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空间分析
2018-04-02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重庆 40006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区域行政壁垒的逐渐破除,川渝地区作为一个统一的省级行政区划——四川省,其经济增长的联系性变得越来越紧密;随着1997年重庆市直辖,人为的再一次造成了川渝两地的行政壁垒,川渝两地的经济联系随着行政体的分裂而受到影响,导致经济趋同融合速度减缓。自川渝两地分治以来,探索川渝两地融合发展的道路就未曾中断过。直到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将重庆29个区(县)以及四川省15个地级市划定为成渝城市群,这才意味着以往成渝两地探索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上升为以国家为主导规划的实质意义上的经济一体化发展。
成渝城市群总面积18.5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7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2%、6.65%和5.49%。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成渝城市群以较少的国土面积,容纳着较大比重的人口和经济,其在西部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国家五大城市群之一的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唯一的国家级城市群,同时还拥有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重庆和成都,成渝城市群肩负着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崛起的重任。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思路
文章所使用数据来源于1993年~2015年《四川统计年鉴》、《重庆统计年鉴》和《成都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市州统计年鉴。采用经过201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物价平减指数,以2000年为基期修正各县(市、区)后的四川省和重庆市144个区(县、市)的实际人均GDP数据,来对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收敛性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方法主要采用了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CSDA(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中的全局Moran’s I指数,提供成渝城市群内各县级行政单位之间是否存在经济空间相关性的依据;通过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的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定量的给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收敛性结论。
二、结论与政策建议
运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分析1992年到2014年间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Moran’s I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内的各县级行政单位之间的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着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并且这种空间相关性得益于成渝城市群长期以来的历史文化的相似性,使得其维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
第二,对成渝城市群县域人均实际GDP经济增长发展趋势的分析,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增长确实存在绝对β收敛,且将引入空间关联模型与经典经济增长模型相对比,考虑到空间相关性的空间关联模型的经济收敛速度较经典经济增长模型更快。贸易空间权重的引入改进了传统空间权重矩阵的粗略处理,同时贸易促进成渝城市群内县域经济的活跃度,是形成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较强空间相关性的重要因素;
第三,成渝城市群内的县域经济在经济总量上与现有大多数地区一样,在改革开放后都迎来了高速发展,但是在发展差异上却与现有大多数研究其他区域的文献研究结果不同。芦惠等(2013)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极化效应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区域内的极化效应大于趋同效应,导致区域经济不存在绝对收敛;而对成渝城市群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成渝城市群内存在两大发展极,但是除此之外成渝城市群内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依然抢眼,使得成渝城市群区域内的扩散效应大于极化效应,最终促使成渝城市群区域并非像其他区域性经济只存在条件收敛而不存在绝对收敛。
第四,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在2008年出现了模型解释盲点,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结构并不完全一致、承受冲击能力并不完全相同的成渝城市群县域经济,使得利用空间相关性模型时出现了暂时的乏力。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β系数以1997年和2011年为增长速度的拐点。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97年以前成渝城市群经济增长趋同效应明显——由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地区行政壁垒的破除,相邻区域间的经济变得日趋紧密,区域间的趋同化现象迅速体现;1997年重庆直辖,人为的造成了重庆和四川的行政壁垒,成渝城市群内的趋同化速度趋于停滞;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正式批复,将重庆和四川由分治后形成的行政壁垒正式破除,成渝城市群的经济趋同化速度迎来新的拐点,趋同化速度迅速提升。总体而言,成渝城市群内的空间结构经济差异缩小效果明显,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较快。
从以上空间结构演变的分析结果来看,由于成渝城市群内的县级行政单位是一些四川和重庆境内发展速度较快的县域集合,其历史文化较近,使其经济增长收敛性不同于现有以国家和个别省级数据为背景研究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大多数文献。1992年~2014年间实证数据显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收敛速度对宏观政策的反映比较敏感,区域内的经济趋同化进程较快,但同时收敛速度受行政壁垒的影响较大。进一步加快成渝城市群经济建设,助推成渝城市群趋同化进程,首先,需要成渝城市群内部进一步破除行政壁垒,加快成渝城市群的行政一体化,整合现有两地的行政机构,确定统一的施政方向;其次,需要加快成渝城市群内相互部的经济沟通,形成交通网络一体化,完善成渝城市群内的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实现经济体内可达性的进一步优化;最后,需要依托重庆和成都的经济发展双核以及长江黄金发展水道,将现有发展较好的地区由点连片,在已经形成的三大发展带的基础上,由片带状发展向城市群整体面发展,带动整个成渝城市群经济的趋同发展速度,助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