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研究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本质观点概念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研究

孙文娜林勇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在这新的时期既要注重体育课程的实验研究,更应注重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特别要关注体育课程本质的研究。对体育课程本质问题认识上普遍存在的模糊和偏差现象,不能给予正确的解释。为了正确地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促进体育课程的理论建设,为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服务,本文以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就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进行深入研究。

体育课程;本质;概念

体育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构成和核心部分,可以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质量。在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研究中,由于缺乏对课程体质的研究,存在对体育课程的本质认识不清的现象,大多数热衷于体育课程内容和实施方略的开发,缺乏对体育课程本质的研究,已经严重制约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所以对体育课程本质的研究非常必要。

一、体育课程概念的探讨

(一)教育理论界的课程观点

我国教学论的观点认为“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教育学观点认为“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的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论的观点认为,“课程的本质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基本文化成果及学习活动方式或组成的用于学校育人的规划和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体。”总之,以上对课程的认识观点,可以归纳为古代的“课程”即“学程”,近代的“课程”即“教程”,这种观点至今还延续着。就目前而言,从教学论的观点认为课程即“教学内容”,教育学的观点认为课程等同于“学校教育”。前者对课程概念限的过窄,后者又过宽。我国的教育学家认为:“课程是依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为一种载体而把作为观念形态的教学内容规范化、程序化和具体化。”这一观点概括明了,为我们研究体育课程的概念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学校体育课程的概念

根据教育理论界对课程概念研究的成果,用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给学校体育课程试着下一个定义:体育课程是指学校根据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规定或学生自己选择的、被规范了体育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内容、学习操作程序和方式,不同学段的学生所要达到的体育基本素质、能力和体质健康标准的总体设计。体育课程的概念属于狭义的概念,它属于学校体育的下位概念,属于体育教学的上位概念,体育课程在没有实施前它只是以计划或方案的形式出现,实属体育课程范畴。一门体育课程的确立,首先是科学、健康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丰富学生生活的体育活动内容;其次要具备成熟的理论知识体系,并经过社会规范,便于在学校开展和操作。

二、体育课程的结构

现代课程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体育课程结构是指体育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由于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组织形式、规律和逻辑关系,以及体育课程实施的方法和途径等特点和要求不同,目前普遍认为体育课程应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是在课程实施的途径、方法和目标要求上有所不同而已。学科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实施,目标要求是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课程教育的文化成果,并通过科学的实施,使学生在全面接受体育文化教育的同时,身心得到系统锻炼,使学生在体质、健康、体育素质和能力方面受到体育课程的系统教育。活动课程主要以松散的组织和自由活动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实施的,目标要求是发展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主要是提高学生把学科课程中学到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的能力,满足学生在体育健身、娱乐和其它比赛活动过程中的身心体验。

三、体育课程的功能

体育课程所规定的目标、内容、范围、计划、进程和标准,对不同教育阶段、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和教学对象,所开展具体的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起到直接的导向、依据、测度、目标的作用。它也是教师如何“教”或如何更有效地“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学的计划和方略,这是体育课程的功能。体育课程的功能是体育课程本身无法实现的因为,课程只是计划或方案。只有通过具体的、细化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师生相互作用关系、师生与教材之间的作用关系,才能实现教育功能。这些功能包括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逐渐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体质健康标准和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卫生健康意识、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受到身心美的熏陶,得到快乐体育的享受,从而陶冶情操,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育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劳逸结合,提高其学习和生活质量;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成功与失败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敢于超越和创新的体育思想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以及公平竞争的思想和行为意识等。

四、体育课程的本质

体育课程是从课程概念下发展起来的,课程本质认识的每一次前进都将促进着体育课程的发展。学校体育课程具有自己内在的本质特性、规律性、继承性和发展性,体育课程的改革决不能忽略这些内在的本质联系。由于体育课程本质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它与人们的生活和教育需要紧密联系,这就是学校把体育列为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

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决定了它是学校体育课程而不是其他事物,学校体育课程应该有其特定的属性概念以区别于别的事物,同时它又应该拥有区别于其他种的本质属性。另外,事物的功能并不等于其本质,功能可能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它是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同样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并不等于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即使是其本质功能。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概念和本质问题曾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探讨,其中很多人仍旧没有摆脱功能就是本质论的观点。他们提出了学校体育课程的种种功能及其本质功能,并归于体育课程的本质。目前对体育课程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浮浅,需要大量的探索,逐渐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以便在今后的体育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正确地把握体育课程的本质和规律,使体育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轨道有序发展。通过研究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本质,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会自然解决。同时,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遵循体育课程自身发展规律,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同步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否则体育课程改革可能由于缺乏理论支撑出现失衡。

通过以上探讨,使我们比较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规律,这对我们今后体育课程研究与健康发展极为重要。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体育课程本质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全面、成熟。

[1]韩京松.关于体育课程本质的探究[J].才智,2011,(24):244.

[2]蒋国权.从文化哲学的视野解读体育课程本质[J].浙江体育科学,2011,33(03):72-74.

[3]胡庆山,孙岩,王健.体育课程实施的研究意义及本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2):74-79.

[4]张细谦.体育课程的本质涵义[J].体育与科学,2007,(02):29-31.

[5]张学忠,郝招,石高慧.试论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3):84-88.

孙文娜(1992-),女,汉族,山东滨州市人,在读研究生,硕士,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专业。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本质观点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观点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业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