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礼仪教育的宜与忌
2018-04-02
(三明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福建 三明 365000)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礼仪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文化素养,更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尤为突出。2016年,笔者申报《幼儿园三位一体礼仪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市级课题,正式开启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多来,课题组教师团结协作,扎实研究,深入推进,大胆探索,多方位打造礼仪教育特色校园,开辟了一条改革与创新的礼仪特色教育之路。但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教师没有掌握礼仪教育的要领,认为礼仪教育无非是教孩子问问好、懂礼貌而已,以致在教育中“事半工倍”。为此,笔者结合礼仪教育实践,给礼仪教育初入门的教师几点建议。
四“宜”
第一,宜与爱心教育相融合。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家长把他们服侍的好好的,孩子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做慢,自私,没礼貌,贪心,牌气大等等。在公共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乱扔拉圾、说脏话,不会文明接打电话、公关接待中的失礼现象。所以,礼仪教育迫在眉睫。教师要成功的将礼仪传授给这些“小公主,小皇帝”,首先要明白的第一件事就是:爱,是教育的原点!教师要有爱心,对孩子要传授爱心。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将礼仪教育与培养幼儿的爱心教育相结合。只有教师在孩子的心中播撒爱的种子,礼仪教育才能取得丰硕成果。如:教育幼儿感受并懂得回报他人的爱,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引导幼儿理解“爱不单包括他人对自己的关心爱护也包括自己对他人的关心爱护”等。
第二,宜与教师言行举止相融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幼儿都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会对幼儿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常会从家长口中听到,某某孩子回家学着老师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来几句老师的“口头禅”、学老师批评小朋友的时候用手指“指点江山”…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礼仪教育的好老师,任何时候必须是礼仪模范,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一面能照出学礼、知礼、讲礼的镜子。我们要求幼儿要有礼貌,自己就要会主动向人问好;我们要求幼儿要讲卫生,自己首先要饭前饭后洗手;我们要求幼儿安静倾听别人说话,自己就不能打断他人的谈话。如:晨间主动向幼儿问早,上下楼梯、洗手,主动说“请你先来”;午睡起来放学前,帮助幼儿整理仪表,并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向帮助做事的小朋友说声“谢谢”……
第三,宜与礼仪环境创设相融合。幼儿园礼仪教育观、儿童观是否正确,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规律是否认识到位,可以通过园所礼仪环境创设和利用加以判断。同时礼仪环境又是优化礼仪课程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课题研究中,幼儿园高度重视“童礼满园”的礼仪特色环境氛围的营造利用。一是建设静态礼仪环境。(1)礼仪文化长廊:规范幼儿、家长、教师的文明礼仪行为,在礼仪长廊墙上制定并张贴儿童化的行为规范图,犹如无声的向导,指引着教师、家长及幼儿的礼仪行为。(2)楼道礼仪文化:以生活、学习、社会礼仪的小细节照片,结合朗朗上口的童谣,直观呈现幼儿礼仪准则。(3)礼仪之星互动墙:收集幼儿、家长、教师的文明礼仪照片,阶段性布置专栏,营造争做礼仪之星的氛围。(4)礼仪小贴士:在幼儿园张贴温馨的礼仪文明用语、文明习惯提示牌等,用人文关怀式话语提示,为礼仪养成作铺垫。二是建设动态礼仪环境。(1)幼儿园网站中设置礼仪教育栏:利用网站开设礼仪课件平台、班级礼仪博客、“礼悦童心”活动展示等栏目,加强礼仪教育宣传力度。(2)微信群礼仪宣传:利用幼儿园、班级、家长微信群,传播文明礼仪,宣传身边礼仪小故事等。(3)利用幼儿园广播系统进行每日礼仪故事分享和睡前礼仪故事欣赏。(4)借助家长资源为教师幼儿家长创造学习茶艺花艺的礼仪环境等等。通过点、线、面和空间四个角度开发礼仪教育课程环境,并对课程环境从理念到实践的优化。
第四,宜与家园合作相融合。孩子是否有礼貌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礼仪教育不是教师在课堂“单打独斗”的灌输,必须建立和拓展家园双向沟通渠道,通过有效的家园合作,才能取得合作共赢的效果。实践中,许多教师把家访作为家园合作唯一途径,限制了礼仪教育的“合力”。礼仪教育可以有多样化的家园方式。一是“家庭互助小组”形式。成立了“家庭互助小组”,成员有家长代表、本班教师,各班成员划分为不同的片,每个片由家长担任“片长”,负责推广家教经验,由教师指导协调,分工明确且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家长的特长,和积极性;二是吸引家长参与礼仪课程,共同调整教育措施。为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幼儿、教师在互动过程中共同做好礼仪知识系统化传播,我们通过主题活动反馈表和主题活动调查表的形式吸引家长参与,共同探讨教育策略;三是运用家园网络双通道,开展礼仪宣传指导活动。因为许多孩子都是爷爷、奶奶接送,隔代的教育思想阻碍了幼小衔接的进程,我们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网络拓展家园沟通渠道,开通了“礼仪交流”的网页。特别开辟了“礼仪知识你问我答”“家园之窗”等栏目,旨在向家长宣传统礼仪教育,端正家长对幼儿礼仪要求的认识;四是发放礼仪教育知识家长手册。手册主要包括礼仪教育“三懂六会九讲”的具体内容、园本特色“幼儿礼仪操”“亲子礼仪操”“礼仪三字歌”等,引导家长避免走入“礼仪教育”的误区。
三“忌”
第一,忌“挑战”幼儿的自尊心。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说:“自尊心是一种美德,是促进一个人不断向上发展的一种原动力。”幼儿虽小,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在人格上也享有与大人平等的权力。幼儿的心理比较脆弱,极易受到损伤,尊重他们的自尊,会让他们感到快乐、变得自信、积极向上,这是幼儿接受教育的最佳状态。当教师听到孩子讲粗话,或者有不文明行为,批评取笑他的错误,会让孩子觉得你是对他整个人的彻底否定。如果经常觉得孩子不懂事,任意批评、指责、刺伤他的自尊心,例如当幼儿不讲问候教师不讲礼貌时,教师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不是跟你说过要讲文明吗?怎么老是把我的话当做耳边风。”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措辞,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坏孩子,你讨厌他,那他就容易产生自卑、紧张、退缩、产生敌对情绪,甚至憎恨教师,经常和教师对着干,礼仪教育的作用就缺失了。
第二,忌礼仪教育成人化。幼儿礼仪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基于幼儿的认知和活动所能及的范围,以成人的眼光把成人的东西强加给幼儿是无效的。很多人认为幼儿礼仪教育课程开设是针对儿童的道德品质的,于是,企图通过礼仪教育让幼儿提前获取高水平的道德,不顾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乱定教育目标,生硬地将一些抽象的概念灌输给那些幼儿。在实施幼儿礼仪启蒙“三懂六会九讲”教育的实践中,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区分不同阶段,将幼儿园礼仪启蒙教育目标分为生活礼仪、交往礼仪、社会礼仪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又细分为多个培养目标,每个目标中又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提出不同的具体评价要求。小班礼仪要求:言谈之礼——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礼貌用语,会说你好、再见、谢谢、对不起等。仪表礼仪——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己涮牙,学会自己穿脱裤子,不流鼻涕,知道用手纸搽干净。用餐礼仪——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初步学会正确的用餐姿势,一手拿碗一手拿勺子,注意保持桌面、地面干净与整洁,能独立吃完饭和菜。行走之礼——能自己独立走入幼儿园,学会排队等。中班礼仪要求:言谈之礼——引导使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知道和别人见面时说“你好”;跟人道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会说“请”;得到帮助时说“谢谢”;打扰别人时说“对不起”、“请原谅”,别人向自己道歉时说“没关系”“别客气”等。仪表之礼——:自己洗脸、刷牙,会自己穿脱衣服,保持服装干净整洁。待人之礼——学会与同伴分享,懂得谦让;不影响他人,会尊重和原谅别人。观赏之礼——学会同伴表演结束后鼓掌;能安静倾听,不吵不闹。大班礼仪要求:言谈之礼——引导幼儿主动使用礼貌用语,能主动打招呼,能举手回答问题,眼睛看好对方。仪表之礼——不留长指甲,经常洗澡,会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待人之礼——上课认真倾听,遵守活动规则;在活动室内做到三轻;不经允许不拿别人的东西,学会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游览之礼——不跟陌生人走,知道紧急电话;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不随地乱扔垃圾。仪式之礼——升国旗时行注目礼,不说话;能在重要的节日里向父母、长辈说祝福语,懂得孝敬和感恩。
第三,忌以教师为中心。在幼儿教育中,师生双边活动是讨论和研究的热门话题。在礼仪教育中也不例外,师生双边活动常常表现为“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师为中心”具体表现为单向灌输礼仪知识太多,对幼儿要求过多,幼儿成为接受礼仪知识的容器,在“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下,形成了教师绝对的权威,儿童丧失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运用礼仪实践的机会。笔者认为,教师处于隐性控制的地位,以“朋友”、“合作者”的身份去引导幼儿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或许更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组织教育过程中,应尽量的为幼儿提供独立思想、自由发挥、发表意见、积极参与教师沟通交流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每月举行“我的午餐我做主”自助餐礼仪,培养了孩子们文明进餐的好习惯;礼仪“三字经”朗诵活动,幼儿在朗朗上口的吟诵中学习了幼儿园基本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和节日礼仪。在美术活动中,学会不乱画、乱涂颜色,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在角色游戏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事,与人交往中的文明礼貌;在语言、音乐活动中,通过故事表演、儿歌表演、音乐游戏、歌表演等使幼儿从情感上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