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德育理念下小学德育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018-04-02广州市番禺区韦大小学蓝敏华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粤剧课程体系德育

文/广州市番禺区韦大小学 蓝敏华

德育,在教育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经常说到:德育为先。随着时代发展,我们愈发认识到,德育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发挥优秀文化的滋养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

一、重理念,开启智慧型德育课程体系

(一)让每个学科都开启育人模式

学校课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显性的德育课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学校的老师也是一个有机的团队,德育,不单是班主任的事情。发挥每一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才能细化落实德育目标,把德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今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崇洋媚外,他们有家庭因素、有社会因素,更有自身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对中国的现状不加关心,在成长过程中,没能形成正确的三观,有很大的关系。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六年,道德教育必须到各个学科,如语文课,欣赏汉语的美、汉字的美,还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等丰富的题材,这些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课堂的潜移默化,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指引的作用。

(二)让丰富活动开启育人模式

小学里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但是怎样的活动才是有效的,能让学生在活动受到教育?笔者认为,需要把活动进行融合。小学的德育课程,大部分是节日活动,如春节、端午节活动;还有增强学生仪式感的活动,如开笔礼、毕业礼;而学校的特色活动,如艺术节、家长开放日、科技节……系列的活动下来,不进行融合,就容易出现学生周周搞活动,老师天天准备活动,活动结束后没效果的情况。活动是必须的,在规划中,可根据学校的文化特色,设置每月主题活动,是比较可取的方式。如一月,一般是学生准备寒假的日子,也是春节期间,如果学校是传统文化为特色的,不妨设定为 “传统文化月”。在一月,以系列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春节传统文化——根据年龄特点,低年级重点了解食物,高年级重点了解习俗、故事等;制作有春节气氛的装饰——如做个挂饰、写个春联等;学习一首关于春节的曲目献给家人和客人——吹拉弹唱由学生自己选择……

活动开展,还可以与学科融合,如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很多诗词美文,搞个诵读节,提供一个舞台给学生,把中国的语言美美地展示一番,加深对语言的热爱;中秋节到了,制作一个别具特色的月饼,把它画出来。

(三)让家校社会开启育人模式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两个结合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尽忠职守,然而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夸大其作用。学校德育,只是学生成长中接受的一部分教育,也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要学生最终成为 “具有人文情怀、责任担当、优雅气质、乐观豁达的现代公民”,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校共育,能把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模式拉近,尽量避免老师一套、家长一套,使得学生无所适从。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学校的三级家委会,能以点带面,树立榜样,做好桥梁;家长培训班,更是提升教育水平的直接办法;家长开放日,亲自阅读、家长课堂等活动,让家长直观了解学校运作,加深了解,才能更好开展共育的工作。此外,法制副校长的主题讲座、司法所的防欺凌、禁毒课程、关工委的爱国主题讲座、家庭服务中心的进校园活动……这些社会资源,对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体系化,构建发展型德育课程体系

小学生从六岁入学,经历六年的小学生活,年龄跨度很大,各年段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都是不同的,德育课程的设计,就得遵循和谐统一、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四大途径:人文德育——以人文本,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生活德育——德育服务于生活,形成细、小、实的德育模式;风雅德育——育德于美,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美育”,开展阅读、艺术教育等,让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生活品质;幸福德育——关注学生的心灵,运用发展型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幸福德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的德育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别:规划成长课程 (包括学科课程、争章课程、新生成长课程、励志主题班会、毕业典礼等)、欢乐节日课程 (包括各个传统节假日活动)、阳光体育课程(包括大课间活动、体育节等)、亲自互动课程 (包括家长学校活动、家校联系工作、家长开放日、家长学堂等)、学校特色课程 (如诵读节、艺术节、科技节、社团展示、才艺展示舞台等)。这些活动,贯穿六年的小学生活,不同的年龄段,具体活动内容不同,而不同类别的活动形成课程体系,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活内容,构建特色型德育课程体系

德育课程的内容,如果脱离了时代、脱离了地域、脱离了学校文化,那它是没有生命力的。构建了德育课程体系的框架,还得注入鲜活的内容。

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值得中国人一代代传承并发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单调的讲学,并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德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活泼直观的,更易于接受。如充满岭南地域特色的粤剧文化,年轻一辈大部分是陌生的,单纯听一听,学一学,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小组调查研究,了解粤剧,不同的年级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了解到更多有趣的粤剧知识,并且主动的合作学习,比被动学习效果更好。此外,条件允许的学校,可以开设粤剧社团,让学生亲身接触粤剧,表演粤剧,直观感受粤剧的魅力。同时,协同各个学科开展相应的活动,如语文课,说说写写 “我眼中的粤剧”;英语课了解一下外国人学习粤剧的情况,增强自豪感;美术课绘画一下粤剧脸谱;亲自阅读一些有关粤剧的书籍。

猜你喜欢

粤剧课程体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SINGING THE CHANGES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