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动漫渊源及发展之比较

2018-04-02广州外国语学校王燕琳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动漫漫画动画

文/广州外国语学校 王燕琳

动漫是一个拥有不断创新载体的朝阳产业,对不同年龄的读者有着独特的愉悦和教化作用。动漫爱好者对日本动漫一般都很熟悉,可提起国产动漫往往知之甚少。其实,中国和日本动漫发展时间上有不少共同节点,通过中日动漫发展比较,可以让国人更加熟悉中国动漫。

一、中日战争动漫停滞期(1926—1949)

二战前,日本最具影响力的漫画是田河水泡的 《黑野狗》。这是一部饱受争议的作品,1931年开始连载,作品讲述的是一只四处流浪的狗参加 “猛犬团”,最后成为职业军犬的故事。作品采取拟人的手法,反映了强烈的军国主义思想,迎合了当时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二战期间,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化的发展,漫画界被强制集中。直到四十年代初期,日本漫画创作受到情报局法规和用纸不足等因素影响,一度停滞不前,一直到战争结束。战争给动漫产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直到1947年,中国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漫专家持永只仁共同创作木偶动画 《皇帝梦》,才给中国动漫掀开新的篇章。

二、中日动漫分化期(1950—1985)

1950年,是新中国动画的成长期。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迁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汇集了包括万氏三兄弟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和文学家,并吸收了大批年轻艺术家,创作人员的增加带来了动画艺术的发展。这一时期在探索水墨、京剧脸谱、剪纸、皮影戏等风格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 “中国画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的日本,月刊 《少女》漫画杂志创刊,主要刊登6岁至18岁的女孩子漫画,漫画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以故事类型、绘画风格或者情节区分。二战后初期,受“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的影响与启发,成立了 “新漫画党”。

三、中日动漫带动发展期(1985—200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动漫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到制作方法都获得创造性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动漫在开始进入繁荣时代。在此期间,中国文艺界对外交流不断加强,中国电影制作厂创作了大量动画影片,中国动漫在国际上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进入90年代,中国动漫制作厂家开始与国际动画开始交流合作,打破了原来故步自封的局势,数字生产手段取代了以往的手工绘制方式,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制作效率。但是,这一时期的动漫行业仅局限于制作理念——动画只是制作一些适合儿童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中国动漫发展没有什么创新,也没能提升到较高层面。

在此期间,日本动漫开始进入细化期,动漫公司群雄林立,动漫种类丰富多样,从业人员分工明显细化,动漫和衍生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而且以 “机器人” “美少女”为契点,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熟的颇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动漫之路,产量呈现爆炸式增长。据统计,1960—2001年,日本共产出电影版和电视版动画片2403部。

四、中日动漫发展趋势

1.主题与题材

进入21世纪,日本动漫的内容一般意义深刻,较为严肃,在表面的故事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动画主题,发人深省。如 《渥太利亚》剧情:一对感情深厚的夫妇,在历史“光荣传统”的压力下,不得不相互残杀,女主角死的,其灵魂仍然遵守战前和丈夫的约定和誓言……可见, 其主题是 “誓言” 与 “反战”。日本动漫在表达主题上喜欢不明言主题,含义深远,让观众自己去体会;也有在严肃题材中加入幽默成分的,还有清新的文艺剧、活泼的校园剧……日本动漫在内容上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外动画产业的冲击,尤其是日系动漫的挑战,2000年召开的全国动画联席会议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动画系列片的方针,中国电影动画逐渐向电视动画转型,生产了一大批系列动画片。

2.画技

日本动漫强调明暗对比、远近焦距的分别,以及速度感和跃动感,甚至使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其中速度感表现最好的要数 《超音战士》了,它利用加强视觉残留现象的画法,在每秒32张的限制下达到爆炸性的动感效果。

中国动漫则注重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想象,利用高度概括的手法表现角色,同时将形象和性格特征结合起来,从早期的简单线条活动到后期逼真的三维立体效果使角色个性鲜明。计算机图形的使用,以及三维数字技术的出现,给动漫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空间,动画的表现领域在坚持民族绘画传统的同时,融入红肚兜、京剧脸谱、剪纸、皮影等一系列民族特色,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及表现方式。

猜你喜欢

动漫漫画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动漫二次元
锋绘动漫
开口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