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思考
2018-04-0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 绵阳 621900)
一、引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激发社会科研活力,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来,中央对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国家先后印发《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5〕50号),要求按照科研活动规律和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完善管理政策,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式,适应科研活动实际需要。作为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管理既要满足财政经费支出强调绩效的管理要求又要适应科研活动高度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大的特点,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事业单位科研预算管理的重点。
二、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人员预算管理意识不强
科研人员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对预算管理认识不足,课题立项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认为只要课题顺利立项并完成目标任务,项目经费如何使用并不重要,怎么花都可以。这种颇具“市场经济”特点的思维方式在产品交易中比较适用,但由于科研活动的价值难以准确衡量等原因,这种方式并不适合科研项目预算安排,也无法满足财政资金使用要讲求效益的要求。对预算管理不重视的态度,容易使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比较随意,使科研项目资金不能得到合理利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预算编制准确性较差
科研活动一般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在科研项目立项初期,科研人员往往难以对需要开展的试验次数、材料耗用数量等等进行准确估量,也难以据此确定达到项目目标所需要的支出预算。并且科研项目的周期一般较长,项目研究过程中有许多难以预见的因素,再加上物价上涨等原因,使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难度加大,准确性较差。
3.预算编制人员沟通不顺畅
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一般由研发部门、科管部门与财务部门共同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由科管部门负责,项目的预算编制和组织实施由研发部门负责,项目的经费核算由财务部门负责。但三个部门的关注点并不一致,科技部门一般很少关注经费使用情况,研发部门则主要关注如何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也不太关心经费使用情况,财务部门关注经费使用但又对项目运作缺乏足够了解,难以对经费预算产生有效控制。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会使得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缺乏专业支撑,与实际需求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4.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控
按照经费管理要求,事业单位要加强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监督,但实践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财务部门一般比较注重预算执行情况,但科研项目预算执行的主体是研发部门,财务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导致项目的实际支出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个别项目甚至存在没有按预算科目使用科研经费的情况,不能真正起到预算前期控制和过程控制的作用。
5.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目前,个别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预算管理监督及考核制度,有部分单位虽然建立了相关制度,但还存在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职责不明确,考核标准不规范等现象。由于既没有建立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机制,也没有建立预算管理成效监督和奖惩制度,这就导致单位难以及时掌握科研项目进度,无法通过预算管理实现风险预警,既影响科研工作进展,又影响科研人员对预算工作的积极性,使得预算管理难以发挥作用。
三、加强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方法
1.提高科研人员预算管理意识
预算管理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预算管理工作是单位的事情,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只有让参与项目研究的每一个科研人员都对预算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更好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预算管理,只有领导重视了科研人员才会重视;其次,通过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引导科研人员更加关注预算管理工作;最后,通过加大宣传和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预算管理意识,使预算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2.适当简化预算管理流程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的精神,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时,根据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适当简化预算管理流程。将预算编制的重点放在专用设备购置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直接费用上,简化会议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的预算编制流程,并将部分科目的预算调剂权限下放给项目单位,减少预算调整环节。通过“抓大放小”的方式,在留给科研人员足够的空间同时,加强对重点方面的预算管理,使科研项目顺利推进。
3.加强预算编制人员沟通协调
心往一处想,劲才能往一处使。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单位科管部门、研发部门及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首先,单位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使得各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应工作。其次,各个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反馈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问题。
4.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一套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全过程的预算管理系统。通过在预算管理系统中预设标准化数据和保留历史数据,并将预算编制方案流程化,提高科研人员的预算编制效率。预算批准后,将批准的各科目预算定额导入系统,建立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使科研人员能够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利用预算控制预警功能,对超预算开支的科目进行控制(强控制或弱控制)并提醒科研人员,使得预算更有约束力。
5.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
探索和推动科研项目绩效评估,构建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管理特点的绩效评估方法和评价体系,逐步建立面向结果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从绩效目标是否完成,是否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是否实现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是否达到社会满意度等方面评估科研项目,通过对实施过程和完成成果的全面跟踪,引导和促进科研项目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预算安排挂钩,建立“优胜劣汰”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