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小故事大
2018-04-02秦鹏
秦 鹏
早读课上,一颗 “纸弹”从教室的 “南半球”, “嗖”地飞向了“北半球”,稳稳地砸在了教室后排紧靠北边窗户的马天宇身后。他侧过身子,敏捷地捡起了纸团,悄悄地压在了英语课本下,偷偷摸摸地瞄了一眼之后,一朵怪异的笑容便在他脸上绽放开来,之后又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 “认真”背诵起了单词。
我没露声色,下课铃声响起后,我径直走向了马天宇,示意他跟我来办公室一趟,知道 “东窗事发”,他乖乖地拿起了纸团,无声无息地走出了座位。
铁证如山,马天宇说: “老师,纸团是马立伟扔过来的……”
“看你那么开心的样子,你们之间有什么开心的事不妨也和老师分享一下?”
为了给自己开脱,他急忙从裤兜里拿出了纸团摆到了我的桌上。“老师,马立伟其实也没写什么,不信您瞅瞅。” 他边说边急忙把纸团打开、抹平,然后规规矩矩地摆放到了我的面前。
“昨天我新买了一只鱼漂,名字叫神钓一号。”纸团上简短的话语却让我心头一紧。
我试探着问道: “什么是鱼漂,我咋没听说过?”
马天宇说: “鱼漂就是钓鱼用的,鱼儿咬钩后鱼漂就会迅速反应,提示鱼儿上钩。”
我说: “老师没有钓过鱼,还真不知道鱼漂是个啥玩意呢。”
听我这么一说,马天宇得意洋洋地说: “鱼漂一种是 ‘卧漂’,灵敏度高,扬竿时震动小,适合在水草很多或者水面杂物比较多的地方使用,但不适合刮大风时候用;还有一种是 ‘立漂’,就是立在水中的鱼漂,适合在比较深的水里钓鱼,不适合在水草太密和水浅的地方用……”
马天宇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连鱼漂的品牌及价格也讲得头头是道,让同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听得目瞪口呆。坐在我对面的范老师问道: “马天宇,你爸爸一定是个钓鱼高手吧?”
马天宇急忙摇了摇头: “我爸爸天天忙着在河那边贩羊呢,忙得家里都不回,哪来的闲工夫去钓鱼?再说了他根本就不会钓鱼。”
我说: “好小子,你钓鱼方面的知识够丰富的。”
他得意地抿嘴笑了,然后又兴冲冲地对我说: “老师要不哪天咱们一起去黄河边钓……”说到钓鱼他急忙打住了,自知露出了 “破绽”,连忙向我吐了吐舌头。我说:“会钓鱼是一件好事,不过安全是第一位的,你们才七年级,去钓鱼肯定很危险。”之后马天宇向我吐露了真言:
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小学四年级开始,他就经常跟村里人一起在黄河边上玩耍,看别人撒网捕鱼、鱼塘垂钓,后来自己也就慢慢学会了钓鱼。虽然刚上七年级,可是马天宇坦诚自己已经有了将近四年的钓龄。至于扔纸团的事情他解释说,马立伟和他是钓友,私下里两人经常切磋技艺。马立伟周末新买了一支鱼漂,所以周一早读课上便急不可待地向钓友报了喜讯。我叮嘱马天宇课堂上一定要遵守纪律,下不为例,他乐呵呵地跑了。
马天宇和马立伟小小年纪便学会了钓鱼,让我这位对钓鱼一窍不通的老师自然十分佩服,但是一位老师的职业警觉也让我惴惴不安。
学校所在的地区有黄河流经,水渠、池塘、暗沟星罗棋布,为人们撒网捕鱼、垂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是这里的许多村民,闲暇之余都爱去钓鱼,也让一些孩子耳濡目染学会了钓鱼,但是同样也给他们带来了溺水隐患。钓鱼显然不是一件坏事,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但是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却令人不得不产生几分担忧。
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在学生中极为普通的扔纸团事件让我多留了个心眼,顺藤摸瓜 “挖出”了一条“重大”线索,过后我一直在琢磨如何去引导这两个顽皮的孩子,让他们能够远离危险。
我把他们的父母约到了办公室,告诉了他们孩子钓鱼的潜在危害,建议他们一定要高度关注此事,尤其是在周末、假日里,一定要留意孩子的动向,切忌让孩子私自外出去钓鱼、去河边摸鱼。农村学生校外生活本就相对单调,他们二人痴迷钓鱼固然需要父母的监督和教育才可以消除安全隐患,但是如何唤醒他们个体的自觉,让他们认识到作为一名未成年人独自去钓鱼的潜在危险,时刻绷紧安全之弦,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是关键。
马天宇和马立伟无意之中 “露出了马脚”,但是班里究竟还有没有他们的 “同党”,由于新接手班级我心里也没底。于是,我决定在班级内部展开一次讨论,希望同学们在宽松的氛围中畅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辩论的形式进行观点交锋,从而引导同学们能够正视七年级学生钓鱼存在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利用主题班会课设计了一场辩论赛,题目为 “七年级学生能不能去钓鱼”。
班会课上我引出了话题,请同学们针对 “七年级学生能不能去钓鱼”这一问题,先四人一组进行自由讨论,并陈述理由。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发言都很积极,十分活跃。持 “七年级学生能去钓鱼”的同学约占半数,其余的同学则认为 “七年级学生不能去钓鱼”。
之后为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我建议他们将口头观点和支持理由形成文字记录,正反双方先各自在组内进行交流,并将理由做了细致的梳理。
按照辩论赛规则,正反双方分别挑选4位同学代表本方进行辩论,其中1名为组长,3名为辩手,共分为阐述观点、互相提问、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四个环节。
正方组长马天宇率先陈述:“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培养一项兴趣,既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课外知识,还可以亲近自然,与河流、池塘为友,所以我认为七年级学生去钓鱼理应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
反方组长杨斯宇则认为: “七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学业任务繁重,钓鱼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古人云 ‘常在河边走岂能不湿鞋’,钓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溺水的危险,则悔之晚矣,因此作为一名七年级学生应该珍爱生命,坚决远离钓鱼。”
正反双方开门见山,先后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教室里的辩论气氛陡然大增。
“正方,既然你们觉得钓鱼是培养兴趣、亲近自然的重要途径,那么请问钓鱼过程中如何防止意外发生,若是不慎发生意外如何自救?”互相提问环节中,反方提出的问题咄咄逼人、直指要害。
在反方代表的追问下,正方代表给出的回答是: “到有安全防护措施或者人比较多的正规鱼塘钓鱼,不去黄河边或者无人管理的沟渠以及不熟悉的水边钓鱼;在父母或成年家人的陪同下去钓鱼,不单独或与同龄人去钓鱼,这都是避免发生意外的有效措施;为了提高自救能力,可以在钓鱼时提前准备救生衣、防滑鞋等救生设备。”
在自由辩论环节,双方据理力争、激烈交锋,深入展开了讨论,但是双方同学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安全问题上,正方坚持认为只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就可以去钓鱼,而反方则认为安全无小事,规避风险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去钓鱼。
见同学们都将讨论聚焦到了安全问题上,我觉得已经达到了本次辩论赛的目的。时机成熟后我借机进行了引导和总结: “同学们,钓鱼原本是一件高雅之事,无对错之分,我很赞成正方钓鱼可以培养兴趣、亲近自然的观点。但是同学们刚才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个人安全和家庭幸福,同学们一定要绷紧安全之弦,时刻远离危险。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倾向于支持反方的观点,因此我绝对不赞成大家去钓鱼。”
同学们都踊跃发言,针对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我的实时引导总结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反对七年级学生去钓鱼的观点。作为正方的主要代表人物,马天宇、马立伟通过与其他同学在民主、宽松的争论和交锋中,也及时认识到了钓鱼的潜在危害。
“纸弹”引发的 “辩论”虽然得到了平息,但是我一直没有放松对马天宇他们的关注,时不时找来提醒一番,并经常督促他们的父母做好校外监管工作。
孩子是单纯的,多数时候也是顽皮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有一颗敏感的心。因为在一些看似极不起眼的事情中,也极有可能蕴含着许多故事。在教育中,我们不光要关注 “鱼漂”本身,更要关注其 “背后的故事”,这样才可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时刻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尽早用教育智慧化解潜在的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