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爱之深”,切忌“责之切”
2018-04-02
每天早上,站在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是最幸福的时光,听着孩子们一句句的“老师,早上好!”心里无比轻松。但在这一群活泼的孩子之中,小小显得特别孤独。
小小是班上新转来的一个小女孩,因为是朋友的亲戚,所以朋友提前和我说了孩子的一些情况:“这孩子在村里时特别胆大,经常领着同村的一群孩子到处玩耍,有时叫都叫不回来,活脱脱一个‘孩子王’。但一进幼儿园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一声不吭,特别胆小。”
听到这样的描述,我觉得孩子应该是不适应幼儿园的新环境。刚来幼儿园的一段时间,我特意观察了小小,她从不主动向老师问好,即使老师向她问好,她也不敢抬头。平时也不和老师交流,每天安安静静,自己玩自己的,早上入园,下午离园,很独立,也不多话。有时,我故意问她一些问题,她也会回答。和她妈妈交流过几次,她妈妈也总是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胆小。慢慢地,小小和班上的孩子熟悉了,开始和她们一起玩。玩游戏时,能看出小小很放松,玩得很开心,行为举止中很有男孩的风范。看到小小的进步,我也很开心,教育活动的时候有意叫她回答问题,过渡环节也专门让她到孩子们面前表现。她虽然小心翼翼,但也都能完成。可是她从不会主动举手,也不主动说话,但是我总会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然后给予表扬。经过一年多的熟悉和鼓励,升入大班以后,孩子的行为逐渐放开了,能大胆问好,敢和老师说话了,活动时也敢于举手回答问题了。看着孩子的进步,我也感到很欣慰。
前几日幼儿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孩子的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其他孩子因为家长的到来都特别兴奋,小小却正好相反,似乎更加沉默了。活动之后,孩子妈妈依旧带着责备的语气抱怨孩子胆小,希望老师多叫她回答问题。基于孩子的进步,我也抓住契机和她交流了孩子的情况,并说出了我的疑问:“孩子在外胆大,入园胆小,可平时在老师面前也很放松,这么多的鼓励都不能增加她的自信,是不是和家长有关系呢?”
孩子妈妈说到孩子胆大,又举了几个事例,从家长的描述中,我更加确认孩子的“胆小”其实是家长无意造成的。孩子性格活泼,平时玩的时候可能有点自由,在大人眼中成为了“捣蛋”,家长也会经常管教约束,但家长的方式方法不当,有时一些无意的言行就影响了孩子的心理。
1.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在外人面前很胆大,反而在面对家长的时候会变得“胆小”,其实是不自信。这和家长平时因为孩子捣蛋批评太多有关系。
2.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评价孩子,一味地批评会让孩子“束手束脚”。家长要求过高,当孩子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时,家长就会责备,于是孩子慢慢地失去了勇气,不敢去说,不敢去做,不敢主动举手,所以家长不能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
3.不要当众批评孩子。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父母当着外人的面指责批评孩子,孩子的自信心会受挫,慢慢地会不再那么信任父母,在外人面前也会胆小紧张,生怕自己表现不好。
4.陪孩子慢慢进步。想让孩子达到一定的要求,不光要提出要求,还要陪着孩子一起去努力。适宜的表扬鼓励会让孩子增强信心,适时的引导会让孩子离要求更进一步。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表扬鼓励,让优点盖过不足,孩子会在我们的鼓励声中越来越好。孩子就像一颗幼嫩的小苗,需要适宜的水分、阳光、肥料,更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我们能做的是给予适宜的养分,慢慢欣赏他的成长变化,静静守候他的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