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盈余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2018-04-02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现代企业由于两权分离制度的存在,容易引发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且由于两者之间利益追求的不同将会导致企业出现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如盈余管理。会计准则中写到财务会计的立身之本取决于会计盈余信息对财务决策的有用性。Ross L.Watts指出“在资本市场中,会计盈余被理解为是影响资源分配的一种信号”。正是因为盈余管理的这些重要性以及信息使用者对盈余管理的重点关注,使得上市公司管理者对盈余管理进行操纵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2015年安徽皖江物流财务造假事件、2012年的南方股份事件、2001年安然造假事件、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事件等,都与对盈余管理进行操纵息息相关,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了盈余管理给公司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严重损失。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合法性
盈余管理一直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从定性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定义,其或是一种违法行为,或是一种合法行为。若管理者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那么该行为属于合法行为;若管理者是滥用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则属于违法行为。学者们从不同维度对盈余管理的合法性进行了研究。Johnson(1999),夏立军、杨海斌(2002)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滥用会计准则的一种违法行为;Brown(1999),张祥建、徐晋(2006)等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将账目盈余调整为所期望水平的一种合法行为;李四能(2011)认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者为了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对财务报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控制。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操纵手段
(一)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Nelson,Elliott(2002)认为会计准则越具体详尽,企业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操纵空间越小,越倾向于对真实盈余管理进行操纵。Cohen(2008)等国外学者普遍认为股权激励会致使管理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对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董事会的规模、独立董事的规模以及工资薪酬水平等。而我国学者袁知柱、郝文瀚(2014)从激励政策的角度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得出包括股权、货币在内的薪酬激励所产生的利益趋同效应可能会抑制管理者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行为。胡志磊(2012)认为企业管理者为了提高薪酬,对于业绩越差的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大。
此外,李江涛(2012)研究发现公司所聘用的外部审计水平越高,企业更倾向于对真实盈余管理进行操纵且操纵的空间更大。姚靠华等(2015)认为公司的投资者越稳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姜英兵和王清莹(2011)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表现为股东持股比例与真实盈余管理负相关,当股东持股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二者呈现正相关。顾鸣润、杨继伟(2012)认为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由于非国有企业环境治理更佳,因此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较小。李远慧等(2016)认为处于迅速成长、低盈利、低债务、规模较小、会计弹性小、竞争压力大的公司,选择对真实盈余管理进行操纵的概率较高。Kim&Sohn(2011),李增福(2011)等学者指出企业所表现的债务水平越高,管理者倾向于进行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
(二)真实盈余管理的操纵手段
Marquardt(2005)发现企业通过使用附条件的可转债来降低对每股收益的稀释。Cohen(2010)发现当企业需要再融资时,通过对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进行操纵来提高企业的当期收益,进而抬高股价,保障企业顺利完成再融资计划。谢获宝等(2012)基于投资性房地产角度研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发现企业会通过对后续计量模式的调整来调整当期的盈余。
三、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
一些学者认为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Roychowdhury(2006)指出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未来的经济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Cohen(2010)进一步研究表明,相比应计盈余管理,管理者对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进行操纵会更加严重的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国内学者李彬、张俊瑞(2013),李增幅(2012)等对真实盈余管理与企业长期业绩及企业的整体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得出相同的结论。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信号传递理论,真实盈余管理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Gunny(2010)认为管理者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操纵只是偶然的,并不会对企业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反而由于进行盈余管理所产生的信息为外部投资者展现出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状态,增加了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导致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未来的业绩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性作用。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目前学术界对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真实盈余管理的产生和界定、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选择、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与操纵手段以及真实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方面的研究,而鲜有学者从非财务利息相关者角度出发研究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因此学者们在今后的对真实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时,可以考虑将非财务利益相关者纳入研究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