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健康生活的素养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2018-04-02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刘青红
文/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小学 刘青红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这里所述的品格和能力,都基于学生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因此,率先提升学生健康生活的素养,是首当其冲。
一、开展生命教育,珍爱生命
1.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
体验式和实践式的形式比说教有效多了,就是通过模拟情境、扮演、实践性活动等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感受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喜、怒、哀、乐,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自己今后可能碰到的挫折、困难等,学会生活,学会坚强。理解他人的处境,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相处。例如:可以通过扮演 “怀孕妈妈”的角色,体验妈妈的艰辛,让学生随时“挺”着大肚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放下,坚持数天,知道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在体验中,慢慢懂得父母的不容易。还可以带领学生看一些与病魔作斗争、在困境中成长的影片,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精彩和可贵。除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班队会、升降旗仪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安全健康法制课等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2.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珍爱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安全意识要靠社会、学校及家庭三维度的合作,作为学校,作为教育工作者,重在宣传和教育。人身安全,包括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校园纪律、不伤害别人、不做危险的游戏和事情,如玩火、爬树、跳墙、玩电器等等。食品安全,要教育学生选择和鉴别食品质量的优劣,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措施,对于不明性质的食品,不要轻易采集和购买。与社区密切联系,加强对学校附近的小摊点的监控,不买不卖“三无”食品。注意活动安全,为了杜绝因游泳造成溺水,不单独到井边、水塘边等有水的地方玩耍,告诉其危险性。必须严禁小学生下河、下塘、下溪等地方游泳。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健全人格
1.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1)营造培养健康心理品质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布置温馨、格调柔和的心理咨询室,会让学生从心理产生放松的感觉,把心里话吐出来,宣泄不快。曾经有个学生在心理咨询室向我透露,她家是开大排档的,住在大排档,她不开心的原因就是她家的环境不好,每天放学后就在很嘈杂的大排档环境中做作业,也不好意思请同学到家里面来玩,因为太乱,没有家的感觉,这种郁闷在内心很久了,她说,只在这里说,在室外她没打算说。可见,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
(2)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与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表演、猜谜、讨论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
2.抗挫力强,控制情绪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正确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各种挫折,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学会转移、宣泄、补偿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挫折后的不良情绪,激励他们完善和发展自我心理调解机制,实现挫折教育的内化过程,提高挫折教育的效果。让学生懂得,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变得坚强起来。
(2)家校配合,开展适当的挫折教育
现代的生活已不像旧社会,孩子们几乎都是在甜水中长大,没有什么机会接受比较大的、深刻的挫折和教训,这就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创造适当的机会,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情绪智商。方法很多,如,对于一个很依赖父母,在家什么都不肯做的孩子,创设爸爸出差,妈妈加班,很晚才到家的情景,每天让孩子自己在家热饭、做作业、洗澡等,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效果,关键是在安全可控的情况下,家长要坚持,不能心疼,半路而废的话,就没有效果。学校组织的学生学农活动,学生脱离家庭,在学农基地学习和生活几天,在集体中学会管理自己,一起克服困难,也是一个很好的抗挫折的教育。
三、开展“小主人”教育,加强自我管理
1.正确评估和认识自己
小学生比较简单,大概可分成两类人,一种是太自信,好像他自己什么都行,完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另一种是太自卑,好像自己什么都不如人,不论干什么都没信心。少年儿童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关键期,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不稳定的。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能否正确认识并悦纳自己,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研究发现,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与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有关。因此,学校要通过教育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欣赏和发扬自身优点,正视并改正自身存在的缺点。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情绪情感的积极体验,形成健康的心理。
2.合理分配时间和使用精力
让学生自己明确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运动,什么时候该阅读,什么时候该做做事情,例如家务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一件一件按时完成。
让学生懂得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要有科学的分配方法。例如,把最有精神的时间留给学习,把疲惫的身体留给休息,在课后适当参加体育活动,晚上要按时睡觉,早上要按时起床,坚持早读。节假日,多和家人在一起,特别是家里的老人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跟家里人开展亲子活动等。诸如此类,学校可以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如陪奶奶聊天,帮妈妈做饭,跟爸爸打球等等,让孩子懂得只要合理安排好时间,精力依然可以很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