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浅析

2018-04-02史方方

陕西水利 2018年1期
关键词:项为西安市用水量

史方方

0 引言

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是黄河流域以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根据2009年6月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20年西安将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西安水资源先天不足,2015年人均占有量仅为269.6 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左右,且存在着较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目前西安市的水资源承载力处于怎样的水平,关乎未来是否能承载国际化大都市发展需求。因此,对目前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析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发现,当前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很多,还没有形成统一公认的界定。根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力研究”大纲中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水资源承载力为“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优化配置,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1]。本文依据此概念,对西安市现状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

1 西安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西安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3.47亿m3,地表水资源量19.73亿m3,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为10.57亿m3。其中全市地表水可利用量为7.50亿m3,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07亿m3。

据2015年陕西省水利统计年鉴,截止2015年底,全市已建成水库94座,总库容4.38亿m3左右。已成各类引水工程24处,供水能力4.27亿m3。已成各类提水工程271处,供水能力0.27亿m3。全市共有配套机井40041眼,供水能力12.35亿m3。再生水处理能力达19.5万m3/d。

2015年西安市各类工程总供水量182035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82076万m3,占地表水资源量的41.6%;地下水供水量89143万m3,占地下水可开采量的98.2%;污水回用及雨水利用10817万m3,占供水总量的5.94%。地下水开采已接近饱和,中水回用、雨水利用量极少,供水结构不很合理。

2015年全市总用水量中,第一产业用水量65866万m3,占总用水量的36.18%;第二产业用水量47437万m3,占总用水量的26.06%;第三产业用水量7417万m3,占总用水量的4.08%;城乡居民生活用水42475万m3,占总用水量的23.33%;生态环境用水量18840万m3,占总用水量的10.35%。农业用水是大户,居民生活用水水平低,第三产业用水比例小,生态环境用水量少,反映了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2 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2.1 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标准化工作导则(GB/T 1.2-2002)》要求,以目的性、性能、可证实性、适当超前性、数值的选择以及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西安市实际情况,选取3大类共15个指标[2],详见表1。

在设置评价标准时,需要对各类指标按照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分别进行评价[3]。选取的指标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控制性指标,如总量控制指标、水功能区纳污量、水功能区达标率等,即当指标计算结果不满足评价要求时,则说明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第二类是用水效率指标,主要针对评价配置后的用水水平,当用水水平不能达到中下时,则说明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第三类是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指标,如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地下水开采程度等,这类指标主要用于描述区域的开发利用现状,体现未来的开发利用潜力,不作为判断是否满足区水资源承载力的依据。

根据《用水指标评价导则》(SL/Z552-2012),将各类用水指标分为高、中上、中等、中下、低五个等级,等级间设置相应的阈值,等级阈值根据评价标准M0和评价系数α确定,详见表2。

表1 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及标准

表2 用水指标等级评价表

注:示高指标是指标值越高,反应的用水水平越高,包括灌溉水系数、再生水利用率等;示低指标是指指标值越低,反应的用水水平越高,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Index为根据配置结果计算出的用水指标。

本文中,M0的取值根据评价指标的类型进行选取,同时参考北京、上海等已成大都市的用水水平综合确定。其中规划类指标选择水资源管理方面的规划数据作为评价标准;限制类指标则依据国家及陕西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政策的管理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参考《用水指标评价导则》(SL/Z552-2012)进行选择。各类指标的评价标准见表1。利用评价标准,可以判别配置的结果落在哪一区间,并给出相应的评价,只有满足中等及以上的方可认为其符合水资源承载力要求。

2.2 评价结果及分析

采用多目标评价法建立西安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运用用水指标评价法对西安市2015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估,即根据指标类型,对指标体系内的各项指标按照表1中的方法进行评估,综合分析后给出相应的结论。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评价结果详见表3。

表3 西安市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指标评价结果

根据水资源配置结果,西安市现状年取用水量为182035万m3,小于对应水平年186610万m3的三条红线总量控制指标,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来看,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十分有限。

从用水效率看,西安市人均用水量209.10 m3/人,用水水平较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9.67m3/万元,用水水平为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74.04%,用水水平为中等;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71.91 m3,用水水平低;污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5%,用水水平为中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7%,用水水平为中等;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20.29 m3/亩,用水水平为中上;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705,用水水平高。根据《用水指标评价导则》(SL/Z552-2012),在8项有代表性的用水效率指标评价结果中,现状年有 3 项为“低”,2 项为“中等”,2 项为“中上”,1 项为“高”。综合来看,西安市现状年用水效率可达到“中等”水平。

从水环境承载力指标来看,全市目前达标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已超出相应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能力。现状年全市水环境承载力有限。

综上,以现状水资源条件和配置水平为基础,根据《用水指标评价导则》(SL/Z552-2012),全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有2项“满足”、4项“不满足”、2项“偏大”、3项为“低”,2项为“中等”,2项为“中上”,1项为“高”。综合分析,全市水资源承载力中等。现状全市水资源承载力短板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①全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偏高,②再生水利用率低,③水功能区纳污量超限制纳污能力,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低。

3 结语

由于水资源承载力具有动态性、相对极限性及可增强性等特点,某一区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特定的经济发展规模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下的承载能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4]。因此,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就成为可能,但需要考虑和尊重当地客观实际。基于西安市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结合全市水资源特点,提升水资源承载力的思路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以满足国际化大都市用水需求为目标,按照“合理利用地表水、涵养保护地下水、调济保证生态水、用足再生水、雨洪水,适度调引境外水”的思路,统筹兼顾城乡供水、蓄水、节水、调水、排水、治水工作,保障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开源为重,节水为先,治污为本,优化配置,以水资源、水工程、水环境、水效益的可持续利用支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刘强,陈进,黄薇,等.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中国水利,2003,(5):15-18.

[2]王友贞,施国庆,王德胜.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4):597-599.

[3]贡力.兰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 [J].人民黄河,2009,31(4):61-62.

[4]刘宏权.河北省海河流域部分现状年水资源承载力研究[J].海河水利,2005(2):123-124.

猜你喜欢

项为西安市用水量
基于Python情感分析和批评隐喻的网络话语分析
——以影片《流浪地球》中美德影评为例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勾股数的新发现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亲子创意美工展
一道高考题的解法探究*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