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问灵魂的“活”教材

2018-04-02■杨

法治新闻传播 2018年4期
关键词:忏悔书忏悔录中央纪委

■杨 波

“忏悔录”是检察日报《廉政周刊》的名牌栏目,也是中国新闻奖专栏复评优秀栏目。自2002年底开栏以来,历经15载,在读者群中树立了良好口碑,也赢得了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2002年12月3日,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创刊,开辟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的宣传阵地。创刊伊始,编辑部便在固定版面设立“忏悔录”栏目,以落马贪官自我剖析的形式,真实展现他们走向腐败的心路历程和行为轨迹,旨在警示他人引以为戒,远离职务犯罪。

让落马官员自己剖析自己,这是“忏悔录”文章的一大特色。

“自己风里来雨里去,一天忙到晚,也够辛苦的,看到老板们一个个大把大把地捞钱,潇潇洒洒地生活,想来想去,觉得自己吃亏了。”(摘自《廉政周刊》2007年2月27日刊发的安徽省委原副书记王昭耀的忏悔录《我的教训验证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对固定的那几个女人,我出手大方的程度现在回忆起来自己都感到吃惊。我给这些固定的情妇每人都买了住房,还把一些没有固定工作的安排到公务员队伍中,把有的情妇的户口迁至成都,在成都给情妇买商铺买住房买车。”(摘自《廉政周刊》2013年8月6日刊发的四川省乐山市原副市长李玉书的忏悔录《关键是管好“第一次”》)

“私字是万恶之源,是犯罪的原始动力。在我身上,公心、奉献的确有不少,但那都是在公开场合、在有人看到的地方表现出来的。在一些非公开的场合,当监督缺失时,我的私心就开始作怪。私心是贪欲的引子啊!”(摘自《廉政周刊》2014年7月15日刊发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秘书长、张泽中的忏悔录《“享乐思想一发酵,人就发‘霉’了”》)

……

让落马官员在大众媒体上如此直白地“曝光”自己,这在“忏悔录”栏目创立之时绝对称得上是创举。正因如此,该栏目一经推出,很快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被读者评价为直抵心灵的悔过书,叩问灵魂的“活”教材。

除形式新颖外,生动真实是“忏悔录”栏目的另一特色。与板起脸来说教有所不同,“忏悔录”栏目的文章皆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表达,瞬间拉近了读者与忏悔者之间的距离。同时,文章几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忏悔者的话,例如:“我想退休后,冬天住海南,夏天住青岛,春秋住济南。”“他们能力不比我强多少,凭什么有那么多财富。”“提拔无望,不如趁在职多捞点钱。”“入党宣誓时的热血基本变凉了。”“那时老婆能和我大吵一架就好了。”等等,正是这样千人千面的个性化语言,使“忏悔录”的文章易读、好读,而且直抵人心,叫人过目不忘。

15年来,“忏悔录”栏目累计刊登了超过800个落马官员的忏悔书,上至省部级高官,下至基层村干部;既有“大老虎”,也有“小苍蝇”。尽管所犯罪名多有重复,但犯罪动机和根源却有所不同——利欲熏心者有之,心态失衡者有之,缺乏信仰者有之,交友不慎者亦有之。内容各异的忏悔书,就像一面面镜子,照出形形色色的腐败面孔,也折射出每一张面孔下面隐藏至深的灵魂,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通过落马官员对自身错误行为的忏悔和剖析,帮助有关部门查漏补缺、完善制度、吸取教训;帮助党员干部筑牢反腐败的防火墙,让他们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帮助社会公众了解每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树立法治观念和守法意识。这些,就是“忏悔录”栏目设立的目的,也是其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将反腐败进行到底。在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过程中,新闻媒体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预防和惩治腐败摇旗呐喊。而作为一种创新型“活”教材,“忏悔录”栏目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跟党中央惩防腐败的步伐,发挥其强大的警示和震慑作用。

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忏悔录”这一报道形式,近年来也被其他媒体广泛运用。2015年2月2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大型专题栏目《忏悔与剖析》,选取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典型违纪违法案件,通过剖析案情及违纪违法者的心灵忏悔,给党员干部以深刻警示;2016年10月1日,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列举多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首度公开多个案件犯案细节,苏荣、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出镜悔罪、现身说法;2017年1月3日,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再度联手,推出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

从传统纸媒到网络和电视,借助丰富的媒介渠道,“忏悔录”的警示教育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认可。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公报中提出,深刻剖析典型案件,忏悔录能公开的都要公开,充分发挥其反面教材作用。

笔者以为,新形势下,“忏悔录”栏目要永葆生命力,当从三方面下功夫。

其一,要克服雷同表述。这对于一个已经存在了十余年的栏目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努力避免文章中总是出现“放松世界观改造”“放弃政治学习”“对不起组织的多年培养”“对不起父母家人”这样千篇一律的表述,以免让读者产生不真实感以至引起反感。

其二,要克服猎奇心理。刊登落马贪官的忏悔书,不是为了吸引读者看热闹,而是让人深入思考他们腐化堕落的根源在哪里,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因此,在选取和编辑栏目文章的时候,切忌有意渲染和夸大,务必实话实说、实事求是。

其三,要善于利用资源。“忏悔录”栏目设立至今,已积累了800余篇文章,堪称职务犯罪警示教育的一座富矿,应当想方设法利用好它,让它发挥出更大的作用。2014年,《检察日报》对刊发的“忏悔录”文章进行整理结集成书,形成廉政教育好教材。类似这样阶段性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应当常态化。除结集成书外,更应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受到警示和教育。

猜你喜欢

忏悔书忏悔录中央纪委
丈母娘的忏悔
丈母娘的 忏悔
忏悔录怎能写成“八股文”
纠正“四风”不能止步
虚伪忏悔录是“两面人”典型套路
2016,哪些追逃新闻上了中央纪委网站头条?
“索要忏悔书样本”的另类解读
贪官“写忏悔书求样本”成网民笑话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9家央企“巡视清单”
水利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