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现状研究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网络平台公民

(1.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4;2.四川外国语大学 重庆 400031)

一、理论基础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以在法律方面以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为基础。另外,在政治学上博弈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以及治理理论等都强调公民的参与这个问题。作为政治学的经典议题,公民参与是十分重要的概念,西方在这个方面理论著作颇丰,成果丰厚。古希腊雅典的公民自治式的民主制度,启蒙时期,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天赋人权;到卢梭时,明确的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主张公民直接参与政策制定。后来柯尔又提出职能民主,强调以团体为依托的公民参与模式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公民参与政治和参与政策制定是历史所趋,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潮流。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时代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发展作用,当今网络已经成了人们必备的一种生活工具,网络空间也已经成为人们学习交流,自由抒发自己意见的重要平台,本文抓住这个热点,来分析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扣紧时代热点,分析其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这几个方面,较为全面的论述和分析现阶段我国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现状。

二、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取得的成就

(一)公民积极利用网络参与政策制定,使政策制定更加合理。很长时间以来我国政策制定一般都是自上而下的,公众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公共政策,没有实在的参与感,对政策的认同率也有待考究。公众通过网络的方式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打破传统的政府制定公共政策垄断的现象,更多的融入其中。网络的发展对我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公民也纷纷利用网络平台献言献策,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继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公民利用网络参与政策制定,使公共政策制定更加趋于合理的这类例子,不甚枚举。

(二)政府信息渠道得以扩宽,让政府和社会良好对接。政策制定是需要成本的,受时间、空间、财力物力的限制。以前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获取信息渠道有限,由于时间和经济成本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多是走的内部渠道,信息来源不广阔。政府获取民意的渠道也比较窄,政府获取信息和公民传递信息的成本都较高。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策制定,缩短了空间距离,节省了时间。另外通过网络平台,公民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让政府听到社会民众的声音,这样可以让政府提早发现一些问题苗头,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三)提高了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长久以来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公民主动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意识并不强烈。但是互联网的发展,为公民的参与提供了便捷的渠道,迅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公民能更便捷地获取信息,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克服了传统公民参与方式中的客观条件的障碍。另外,由于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到政策制定中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突破传统媒体和专家的思维限制。

(四)增强了对政策制定的监督,政府运行的透明度提升。政府作为一个社会组织的一种,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本身就具有自利性。普通公民的参与加强了对政府部门制定公共政策的监督,使政策制定更加有效,政策生命力更持久。同时,公民利用网络加大了对政府的监督力度,迫使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加大,也迫使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运行更加透明,操作更加规范。从长远来看,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有利于公民社会的完善和进步。

三、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

(一)公民网络参与无序。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对网络的接触变得非常便捷,一台电脑,一个平板,一台手机都可以便捷地连接到网络,这使得信息获取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在网络这个自由的国度,没有规则和秩序,每个人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公民个人看法和意见反映的是个人的思维和利益,常常也会存在非理性的一面,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并且公民素质参差不齐,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可以隐蔽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信息。网民基本不必担心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或是法律责任,他们可以就某一具体的公共政策或是社会事件,充分而没有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缺乏制度保障。网络平台的虚拟性、隐蔽性给国家监管带来了难度。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引导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体制上的基本保障还停留在一个空泛的阶段,并没有实质性的保障和突破。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制度资源相当匮乏。没有制度明确规定我国公民网络参与政策制定的具体事宜,如程序、范围等等,导致政府在处理相关事宜的时候也无章可循。制度的不完善直接拉低了我国公民网络参与公共事务的水平。

(三)信息不对称。网络平台上政府掌握的信息和公众掌握的信息总是不对等的。首先,政府对信息具有天然的垄断性,政府掌握的信息往往会多于公众。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信息,政府本身具有一种优势;其次,政府总是注重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而并不注重公民的回应和建议。容易打击公民网络参与的积极性,导致社会不满情绪蔓延,降低了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公信力。

(四)信息资源不公平,数字鸿沟加大。目前我国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接触到网络。但是在社会内部,人们并没有平等的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益处。多种研究证明,信息化的推进并没有消除贫富差距,反而使得这种差距越大越大。网络的推进反而暴露出一个问题: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越来越大的数字鸿沟难以逾越。

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民主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奋斗。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网络平台公民
论公民美育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社会转型时期的大众传媒与公共政策
城市设计中的公共政策偏好理解行为选择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公共政策主导 携手抗击慢病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