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控制与公司投资效率研究的文献综述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角度效率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300222)

一、内部控制的文献综述

经过阅读文献发现有关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其经济后果出发去研究的,而从其影响因素出发研究的较少,本部分对内部控制的两个角度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

(一)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从公司特征的角度来看,冯均科、丁沛文、董静然(2016)通过对交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公司规模会使内部控制缺陷一一表现出来;较多的交叉上市公司会对公司披露内控信息起到促进的作用。宋晓文(2012)主要从盈利能力、财务杠杆等公司特征来分析其对内部控制的作用,结果发现盈利能力将会提高内控缺陷披露的积极性,然而财务杠杆对它的披露有着负相关的关系。

从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看,冯均科、丁沛文、董静然(2016)通过对交叉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一家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这家公司就不会对内控缺陷进行更加详细的披露;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会有助于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问题得到解决。赵晶、冯婷(2017)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分析,研究表明公司的治理结构完善程度将会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产生不用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

从会计信息质量的角度来看,Lobo(2006)通过对4000多家公司的多个年度财务报表数据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SOX法案发布之前,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公司的会计信息没有较好地得到披露,所以投资该项目的人就不能对公司以往的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也就做不出将会受益的决策,这正说明了SOX法案的颁布能够促使公司内控建设的加强从而可以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张子文、李竹梅(2017)对2012-2014年的深市A股制造业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的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将会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此外,还得出内控对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从外部审计的角度来看,有许多国外学者研究内部控制对公司审计的影响。例如,Rama和Raghunandan(2006)通过对600多家美国的制造业公司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审计费用过高的公司都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而内控健全的公司相对来说审计费用低。另外,Patterson(2007)证明了SOX法案颁布后,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有显著作用,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弊端是增加了公司在审计方面的危险与成本,这也说明内部控制的加强不利于审计的进行。胡大力、罗果信(2017)基于日本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的,研究表明如果一家公司先前就已经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披露,那么对其整改后会计师事务所就将会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反之收取较低的审计费用,进而说明了在资本市场上内控的缺陷会造成审计费用出现粘性。

从代理问题的角度来看,杨玉凤、王火欣(2010)研究得出将内部控制信息越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面前,代理成本得到抑制的效果就越明显,而其创新之处就是将代理成本划分为显性和隐性成本,这里得到抑制的是隐性成本。卢玉芳(2017)通过研究发现内控质量和现金股利政策都会对公司的代理问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与杨玉凤、王火欣不同的是将代理问题中的代理成本分成投资者和管理层两个方面。

从财务风险的角度来看,鄂秀丽(2008)就国有企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司内部控制的健全可以使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其财务风险的情况,从而能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钟立志(2013)通过对公司面对的众多风险中的财务风险和内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是导致现在的公司不能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中继续发展的原因。

二、内部控制与企业的投资效率结合的文献回顾

Goh(2011)研究发现,内控方面如果存在重大问题,对应的公司会计稳健性就会降低,公司管理者就在投资时做不出符合公司利益的决策,进而使公司出现投资不足或者过度投资的问题。王爱群、时军(2016)通过研究验证内控质量和会计稳健性对公司投资的作用,得出以下结论: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呈负相关关系;内控质量能够有效降低非效率投资;内部控制质量和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交叉影响具有替代效应。

Aggarwal(2006)通过研究发现,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高即五要素健全时,可以使代理人和股东目标不一致的机率降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使得投资效率提高。荣华旭(2013)使用Richardson模型来衡量投资效率水平和直接采用《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制定的指标评分来衡量内部控制质量,将两者结合建立模型,考察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内控质量的优劣与公司的投资效率是正相关的关系。此外Aggarwal(2006)和荣华旭(2013)都研究发现了内部控制并不是直接作用于投资行为而是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作用来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

Cheng Mei、Dhaliwal Dan和Zhang Yuan(2013)通过对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研究分析,来判断其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披露之前,这些公司在财务上遇到一定程度的约束时往往会陷入投资不足的困境,反之财务状况较为良好时会容易导致过度投资。更重要的是,还发现披露后,这些公司的投资效率显著提高。Sun Yan(2016)通过使用萨班斯法案中有关条款“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发表的意见”,来研究公司投资水平是否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研究发现接受不良审计师内部控制意见的公司投资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公司;还发现这些公司的投资效率在披露后下降,然后在修补缺陷后上升。研究进一步发现,这些公司的投资减少是受相对风险的投资组成部分(即收购,研发费用)的下降所驱动。这些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评估和披露对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

李万福、李斌、宋璐(2011)的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实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内部控制在公司投资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得出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或者内控缺陷多少均将对公司的投资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这篇文章开启了我国研究这两者关系影响的先河。李伟、李艳鹤(2017)是通过分析交通运输这一行业的数据来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进而会降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故而非投资效率就越低。而张超、刘星(2015)文章创新在于从一个动态视角来分析内控信息披露和公司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公司在上一年的信息披露中存在内控缺陷信息,那么会使这一年的过度投资行为增多,进而使得下一年的过度投资有所减少。另外还发现由于我国内控开始研究的时间较国外晚些,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缺陷有关信息的可靠性还较弱,但这种披露行为对某些公司提高投资效率仍具有,明显影响。然而于忠泊和田高良(2009)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研究认为内部控制水平与投资不足、投资过度之间没有显著的关系。这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以使得理论和实践更加丰富。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由于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开始时间较晚,即从2007年才开始,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如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成熟、全面,并且对企业由于内部控制造成的经济后果研究较多,而关于其影响因素的成果较少,这就需要我们后人进一步增加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来使得它的理论基础更加丰富。此外,关于内部控制与投资效率的研究大都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分析,随着市场的多元化我们以后可以借鉴张超和刘星的研究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将会更具有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角度效率
神奇的角度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角度不同
人啊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