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照明系统综述
2018-04-02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400074)
一、引言
在明暗交替中,会产生“黑白洞效应”,极易导致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隧道各段采用不同强度的照明工况实现提高隧道的照度的目的。创造良好的洞内条件使得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车辆都能够按照设计速度安全地、高效地通过隧道,这就是隧道照明系统问题的核心。进入隧道的这一路段主要是解决2个问题,一是不要给驾驶人员产生太大的洞内外的视觉、光线差别;二是让驾驶人员适应洞内的环境,降低不适应感。这一路段是驾乘人员心理和驾驶行为反应比较强烈的路段。
二、现状
国外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的研究比我国早,同时历经较长时间的研究和发展,技术已相对完善。发达国家的交通照明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为我国隧道照明系统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得以借鉴学习。20世纪60年代,通过交通量调整光;20世纪80年代各个国家颁布了隧道照明设计规范;1982年CIE制定CIENO.30.2.1998标准被广泛认可;1990-1995年CIENO.30.2.1998标准各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修订和实施;1990年编订了《隧道照明指南》;1992年德国标准规定了壁面模型
我们国家公路隧道照明技术的研究较晚,缺乏经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础性研究较少,使得我国公路隧道照明设计规范长时间内处于空缺状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026-90)是2000年以前我国隧道照明系统设计主要参照的标准,大量参考了国外的规范标准。事实上对我国的实际情况的考量并不多,对我国隧道照明的设计缺乏指导性。2000年1月,《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颁布了,该规范对照明系统构成、隧道各照明段的长度和亮度的确定、隧道照明调光、洞外亮度要求、减光措施、照明纵向均匀度和总均匀度的设计、灯具布置方案、光源分级、照度与亮度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我国公路隧道的照明设计才有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标准。
三、发展趋势
新型光源,为了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去电源化”“光引擎”等环保照明概念,新型光源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小型化、智能化,像晶体LED灯、一体化光源。绿色照明旨在高效节能、环保、安全、舒适4个目的。但是节能并不意味着降低光照,并不意味着不能够获得充足的光源。绿色照明在控制成本、节能的同时要保证交通安全,获得充足的、适当的光照,保证视线的清晰、柔和。
隧道亮度和均匀度的确定根据交通量和洞外环境亮度来确定。过去隧道施工经验有限,因此隧道照明灯具的种类有限。因此高压钠灯几乎一直是公路隧道照明的首选,少数隧道为改善照明环境,采用了LED灯等作为照明灯具。隧道照明系统的发展使得隧道运营问题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电费和照明效率是核心。
四、小结
隧道照明系统的完善需要依托于各层技术的完善,新型光源的革新、智能控制、绿色照明等大方向的发展对隧道照明系统有着重大影响。在今后的隧道照明创新中,我们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从新的角度出发,更应该考虑如何节能环保,安全,在这个基础上的创新才是安全合理行之有效的创新。当然,在隧道照明系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维度越多问题越多,我们的隧道发展一定要与时俱进,规范标准一定要随着技术的革新进行修正。隧道照明系统看似很简单但是确实隧道体系中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其合理性将对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行驶舒适度产生关键的影响。当然,在隧道照明系统发展过程中的,势必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于这些负面影响,比如说隧道内的光污染问题,不仅仅是光布置的不合理,还与隧道内的环境有关,需要进行大量的科研试验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