统地进行分层教学更有指引性,也比片面的教学策略分层更加系统化,对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力求周全考量,所以更适合“变化多端”的初中学段学生。
三、 “3C”分层教学模式在初级中学课堂教学中具体的实施
(一)学生重组
1.第一步:设计一份 “学习动机量表”及 “学习动机调查表”。“学习动机量表”,包括40道题目,分为学习主动性与计划性、学习方法有效性、学习毅力、学习心理品质四个分量表,以测量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学习动机调查表包括基本情况 (性别、年龄、是否班干部等),第二部分是学习行为及目的的自我评判 (如读书为了什么、看书为了什么、回学校的目的、看待成绩的观点,等等)。第一份量表用纸质要求学生填写,第二份调查表在学校心理室用测量系统完成。
2.第二步:根据测量及调查的结果,按学习动机强弱将学生归类为学习动机强、学习动机中等、学习动机弱三类,并组成包含各类学生在内的小组,以备小组合作之需。一般建议四人一组。
3.第三步:分好组后,按小组摆放桌椅及配备一张讨论桌,用以合作学习,讨论、互助。课室里要有相应的分层小组合作学习的宣传氛围,各小组也可以为自己取上朗朗上口的名字。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制定相关小组计分办法及奖励措施,年级组、学校要为小组活动准备各种奖状及组织相应的校际小组竞赛活动。
(二)目标重设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中心,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核心环节,所以,备课也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在实施课堂分层教学之前,教师依据各科课程标准及《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细则和分类,将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动机的分类情况,并参考个体学生学习习惯、学校能力的现状等因素,在备课簿上,将课标的教学目标细化,为每类 (每个)学生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达成目标。比如学习动机弱的同学,只需掌握最基本、最浅显的知识,即可宣告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动机强的同学,要不断地创设机会与情境,补充知识,提升能力,要让他们既能吃饱,还能吃好;而中等型的学生,则要在这两者之间做适当调整,保证一定的知识容量和能力的培养。 (见下表)
这样,就摒弃了以往忽略差异,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一个目标的一刀切的做法,使教学更富针对性,更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指出的是,要达到理想的效果,目标定位必须要恰当,既能反映课程的基本要求,又能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两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学情要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三)策略重构
如果学生重组是前提,目标重设是核心,策略重构就是落实了。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每堂课都会碰到不同的状况,所以,教学策略是最不确定的。但是,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操作是可以遵循的。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策略重构的具体做法。
1.教学方法。对C层次的学生重 “灌”,对A层次的学生重“引”,而对B层次的学生则根据情况采取比较折中的办法。对于C层次的学生,强行要让他去 “悟”,很多时候是悟不出来的,一次次悟不出来,便是一次次的打击,一次次的失败。所以,对于他们,还是以 “多灌少引”为好。对于A层次的学生,许多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 “悟”,这远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好得多。他们一旦提高了这样的悟性,会受益终身。
2.师生互动、生生互助。
(1)师生互动
课堂主要由教师讲授的环节:教师注意分层提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课堂进入小组活动环节,教师巡查、面批、点评等,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落实教学目标。
(2)生生互助
主要体现在小组活动时。由小组长组织活动的具体事宜,如发起讨论,组织成员批改、指正、讲解练习 (最后交老师批改),维持纪律等。小组间课后定时展开互评、互检,力求发挥小组互助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3.作业布置。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形成技能。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的作业设计应有所不同。C层学生:基础题加补差题;B层学生:基础题加巩固练习题或综合题;A基础题加能力提高题。当然,B、C两层学生完成自己的练习题后可以向高一级练习挑战,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与热情。
4.评价方式。
(1)以不同的标准客观评价每一个学生,定期随时进行测试。试题均根据教学目标分三个层次:基本题60分,提高题20分,综合能力题20分。降低基础题难度,让C层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提高题让B层学生经受 “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体验,A层学生则从综合能力题中感到 “英雄有用武之地”。
(2)在设计试卷时,可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 “两部”是指试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试题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试题,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学习的积极性。
(3)最终评价的方式分层,C层:过程性评价60%+终结性评价40%;A层:过程性评价40%+终结性评价60%,B层:过程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50%;。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考核的难易程度有所差别。提高过程性评价成绩所占的比例,可以提高大家平时在课上、课下的活跃程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平时成绩也不是随便给与的,虽然平时成绩的比例不一样,但是获取的方式相似,表现不好,平时成绩也会很低;平时课堂的提问、讨论环节是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3C”分层教学模式力求将分层教学的理念付诸实践,将分层教学的行为细化与落实,通过“学生重组——目标重设——策略重构”,将分层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确保每个学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分层教学并不是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分层只是为了将需求类似的学生划入相同的层次,让这些学生能够同时受到自己最适合的教学。因为每一种层次的学生都值得尊重与帮助,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及氛围里得到最好的符合个性与能力的发展,这才是最大程度的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 “3C”分层教学模式将分层教育理念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对于正处在人生转折道路上的初中学生来说,让他们得到最合适的帮助,是非常必要的尝试。
【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面上一般课题 “初级中学 “3C”分层模式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编号:1201534332)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