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资源拓展策略

2018-04-02广州市天河区元岗小学杨运娇

师道(教研) 2018年5期
关键词:品德家乡教材

文/广州市天河区元岗小学 杨运娇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 指出: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参与及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和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在教学中如何抓住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以社会生活诸因素为切入点,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为基本面来扩展教材,组织教学?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以下探讨。

一、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生活体验之根据整合教材的策略

义务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011版)强调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必须从学生发展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出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这要求教师在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组织教学,引起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如:在学习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我们健康成长”一课时,从六年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年龄特征出发,在教学中把 “毒品—学会拒绝教育” “家风家训—传承教育” “助人—助己教育”整合入教材中,把学生日常生活中耳闻乐见的事例,以音乐故事、故事讲演辩论会等形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拒绝毒品,知道自己的家风是什么以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传,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帮助别人是不会吃亏的等等。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会了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制定问题解决问题方案,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对社会价值观和人的行为方式的思考与判断。

二、以学生成长的环境为基本面,人文变化之因素融合教材的策略

一堂教学课程的结束,只是教学课程的短暂停顿,是学生走向成长环境的一个起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需突出 “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引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道理和知识在自己成长的环境中传播,做到学以致用。这需要教师将学生成长环境中的人文因素融合进教材,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明理、成长。在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 “我在成长” “我与家庭”“我与学校” “我的家乡” “我是中国人”等与 “我”密切相关的内容。其中不乏教师和学生都亲历过的成长环境。教学这样的内容,适宜用现身说法来组织教学。如:教学 《我的家乡》时,教师可提前布置前置性作业,把家乡同在一个地方的学生组成小组,通过调查、采访、实践,寻找照片、与长辈聊天、听家长讲故事、阅读等形式,了解家乡的特色、家乡的变化、家乡的文化、家乡的典故等,制作成PPT或小视频,小组成员在课中进行汇报交流,教师也向学生图文并茂地介绍自己家乡的情况。这样教学,不仅让学生增长见识,而且通过实践,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了实践能力。

三、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线,时代变迁之主流充实教材的策略

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指的是比较受社会关注和欢迎的新闻、信息。有些会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如果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整合进教材,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以及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如:针对社会上青少年盲目追星,爱慕虚荣的现象,在教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为了建设新中国”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新中国来之不易,知道那些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者,为新中国建设勇于献身的建设者和科学家,以及他们的故事,使学生在心里对他们产生深深的崇敬之情,潜移默化学习他们的爱国之心,培养学生的奉献之情。在教学中整合 “杰出贡献人物宣讲”活动,让学生课前阅读了解建设新中国的先烈和科学家们生动的真人实事故事,做到每节课课前宣讲一个故事,如毛泽东、周恩来、邓稼先、钱学森、茅以升等。通过宣讲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和培养学生的拳拳爱国之情。又如:学习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假如我是人民代表”这一内容,结合网络上呈现的代表们提出的各种提案,特别设计了 “我们如何当代表”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如果我是人民代表,我能不能提这些提案?让学生交流辩论,从而明确做一名代表要公道正派,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再如:学习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地球真美丽”这一内容时,结合我国空气 PM2.5含量超标的现象,把著名主持人柴静的视频整合进教材,引导学生了解PM2.5以及我国空气质量情况,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环保意识。再把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环境改善的内容和中国近五年环境保护建设取得的成绩以视频的形式整合进教材,让学生了解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信心以及取得的成绩,从而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以国家发展为主题,责任担当之情怀融入教材内容的策略

中国的发展迅猛且受世界瞩目。但中国究竟取得怎样的发展,小学生们并不太清楚和了解。因此,在教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腾飞的中国”时,整合进 《我的家在中国》丛书的相关内容,通过阅读、交流、作品创作等,全面了解中国的湖海、山川、路桥、高铁、天眼、网络及城乡建设,引导学生为中国的发展感到震撼、骄傲和自豪,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国家不仅在发展,还在努力追求发展均衡。在教学中,把国家需要努力发展均衡的举措整合进教材,如:农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为农民工讨薪等问题的关注和解决,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呈现出来,引领学生积极乐善,崇尚诚信公正、平等友善、文明敬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植入到学生心中。

总之,小学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教材的核心是要求教师 “用教材教”, “用活教材”。在实践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成长环境结合进教材,将社会热点及国家发展有机地整合进教材,有利于灵活教学及丰富教学内容,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认知与行动同步发展,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品德家乡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夏天的家乡
论茶的君子品德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