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2018-04-02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张鸿飞
文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沙墟二小学 张鸿飞
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除了体现在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综合上,还应体现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整合。
一、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通过图书馆、网络技术,可以使各种语文资源与现行语文教材紧密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使语文课程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我们在教学时,往往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抓住某一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查阅文本、网上搜索等拓展性实践活动。如在上四年级 《桥》一课时,我走进图书馆查阅资料,到电脑室上网,了解家乡的桥的历史故事,了解著名的桥,了解最新的建桥技术等情况,并整理成文字资料,做好相应的课件,课上,让学生自己谈谈喜欢什么样的桥?你想象中的桥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那些著名的桥呢?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多读课外书,还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在教学 《詹天佑》 (人教版12册)时,也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詹天佑以及我国铁路建设新成就方面的资料。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或者查阅有关书刊收集相关的资料,课堂上他们积极汇报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课堂效果良好。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使学生拓宽视野,受到更多的启发与教育。还有对语文教材中节选的中外名著,如: 《草船借箭》 《景阳冈》 《将相和》 《猴王出世》 《卖火柴的小女孩》 《穷人》 《鲁滨孙漂流记》等课文,课前也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看有关的原著。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观看电影、看电视、听广播,从小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了解社会发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每星期摘录自己喜欢的三则新闻,并利用班、中队会课开展 “小小新闻发布会”等活动。由于课前做好收集资料的准备,学生都积极参与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知识面就肯定得到开阔,从而在学生参与活动中,语文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二、在语文课堂中联系生活探究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包罗万象,翻开语文书,你就如同走进了生活的 “万花筒”。阅读语文,你会发现语文涵盖了方方面面的知识,但有的知识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真正让学生掌握的,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恰好包括了学生与自然、社会的问题等。它的主题的设计和实践体现了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因此,语文和综合实践的整合必须拓展空间,把课内与课外联系起来。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生活的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引进生活的源头活水,实现语文与生活的沟通,课内与课外的打通,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时,一般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而忽略了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开展 “五小活动”。即小记者、小发明、小设计、小导游、小考察活动。在高年级的 “实践活动”中,可让学生当小记者,学习采访;可叫学生搞小发明,写小论文;可鼓励学生当小导游,介绍家乡巨变;可指导学生当小设计师,设计小报;可组织学生作小调查,调查周围环境……
教学 《大自然的语言》一课时,布置学生观察大自然,可让学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摄下来,也可搜集描画大自然美景的图片,描写大自然的诗歌等。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拍摄的或收集来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诵赞美大自然的儿歌。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培养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自然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文实践机会,拓宽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说: “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不断提高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是能听能读能说能写的综合。叶圣陶指出: “学好语文就是学好听读说写四项本领。”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做到四项全能,只会其中一二项或二三项都不符合要求。听读说写具有连带关系,听就是用耳去读,读就是用眼去听,说就是用嘴去写,写就是用手去说。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多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掌握的知识更牢固,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课。如:漫游成语王国、巧用标点符号、诗海拾贝、趣联巧对、好书推荐会、课本剧表演赛、查字典比赛、歇后语擂台赛等。要上好语文活动课,老师要提前告诉学生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 “对联”这方面的知识时,发现学生对这个内容很感兴趣,教师可以上一节有关 “对联”的活动课。在活动前一周布置学生每人都收集有关的资料,在课堂上考一考其他的同学。课后,还要求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写下来,按要求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有条理。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人教版从五年级开始每册都设立一个独立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在第十册第六组教材 《走进信息世界》这单元,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了解搜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这个单元由三个部分构成,主体部分包含两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先提出活动建议,然后给出一组阅读材料;主体部分前面有一个导语,主要是提出学习任务;主体部分后面有一个结语,提出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在学习前,我先引导学生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并仔细阅读两个板块的 “活动建议”,浏览 “阅读材料”。接着成立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老师要积极地参与到其中,和学生一起搜集、调查、查阅资料,掌握不同时代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最后,由各小组互相交流,并撰写研究报告。在汇报展示过程中,学生调查的面很广,有关于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究竟有没有 “UFO”;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在这节综合实践课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训练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并学会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过去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积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开展不同的实践操作的活动,可以举办:办小报,迎国庆、编选自己的作文集、优秀小制作展等。如在 “编选自己的作文集”这项活动,在活动前,可以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写得比较满意的作文,用电脑打印出来,并给作文集制作一个封面,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活动中你可以这一本本的作文集作是多么精美啊,一本本的名字也起得有意思,如: “浪花集”、 “朝花集”、 “七色花”、 “幼芽”等。这项活动不但体现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也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