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依族地区农民人际关系研究

2018-04-02

福建质量管理 2018年18期
关键词:小家庭氏族宗族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乡土社会中农民的身份分析

奥卡斯汉德林描述农民共同点时说道,全世界农民都有几个共同点,第一农民都苦恋自己的土地,第二打心底离不开自己的似乎样样俱全的村庄或社区,第三家是他的宇宙的中心,第四婚姻是他获得财源和物质生活的前提,第五恪守代代寓居故土,靠男裔子嗣的准则①。这样的说法与农民身份的的解读增加了力量。农村人,一生围绕三件大事:盖房、成家和看病。这是对农民生活最现实和贴切的解读。这三件大事贯穿人的生老病死,农民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捆绑在土地上,千百年来与土地最直接的生产资料依附共生。

二、时代变革中农村的人际关系变化

本文选择了布依族地区A村为调查地点。A村位于黄丝镇西部,东接黄丝村,南临贵定县和麻江县,北抵岔河乡,地域面积19平方公里。在2000年以前还是一个非常封闭的村庄,交通不便,信息不畅通,人们的生活水平比较低下。A村彭姓氏族在当时是个大姓家族,氏族人以团结一心,人丁兴旺,于同一村庄毗邻而居来彰显影响力。然而2000年西部大开以后,引发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里先后修建通车了贵新高速公路和湘黔铁路和株六复铁路。交通发达了,接受的信息多元,给村民带来很多发展机会,经济收入也增多了,生活水平提升。彭姓氏族过去的影响力和团结却逐渐消失,甚至氏族之间关系破裂,分裂成多个小团体。笔者想了解在这种生活环境改变很大的情况下这个探究彭姓氏族分离和衰微的原因。作为彭氏一族的成员,从孩童记忆里氏族声势浩大的祭奠活动到现今同氏族的人分裂衰微,甚至矛盾冲突不断。现在我已从一个孩童成长成一个独立思考的成年人,去探究彭姓氏族的氏族的衰微的深层原因,为自己的困惑找一个合理的出口。

在乡村,农民有一套原始的价值观,即就是农村人的基本生活价值取向,本质是就是一个群体的总体心态,加之耕种的生活方式,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能力能让人人都彼此相亲相爱,相互靠拢的力量②。A村彭氏氏族过去以人丁兴旺,兄弟团结被周围村庄的人熟悉,可现在家族衰微,事件导火索是2004年祖父离世。祖父有六个孩子,五男一女,祖父当时把家产分成六份,五个儿子各一份,另一份留给了自己和老伴。女儿远嫁,得了丰厚的嫁妆。儿子都继承其父亲的家产在村上分家结婚娶妻生子。祖母去世后,最后一份家产也均分给了五各儿子,祖父就开始了轮流到各个儿子家居住,为期半年一次的轮流住宿。农村生活的外部环境简单,职业单一,人际关系也简单纯朴。祖父轮流居住的形式,好像一个陀螺旋转在各个小家庭里,每个家庭的矛盾和问题都能通过祖父的权威得到调和。但这个调和只是短暂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市场经济的发展渗透,改变了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彭姓氏族的年轻人也是如此。市场经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考面向,从氏族到大家庭,再从大家庭到小家的变化。最初的农民是被绑在土地上的,土生土长,落叶归根,不迁不移,不进不退。可是到了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在农村,由于这些外部力量的侵入而显得软弱无力,农民弃农进城务工,他们中少数人现在已经变成了城市里的中产者。农民已不再满足于当农民了,城市把他们拉进了工业的圈子。

三、非正式组织对强化人际关系的作用

在布依族宗族家庭中,存在着由各个小家庭核心成员组成小型议事组织,宗族所有重大事情,各家的核心成员都会聚集在一起,商讨解决问题。有助于解决宗族矛盾,效率高,见效快,加强团结,维护乡村秩序,提高小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每一人都把宗族里的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倘若宗族内部出现人际关系的冲突与摩擦,因为这有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会把产生冲突的双方聚在一起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得人与人之间关系更加紧密,在面对大困难时,加强了小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营造和谐风尚。

四、节日的角色和功能

对于宗族家庭来说,清明节的作用不仅仅是祭祖和扫墓慎终追远,它对维护和加强宗族内部团结、和睦人际关系有重要作用。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宗族拥有共同的祖先,特别是大姓宗族,家族庞大,支系繁杂,散点分布的坟墓很多,清明节时需要每一家人都参与,妇女孩童集中在一起做饭,由老人带队青年壮年分为四到六队前往不同方向去祭拜扫墓。夜归大家一起吃饭聊天。在这个集体性的节日里,宗族里不同年龄角色的人都各司其职,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有助于加深宗族成员彼此之间的感情。可是现今,大量农村的核心主力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小家庭需要他们,大家庭宗族的活动也需要他们,一旦离开乡村,对于宗族的事务和团结就不关心,外出寻找生计的人越来越多,由原来的农民变成了城市的工人,由于职业变化带来的角色变化,对乡村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和态度随之发生变化,盖房不再是宗族或邻里的无偿热心帮助,取而代之的是金钱计量收费。人与人之间,那种单纯热情的人情味和人性味已渐渐逝去,宗族之间,节日的功能与作用弱化。

人际关系也在这样的体验中加强,农民的慎终追远意识需要依托于具体的对象才能够传递下去,因为具体的情感记忆总是容易消失的,因此祭祀祖先,祖先排位以及与相关的四时八节的仪式活动就很重要③。现今,由于城市化,农民进城务工,有关的仪式活动已被弱化甚至忽略,这些仪式是慎终追远意义的载体,没有这些,也就破坏了农民的日常人际关系融合的平台。

五、对布依族地区人际关系的思考

随着时代的变化,围绕农民身份的人际关系也在变化,对于解决人际矛盾的方式和态度的传统方法逐渐在弱化,想要在变化中发展,就得以不断研究和创新来应对这样的问题。农村人的生活会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节日功能和作用虽然弱化,但是依然存在,需要介入第三方力量,重拾传统文化的精髓。当节日或者组织的第一重意义消退时,既而会有第二重意义重新显现,第一重意义并不意味着唯一和永恒,伴随而来的第二重意义因为新的环境和人而得以生长。乡村的人际关系文化就是如此,在我们重拾文化精髓凝聚人心的时候,也在重塑第二重意义,属于这个变化时代的农村人的意义,这样的观念和态度对农村人际关系文化研究具有的新的意义。

【注释】

①[美]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13.6(P137)

②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9

③贺雪峰.新乡土中国/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9(P40)

猜你喜欢

小家庭氏族宗族
“小家庭年夜饭”吃出别样“年味”
“小家庭年夜饭”在上海走俏
浅谈《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启示
79首同名民歌《放风筝》的宗族关系
浅谈图腾崇拜
贵州彝文文献《土鲁窦吉》中“哎哺”浅析
代际分化与“俱乐部式宗族”的形成
《中国丛书综录》等所收氏族类丛书补辑三种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
论“小家庭”时代的家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