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效率,资本深化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
——基于价值链异质性的研究
2018-04-02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北京 100081)
一、引言和文献述评
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制造业已经全面融入全球价值链(GVC)体系,并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但在以出口为导向的第一波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实际上处于“两头在外”的格局:国内制造业企业只承担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高端的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受制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是全球化过程中我国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对于发展中国家参与GVC实现价值链升级的问题,许多学者基于GVC治理视角得出了重要的研究成果。Gereffi起初认为,跨国公司对GVC的治理能促使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OEA→OEM→ODM→OBM自动实现价值链的阶梯式升级。但Schmitz发现,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却广泛出现被“俘获”现象,被限制在价值链低端生产环节,难以实现制造业高端化。
另一方面,迈克尔·波特认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特别强调专业化和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唐海燕和张会清的研究也指出,人力资本、服务质量和制度环境等支持性条件对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全球高层次分工实现价值链提升的作用,认为中国在人力资本和制度环境上还需进一步改善。但另一方面,刘志彪和张杰、孔群喜分别针对江苏省342家本土制造业企业和466家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企业样本数据的研究指出,经典国际贸易理论所强调的人力资本和资本密集度并未成为我国企业出口的重要决定因素。张杰等人使用1998-2007年中国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所做的实证结果更表明,人力资本与企业利润存在正向关系,资本密集度与企业利润却存在负向关系。这些研究给出了观点相左的解释。但我们发现,这些基于GVC的研究并未注意到价值链异质性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亟待一个实证上的支持,而这正是本文所关注的一个重点。正如刘志彪所指出,我国出口导向型的第一波全球化的核心是“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使得我国沦为世界廉价制造工厂和低端加工车间,而这正是源于国内制造业对低端要素需求较强而对高端要素需求弱。本文将主要考虑人力资本和资本密集度的因素,同时也因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开始从扩大要素投入到提高要素效率的转型,我们将从人力资本效率和资本深化的角度研究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问题。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新贸易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往往趋于出口资本或技能密集型产品。Pissarides指出,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对改善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状况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可以得到本文的第一个假设:
假设1:人力资本效率提升和资本深化程度提高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均存在促进作用。
而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排序上来看,在工业化发展阶段,资本的贡献要超过技术、人力资本等的作用。根据GVC分工理论,可以预期资本深化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提升发挥了更大的作用。据此,我们又可以得到本文的第二个假设:
假设2:资本深化对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要大于人力资本效率的影响。
一般而言,“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由产业资本主导,更为重视技术开发、工艺改进和技术更新,这些行业以计算机、航空和汽车等产业为代表;“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由商业资本主导,重视营销、渠道和品牌环节,以服装、制鞋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代表。而在GVC中,以“微笑曲线”为代表的附加值,其两端的设计研发、品牌营销环节,决定了制造业的升级路径,我国制造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原因在于忽视了全球价值链的两端。由此可以看出,虽然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都是“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和“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研发设计端对资本密集度即资本深化的要求却并不必然要高于品牌营销端。统计数据也指出,近年来我国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本密集度在显著提高,农副产品加工、饮料制造等部分行业资本密集度与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产业的资本密集度差距在明显变小,甚至超过了后者。因此,我们又可得到如下假设3:
假设3:人力资本效率对“生产者驱动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大于对“采购者驱动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资本深化对“生产者驱动型”和“采购者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程度大小则存在不确定性。
三、模型、变量和数据
(一)计量模型设定
为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假设1~3,我们设定如下面板计量模型:
其中,mvalit代表t时刻制造业企业i所处的价值链位置;hcapit代表t时刻企业i的人力资本效率;capdit代表t时刻企业i的资本深化程度;Z是控制变量集合;uit为随机扰动项。为了考察“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和“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下人力资本效率、资本深化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影响的区别,我们除了对总体样本进行回归之外,对两种异质性价值链情形也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
(二)变量选择
制造业企业的价值链位置(mvalit):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对制造业企业所处价值链位置的刻画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虽然现有文献多采用出口商品结构相似度指数(ESI)(Wang & Wei,2008;唐海燕和张会清,2009)、出口复杂度指数(Hausmann et al.,2007;邱斌等,2012;姚博和魏玮,2012)衡量一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但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马红旗和陈仲常,2012),随着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外来中间品的投入强度不断提高,对于主要以加工贸易模式加入GVC的我国制造业企业来说,高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价值链位置。事实上,Assche 和Gangnes(2010)使用产品生产数据,在排除了加工贸易对出口技术水平可能的高估后,使用类似方法计算了中国出口电子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并没有发现其存在很高的技术复杂度。而根据GVC理论,产品生产所处的价值链位置的高低实际上意味着其所获取的附加值率或利润率的高低,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更多表现在其附加值的增加上,因而在价值链“片段化”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产品附加值大小相对于最终产品技术含量高低更能体现所处生产阶段水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选择以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作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该比值类似于陈仲常(2012)等人文中所用的制造业细分行业附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的表现形式,因而适于从企业层面度量其所处的价值链位置。
企业人力资本效率(hcapit):我们选用人力投入回报率(ROP)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效率,该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人力资本上单位投入所获得的回报,是衡量人力资本有效性的核心指标。
企业资本深化程度(capdit):该指标以企业总资产除以员工总数得到,反映企业的人均资本量或资本密集程度。
控制变量中,参考其他学者类似研究中经常选用的变量,我们选择公司主营业务比率pmoit、销售费用率resit、公司成立年限csyit三个描述公司特征的变量,用以控制公司业务状况、营销渠道建设、公司年龄等因素可能存在的影响。
(三)数据说明
本文以2010-2012年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删去其中数据不完整的企业,这样我们得到了318家上市公司(其中上海68家,江苏120家,浙江130家)的相关数据,涵盖所有制造业细分行业,样本数量和范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所用到的具体数据主要来自Wind数据库,部分来自上市公司年报。我们选择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因是,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已经充分融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而我国本土制造业要实现价值链攀升,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首先实现升级的要求最为迫切,因而以其作为研究对象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模型设定的相关检验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模型采用固定效应回归的形式,我们首先对数据进行Wald检验以判断是否存在异方差。
三组回归模型的异方差检验结果均拒绝原假设,即面板数据存在异方差性。此时继续采用FGLS估计可得到相应的一致估计量,但这只有在假定异方差形式已知的情形下所得的回归结果才是有效的,反之若实际的数据生成过程未知,上述估计出现偏误的可能性较大,其估计结果反而不如普通的固定效应估计。因此,我们沿袭以往学者们的思路,仍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但采用获取稳健型标准误的方式调整标准误。
(二)总体样本回归结果及分析
为了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我们对总体样本和两组分样本均采用逐个加入控制变量的方式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主要解释变量的符号保持了稳定,回归系数的变动也不是很大,表明我们的结果是较为稳健的。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主要解释变量人力资本效率和资本深化的回归结果依然与我们的理论假设一致,资本深化变量在模型1~4中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了检验,人力资本效率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表明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对“生产者驱动型”制造业价值链的升级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资本深化对“生产者驱动型”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人力资本效率提升的作用。主营业务比率和销售费用率也与总体样本回归的情形类似,二者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且销售费用率依然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企业的获利能力。但公司成立年限的回归系数虽然为正,却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下,制造业企业成立年限并非一定会成为制约其在GVC中获取利润的条件,公司成立较早并不一定就能在GVC中获取更多收益。
总体样本的回归结果表明,资本深化变量在模型1~4中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人力资本效率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因而,正如我们前面的理论假设所述,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起到了促进作用;资本深化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要显著大于人力资本效率提升的作用。
五、结论和政策含义
基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318家上市企业的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人力资本效率和资本深化因素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对总体样本的回归分析表明,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效率的提高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均起到了促进作用,并且现阶段资本深化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大于人力资本效率提升的作用,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1和2。对“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和“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两组子样本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效率提高对“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升级的作用要显著大于“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在考虑控制变量的因素后,我们得出了资本深化对“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更大的结论,从而验证了本文的假设3。对控制变量回归结果的分析表明,“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相关企业参与GVC相比“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的升级对成本费用等成本更为敏感,而“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则相对不敏感;企业成立越早越有利于“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中的企业实现价值链升级,但对“生产者驱动型”价值链并没有显著影响。
故而,我们的结论具有以下政策含义:为实现我国本土制造业的价值链攀升,改善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状况非常必要,为此需要完善人才引进制度、激励体系和投融资配套体系建设,引导高级人才和资金更大程度上向先进制造业行业流入,通过积极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并探寻其嵌入先进制造业的方式和途径,降低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成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