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问题链,促进初中数学教学

2018-04-02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学林小兰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重难点探究性数学知识

文/惠州市惠城区仍图中学 林小兰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容乐观,一方面,数学课本知识的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这给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了不少的压力与困惑。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运用科学的教法打破初中数学的晦涩与枯燥,这挫伤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巧用问题链使数学知识更加系统、完整,破解初中生数学学习困局,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一、 “问题链” 及 “问题链”设计原则

(一) 问题链内涵

所谓问题链 (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严格按照数学教学目标,并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数学课堂教学,以问题链接课堂细碎、繁琐的知识,实现数学问题与 “知识学习、过程方法、情感目标”等的有效结合,以此来活化、锻炼、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运用问题链的数学课堂必然是问题灵巧环绕、问题不断呈现,并不断得到解决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拓展,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悄然习得。

(二) 问题链设计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科学运用问题链改进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明确问题链设计的一般原则,只有透彻和明晰了设计原则,教师才能设计出迎合学生兴趣、符合数学教学内容的科学问题链。首先,凸显重难点的原则。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一定要确保问题链能凸显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继而诱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思考创新,在此处设置问题链最恰当不过。其次,新颖性与探究性原则。问题链中的各个问题要具有挑战性、趣味性与探究性,要能够引起学生足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二、 “问题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 创设完整的课堂 “问题链”,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问题链,简而言之,就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迁移的问题所组成的一连串问题,这一问题串应贯穿整个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因此,教师应以一种联系与发展的教学思想看待问题链教学模式,创设完整的课堂 “问题链”。一般来说,一节完整、系统的数学课堂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教学、课后复习等三个过程,教师要创设基于这三个过程的问题链,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感受到问题之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完整、连贯与渐进性。首先,在预习中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数学预习。课前自主预习对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至关重要,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基于教学重难点布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边预习、边思考。

(二)应用问题链要关注知识的可持续性与可探究性

将问题链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系统了解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科学性与高效性。要想达到最终目的,教师在应用问题链时要不断关注数学知识的可持续性与可探究性,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一方面,关注数学知识的可持续性。在初中数学中,有些知识是可持续性的,即新课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在某种关联,教师可利用旧知识联系到新知识,并设置有效问题。另一方面是知识的可探究性。在具有可探究性的知识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和探究的欲望。

例如,在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相关知识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知识的持续性特点联想到 “一次函数”,然后基于 “一次函数”进行相关问题设置,实现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完美连接。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二次函数相较于一次函数具有那些方面的优势,二次函数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领域呢?”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让学生找到知识的熟悉感,继而在自身努力以及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基于数学知识的可持续性创建问题链,一来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与积极性,二来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巩固。当然,在数学问题链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知识的可探究性,将问题链科学应用于可探究性强的知识系统中,以确保学生数学学习探究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问题链是新课改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一经出现,便迅速得到初中数学教师的追捧和青睐。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并未全面了解问题链,对其内涵与设计原则知之甚少,故在应用中问题百出。因此,为了提高问题链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能够不断学习,掌握问题链设计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争取寻找更为科学、有效的问题链教学应用策略,为学生数学知识积累、数学思维发展、数学能力提升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重难点探究性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三要素”——以《重叠问题》的教学为例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