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师生互动” 平台, 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18-04-02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彭文莹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师生互动师生课文

文 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 彭文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 《新课标》) 中的基本理念。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提出了 “语文核心素养”一词,明确了 “语文核心素养”涵括了以下几方面内容: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由上述内容可以得知, “教学” 包含了 “教” 与“学”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要指向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能力不断提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才是扎实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延伸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建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呢?

一、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互动

叶澜教授说: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教师具有独立人格价值,是独立的个体。同样,学生也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应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独立人格。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教学交流互动的前提。在课堂中,构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才能有效实现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学生信任的力量,使孩子们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下册 《荷叶圆圆》这一篇课文时,老师教完“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等内容后,让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学学这些小动物说话的语气和神态。学生读完之后,再找其他伙伴或找老师评价。在这样评价互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师生互评或生生互评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接着,老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把握每个角色的特点,并让愿意朗读的孩子戴着头饰演一演故事。学生学得十分投入,激发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老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荷叶圆圆》时,老师创设了朗读比赛等情境,让孩子与自己比个高低,在评价学生朗读的同时,学生认真倾听,再评价老师的朗读。学生就在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受到鼓舞,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不断提升朗读、倾听、评价等能力。

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处于平等状态。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师生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理想场所,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也得以提升。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知识的源动力,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激发孩子们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引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他在学习中所付出的精力和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做有兴趣的事情,往往能激发个人的想象力,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闪现智慧的火花。

(一)运用多媒体信息融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板图、板书、展示插图、教具使用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等因素,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直观形象地感知文本事物,调动学生思维兴趣,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玩、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以创设情境、活动训练、游戏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趣味性教学,这能有效激发、保持、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开展 “小组评比争红旗” “我当小老师” “邮递员送信”“击鼓传花”等,使课堂不但是学生接受教育、获取知识的场所,而且成为学生表演角色的舞台。

在教学部编版一年级上册 “苹果、西瓜、桃子、葡萄、香蕉”这些水果的拼音时,老师设计了 “游戏卡”的活动,寓教学于游戏中。“游戏卡”的一面绘有 “苹果、西瓜、桃子、葡萄、香蕉”等不同图形,另一面标有相应物品的拼音。玩游戏时,让学生上来老师处抽“游戏卡”,有图案的一面对着学生。抽到卡片的学生按照拼音读出卡片背面的字词,若读正确,则将卡片奖给该学生。在抽卡的活动中,使枯燥的拼音教学增添不少趣味,让学生不断巩固所学的拼音和拼读方法。

三、启发质疑,鼓励发现,促进师生互动

《新课标》指出: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语文的习惯,使学生不仅在课内学得生动,而且在离开教师、离开教材、离开课堂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探究学习,从而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质疑是培养师生互动、自主学习的起点。

[案例]教学 《从现在开始》: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老师让学生质疑

生1:老师,我觉得课文里的“他”写错了,应该是动物的“它”。

(话音刚落,有些学生立刻赞同该生的看法。)

师: (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呀?

生1:因为课文里写的是动物呀,不是人!

师:你真棒!你能清楚提出自己的见解,讲出和课文不同的意见。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吗?

(稍等片刻,学生依然沉默)

师:我们再读读课文,思考一下吧。

(不一会儿便有学生举手)

生2:我明白了,课文里用“他”,是因为作者把 “狮子”“猫头鹰” “袋鼠” “猴子” 当作人来写。

生3:老师,我发现 《从现在开始》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很喜欢这些小动物,作者觉得小动物跟人是一样的。

师: (高兴地说)从大家不同的回答中,可以看出XX同学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的价值。

生1: (开心地)我懂了,写童话故事时,我要把小动物当作朋友。

师:同学们,古人说 “学贵有疑”。在学习时,我们就要像XX同学那样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也要善于思考,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老师的鼓励性评价语,对于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的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既肯定了孩子们的质疑、解疑能力,还指出了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多元互动,充分开启学生思维。教师通过巧妙启发质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思维、运用、表达等能力不断提升,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四、合作探究,敢于创新,促进师生互动

新课程标准倡导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发表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拓宽学习领域,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 《草船借箭》

在教学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学生提出了诸葛亮 “借箭”还是 “骗箭”的问题。老师创设了“辩论会”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要求学生探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文本中找到论据,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样的合作探究中,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学习的 “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提升。

正方: 《草船借箭》刻画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因此不能用“骗”,因为 “骗”是个贬义词。

反方: “骗”字可以加上引号!这能表现诸葛亮运筹帷幄,骗箭巧妙的方法!

正方: “骗”要用双引号,还不如直接用上 “借”字。我们一起看看课文的这句话:诸葛亮的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以后,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 “谢谢曹丞相的箭。”只有借箭,才会用“谢谢”一词。

正方 (补充): “借” 不但用得恰当,而且用得巧妙。

反方:没经别人同意,就把箭弄来,有这样借的吗?用骗他的箭射他,有这样还的吗?

……

从以上的教学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自己和团队都积极研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再互相进行补充。教师在组织研读过程中,以指导、帮助、服务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以学习的主人身份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使学生焕发出无限的创新活力,使语文课堂呈现精彩的生命力。

教师是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在语文课堂上搭建起 “师生互动平台”,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学会 “学习”。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在课堂中想方设法提高师生互动的实效,学生才能在这样的互动交流中,理解、表达、思维、审美能力得以训练,不断提高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猜你喜欢

师生互动师生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