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竞赛团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2018-04-02广州市第六中学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拼搏精神队友心理素质

文/广州市第六中学 璩 斌

这几年,作为学校数学竞赛总教练,我带领学生团队参加被誉为“青年诺贝尔奖”的丘成桐科学奖,连续获得两届全球金奖,一届铜奖和一届优胜奖。辉煌的成绩背后是师生艰辛的付出。升学与竞赛的双重压力、研究课题攻关过程中的困难与阻力、团队成员间的意见分歧等一系列问题随时都会暴露,如果不妥善处理,研究根本无法进行下去,更谈不上获奖。所以,在进行学生团队竞赛的指导过程中,除了重点培养学生相关课题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为我们优异成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良好的团队精神是竞赛团队组建、发展的基础

我们是以学生团队报名参加丘成桐科学奖,跟很多其他竞赛一样,竞赛的胜利,是每个人努力的结果,更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因而,正确认知自我和队友,合理分工,互帮互助,精诚合作,至关重要。

在课题组正式开始研究前,我给学生的第一次课的任务是回答以下问题, “你了解自己吗” “你能为团队做什么” “你了解你的组员吗” “你认为你的队友分别能为团队做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每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了解总有不全面的地方。听听别人的意见,对自己会有新的认识,会有新的发现。通过这个活动,组员们不仅提升了对自我的认识,还增加了对队友的了解,彼此更加熟悉,心理上融合得更好。每个人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队友的优缺点,认识到各自在团队中应发挥的作用,合理的分工、愉快的合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会组织各种提升队员们团队精神的活动,如看经典的篮球比赛,并让他们评论比赛。在观摩与反思中,学生自己体会到了伟大球星迈克尔·乔丹曾那句经典的金句:一名伟大的球星最突出的能力就是让周围的队友变得更好。

通过各种引导、实战,队员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高度的团队凝聚力和荣誉感,为团队勇往直前做好了充分的组织和思想准备。

二、非凡的成就动机是竞赛团队发展的驱动力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即一种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取得活动成功为目标的动机。具有这种动机因素的学生,就能刻苦努力,战胜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取得优良成绩。参与竞赛团队的都是高手,学习任务高深、繁重,在训练过程中,我注重帮助学生分析竞赛的规格、目的、意义,告诉他们通过这些高水平的竞赛经历,可以提高研究能力,为日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成长为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投入学习研究的热情。

当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一时达不到既定目标时,我帮助他们分析已有的进步,肯定并让学生明确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将小目标成功的满足感转化为追求大目标的动力,最终取得竞赛的胜利。成就动机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了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为学生最后竞赛的取胜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三、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韧的意志力是竞赛团队取胜的法宝

高中学生面临高考,本身学习任务就非常繁重,竞赛团队队员还需要学习很多中学阶段涉及不到的大学数学知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在进行竞赛指导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由于拼搏精神不够、毅力不强,坚持不到最后或者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偷懒,最后导致课题研究的结果不理想。竞赛比拼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习惯,更多的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拼搏精神、意志力就是十分重要的一项。

有竞争才有进步,为了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在进行竞赛指导的过程中,对涉及到的大学知识,我采用 “优秀小导师”制来进行学习。以学习有限元分析的过程为例,我们学习如何操作有限元分析软件时,需要一位计算机比较好的学生来申领任务当导师。“小导师”主动去找教材和视频来学习,然后指导同组的同学,很快他的小伙伴们也都学会了。每个队员申领不同的教学任务,最后通过测试、民主评议,评出 “优秀小导师”,进行表彰。这些充满了挑战的学习活动不仅大大增强了学生的拼搏精神,对培养学生的刻苦专研的精神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正如狄更斯所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为了更好地培养队员的意志毅力,我经常利用晚修后陪队员们在学校的操场长跑,无数次体验过耐力与坚持带来的成功感后,更多的队员在研究中克服了害怕困难的弱点,他们更加坚信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突破的最重要时机,希望就在前方。

四、过硬的心理素质是竞赛团队取胜的护身符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影响临场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竞赛的紧张环境下,一个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的发挥往往能够比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更好。

丘成桐科学奖的总决赛,是需要选手全英文答辩的,与全世界顶尖的教授进行沟通、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研究过程介绍给教授,回答教授的提问。所有这些对中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都需要学生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知识的了解之外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进行竞赛辅导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第一,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学生在面临即将开始的答辩时,总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这种情绪一旦碰上较大的难关,就会逐渐地扩大。因此,我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给予学生们心理暗示,比如我会告诉他们 “我们的想法很有独特,建模也很合理,运算的结果与实际也很吻合也基础训练已经足够牢固” “我也研究过对手的论文,他们不会比我们强”等等,通过这样的心理暗示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二,提升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需要集中注意力去进行答辩,曾有一个学生,他研究能力很强,但是不善表达,非常容易紧张,在答辩时哪怕是比较简单的问题也很容易中途出错。在指导的过程中,我故意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进行,或者在比较多人的场合中进行,这些训练让他大大提高了注意的集中度和不怯场的心理素质。

另外,学生在赛前准备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高度紧张和过度兴奋的状态,因此在赛前进行相应的心理调节,有利于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应有水平,从而能够积极地完成比赛。

“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实践证明,高中竞赛团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研究固然是首要的,但是良好的团队精神、非凡的成就动机、顽强的拼搏精神、坚韧的意志毅力、过硬的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也是高中竞赛团队取得优异成绩不可或缺的因素。

猜你喜欢

拼搏精神队友心理素质
坑队友专业户
拼搏精神视域下高校学生学业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No.14刘强东谈“996”
《少先队诗歌》红领巾
遭遇“熊队友”怎么破?
高校体育与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探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不怕神对手,就怕萌队友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