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社会工作”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4期
关键词:贫困者社会工作者社工

(西华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贫困问题是困扰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同时也是滋生其他社会问题的土壤。为了如期实现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党中央决定转变扶贫战略,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精准扶贫改变了过去扶贫工作对政府的单一依赖,客观上要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治理专业力量,如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介入精准扶贫,为社区发展,特别是农村社区发展助力是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工作:精准扶贫的破解之道

社会工作起源于扶贫济困事业,以助人自助为宗旨,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服务对象展开服务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认同。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略的决定》指出要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的计划”,2016年国际社工日的主题为“发展社会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必将有所作为。

(一)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的同质性

社会工作与精准扶贫在价值观、认知和路径、工作方法等方面具有同质性。在价值观方面,精准扶贫把握好扶贫力量和扶贫对象的关系,增强贫困人口自我脱贫的能力,以保证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最终实现顺利脱贫;社会工作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强调助人自助,提高对象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问题认知和路径方面,精准扶贫首先强调“精准把脉”,评估贫困问题,合理安排扶贫项目等;而社会工作在介入对象前,首先注重预估对象问题,然后收集资料,制定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案。在工作方法方面,精准扶贫主要采取驻村帮扶和对口帮扶的方式,强调协调和精准;社会工作扮演着资源链接者的角色,强调社会资源的协调和整合。

(二)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优势

新常态下,我国扶贫任务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人才少等主要问题。虽然目前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扶贫等模式成效瞩目,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当遇到市场挤压,这些模式是否依然适用?扶贫,不仅仅是解决收入问题,而要更注重贫困者的潜能挖掘、能力提升、社区凝聚力提高以及可持续等诸多方面。而这些,正是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功能所在。

1.专业理论相通,技巧方法合宜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是人们在与贫困和各种社会问题作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首先,“优势视角”、“赋权理论”、“个别化”等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来源;其次,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介入技巧和方法,能够正确评估对象需求,充分调动对象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尊重其自主和自决权,改善知识水平、职业技能、身心健康及社会参与等方面;最后,通过服务效果评估和定期回访,可以巩固脱贫效果,促进个人及其家庭的长远发展。

2.识别评估监督,彰显社工力量

作为独立于政府和贫困者的第三方力量,社工机构在贫困人口识别、扶贫措施评估、脱贫成效发挥独特的功能。经过几十年的本土化实践,社会工作已经拥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经验,以差异化和个别化的理念,通过考察服务对象的主观因素,如致贫原因、脱贫意愿和自身潜能等;服务对象周围的客观因素,如经济、文化、环境等。此外,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中,或通过量表以进行测量,或进行个案深度访谈以分析和评估,减少精准识别的误差,达到精细化的结果。在扶贫措施评估方面,社会工作者本身扮演着多样化的角色,能对政府制定的政策提供科学评估,以适应地区贫困群众,使扶贫福利能真正惠及所有百姓。

3.协调整合资源,促进多方合作

中西部地区受地域的限制,发展的资源十分有限。承担着资源链接者的社会工作者,能够充分利用正式资源和非正式资源,帮助对象提高能力和发展生计。当前,我国主要采取的还是对口帮扶的形式,使东西部资源实现共享。

4.聚焦长远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

社会工作协同政府推进精准扶贫,运用独特的专业方法不仅仅关注贫困者当下的难题,且聚焦个人与家庭的长远发展,更加关注贫困者的身心健康、劳动技能、职业素质、社会参与等多方面的改善。如果说政府扶贫是物质性的,那么社会工作扶贫则是非物质性的、是文化与精神的扶贫。

二、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长远意义

国家制定的精准扶贫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意味着2020年以后我国理论上不再有收入低于温饱型贫困线下的人口,但依然会有相当数量的脆弱人口面临着发展性贫困问题,他们虽生活在温饱贫困线之上但自身缺乏足够的“可行能力”,因而极有可能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下而难以分享经济与社会进步的成果。从国际经验看,发展型贫困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发达国家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过高比例的发展型贫困人口既不利于社会稳定与和谐,也会拖整个国家发展能力建设的后腿。在这个意义上,“十三五”期间的精准扶贫将是一场硬仗。相应地,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使社会工作有能力长期介入精准扶贫工作,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机构应当尽快介入,积极探索社会工作扶贫本土化经验,同时为细化中国式精准扶贫战略建言献策。政府也应当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尽可能地引入社会工作力量,有意识地培养一批熟悉扶贫工作的社会工作人才和有能力胜任精准扶贫的社会工作机构。

三、结语

社会工作精准化是基于精准扶贫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要求而提出的一个概念,提出社会工作精准化这一概念是要向人们表明一种观点,即社会工作之于精准扶贫,并非只是一种拿来就用、立竿见影的知识体系,要确保扶贫帮困的精准,社会工作本身也得精准或者说先得精准,而且要以精准扶贫的实现情况或实际收效作为社会工作精准与否的衡量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社会工作从产生时起就有了精准服务的特征,但面对精准扶贫工作,或者参与其中,或者介入其中,或者嵌入其中,或者融入其中,都免不了需要一个精准化或再精准化的过程。同理,撇开精准扶贫不谈,就是在我们实施“社工+”战略或“+社工”战略,以拓展社会工作领域、促进社会工作跃升的自谋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精准化也当是一个同样面临的问题,在我国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界尤其应给予高度重视。

猜你喜欢

贫困者社会工作者社工
青春社工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精准嵌入型政府扶贫信息化模式探索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古巴经济衰退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美国贫困救助精细化管理的检视与镜鉴
美国刑事法律援助中的合同制度研究:成因、发展与困境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