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语言艺术 打造趣味课堂
2018-04-02刘慧民
刘慧民
传统的数学课堂语言片面地强调要规范、简洁、科学、准确,于是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要改变这一现状,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我认为适当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多使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故事,可以使整个数学课堂充盈着个性和生命力,营造和谐积极的氛围。
例如,在讲《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时,我出示题目:鸡和兔共15只,共有40只脚,鸡和兔各几只?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学生A答:“设鸡的数量为x只,兔的数量为y只……”
学生B答:“设鸡的数量为x只,兔的数量为(15-x)只……”
学生C答:“假设15只全是兔,(15×4-40)÷(4-2)=10(只)——鸡的只数,15-10=5(只)——兔的只数。”
学生D答:“假设15只全是鸡,(40-15×2)÷(4-2)=5(只)——兔的只数,15-5=10(只)——鸡的只数。”
当这些作为普遍的方法被学生一一说出后,我自以为这道题可以告一段落,顺利进行下一道练习题时,一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还可以这样想,假设鸡和兔都训练有素,我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鸡一屁股坐地上了。”一学生笑着大声说着,随后其他学生都跟着哄堂大笑起来……笑声过后所有学生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随后大家不由地伸出大拇指赞叹这个学生方法的巧妙。
一则风趣的小故事使我深深体会到,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有多么重要,它解决了我曾用尽洪荒之力讲解,有时也未必能让所有学生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也让我品味到了学生超越教师的欣喜,更懂得了善于倾听既可以提升自我,也是丰富自我的一种美德。激动过后,伴着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开启下一知识点的学习。
师:“同学们,《让我们荡起双桨》是老师儿时流行的歌曲,几十年来经久不衰,你们知道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生:“公园划船。”
师:“大家想象一下,和风旭日,杨柳如茵,轻摇橹桨,泛舟湖中,是多么惬意的事情,这划船里也有不少学问呢。今天老师就带我们全班50名少先队员一起去划船,一共租了13条船,大船每条坐5人,小船每条坐3人,大船和小船各租了多少条?你会解答吗?
一首优美动听的乐曲载着每一个学生的期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数学的天堂——公园湖畔,此时学生正为租船方案畅所欲言。
生:假设都租大船,51÷5=10(条)余1(人)
师:那就租10条大船,老师一人在岸上等大家即可。
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那可不行,大家都得上船,一个都不能少。”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都不能少”的念头在每个学生心中扎根。为了这个念头,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打开了所有的思维,集思广益,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最佳策略。此时的数学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感动着我,同时更成为每一个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等方面去寻求契机,恰当把握和运用好语言艺术,把课堂上的情趣和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一节数学课都充满笑声,布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真正让课堂艺术散发出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