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缝合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设计
——以平江历史街区东南部地块为例
2018-04-02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苏州 255011)
一、研究背景
(一)从增量到存量的发展趋势。增量规划和存量规划都源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同处于城市建设之中。增量规划,顾名思义,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主要是以增加新的城市建设用地为主要手段,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拓展城市建设空间,不断推动城市进行发展。而存量规划,其旨在盘活城市存量用地,对已建存量用地进行优化、提升其活力。两者的区别在于增量规划部分涉及对存量用地的更新利用,但存量规划不会新增用地1。
(二)缝合理念的应用。本文所提及的“缝合”理念是把历史文化街区及其周围空间当做一个整体的情况下将规划地块通过一定的城市设计手段进行缝合,从而使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功能和景观协调互动。
二、概念辨析
(一)存量规划与增量规划。增量规划和存量规划都源于不同的土地利用模式,同处于城市建设之中2。增量规划,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主要是以增加新的城市建设用地为主要手段,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拓展城市建设空间不断推动城市进行发展。而存量规划,旨在盘活城市存量用地,对已建存量用地进行优化、提升其活力3。
(二)多维缝合理念。“缝”,用针线联结;“合”,合拢、关闭。医学上,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时,将撕裂的伤口用特定的针线缝合。缝合伤口最基本的条件是选择合适的缝合针线、注意缝合伤口的力度、有层次的进行缝合4。
三、多维缝合理念在城市更新设计中的运用
(一)平江历史街区更新设计地块的选取。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也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最具规模的居住街坊,集中体现了苏州古城的城市特色与价值,堪称苏州古城的缩影。更新地块位于平江历史街区东南角,北抵耦园,南起干将东路,西临仓街,东接相门城墙。基地西南角正对苏州1号线相门站,地理位置优越。
(二)平江历史街区缝合元素的提取。道路肌理:基地位于临顿路地铁站及公交站附近,公共交通方便;南面为古城区主要干道干将路,主要依靠此道路进行交通疏散;西面为仓街,目前路面较为拥堵。河道肌理:基地内部有一纵一横两条河道,纵向河道与耦园旁河道相接,在水上游览线路上可通过此连接将耦园游客引于此。东西向河道东面连接外护城河,根据现有河道可考虑与平江路的内护城河相接。建筑肌理:基地东面零星几个商铺建筑质量较好,具有苏式建筑风味,相门城墙博物馆建筑颇具特色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未来基地建筑特色可考虑新苏式与周围建筑特色相融。
(三)平江历史街区缝合元素的梳理。主要通过提取基地周边的缝合元素,对基地伤口进行缝合。在对基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三个层面元素的提取:
功能:因基地东边旅游景点及旅游服务的搭建,能吸引游客驻足。位于基地东面紧邻相门城墙风光带,缝合这一要素,借助城墙打造夜晚灯盏区,白日休闲吧的景点区。打造一个集“旅+服、旅+住、旅+商、旅+体+观、旅+学、产+传、产+居、产+商”相结合的复合功能区。
文化:根据苏州本地的节庆习俗,考虑引入24节气与基地旅游景点的结合。节日活动主要结合苏州传统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工艺以及季节物候的变化形成新特色活力24节庆,拾起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唤起文化认同感,对古城记忆的一种缅怀。提取运河之上相门城墙、桥、河窗、河运等意向进行缝合设计5。
空间:新建建筑要以苏州传统建筑风格为特色,院——院套园:设计采用院套园的组合形式,构筑富有苏州园林特色的精品酒店区。坊——坊围园:采用手工作坊的形式将每个坊作为一种主题。街——街错园:采用水街的多种组合形式,形成收缩空间。
(四)平江历史街区缝合结果生成
通过将以上因素缝合,形成一街四巷、一带(中央水轴)一街(南部精品商街)、多节点的具有苏州特色的旅游服务区。设计主要分为三大片区,片区一是民俗旅游体验的核心区域。片区二是中心创意活力带,聚集了当下流行的活动项目。片区三是旅游服务配套商业街。延续苏州原有的河路相间以及传统的古建肌理。构筑小桥流水的柔美,与相门城墙的宏伟并济。
四、结语
实践表明,采用合理的“缝合对策”缝合地区与周边割裂的功能分布、空间肌理、交通组织、景观结构是非常有效的城市更新策略6。在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过程中引入“缝合”理念,从功能、文化、交通、肌理等多个层面缝合历史街区与其周边的联系,不仅可以构建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而且能够使老城区活力重振,实现盘活历史街区存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