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诗意装扮空间 以设计寄托情怀
——记中国最美书店设计师、民革党员陈卫新

2018-04-02◎黄

团结 2018年1期
关键词:茶餐厅青果南京

◎黄 列

陈卫新

在南京五台山旁,有这样一家书店,它因独特且富有内涵的设计而获得了多项殊荣:2010年,获 “中国2009年度最美的书店奖”,被南京市民评为12张文化名片之一;2013年,获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专题报道,被赞为 “中国最美书店”;2014年,被英国广播公司 (BBC)评为全球十大最美书店;2015年,入选英国 《卫报》“全球十二家最美书店”之列,同时入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7家 “全球最酷书店”;2016年,是美国 《国家地理》评选的全球十大书店中唯一上榜的亚洲书店……这个书店,名字叫做先锋书店,而他的设计师,就是著名室内建筑师、民革党员陈卫新。

成长路上,浸染着古城扬州浓厚的文化气息

1971年,陈卫新出生在扬州东郊一座五进式清代徽派建筑的大宅子里。小的时候,陈卫新生了一场大病,还为此休学了一年,天天呆在家中,在图书馆工作的母亲为他搬来一大堆中外文学名著供其遣闲。书读得倦了,他就看家里挖井,从动土一直看到出水;有时还饶有兴致地跟在带着徒弟上门打家具的师傅后面看手艺细节。他还常去镇上看小桥流水,观察桥两岸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这些令他对中国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街巷的尺度,有了深刻的认识。读初三时,陈卫新的大姐用第一个月工资买了一把吉他和一本台湾杂志《美化家庭》,这本杂志令陈卫新爱不释手,上面印着歌手苏芮家中的室内布置,那时他感觉:房子还可以装饰成这么美!他开始憧憬:人生如果能参与到建设设计中去,那将是件多么美好的事啊!

后来,他考上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大学刚毕业,他在一间工厂宿舍楼梯下的三平方米的小空间借住了一年。那间原先放煤球的楼道,空间狭小,只能放一张小床,床的一半堆满了书,卷起铺盖就是画图的 “桌子”。因为楼梯上下人多、嘈杂,夜间根本无法入睡,他索性就爬起来读书,进而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休学和蜗居这两个人生的 “关节点”不仅仅是他很重要的 “读书期”,更让他领悟到:室内设计最重要的是对空间尺度与人的心理尺度之间分寸的把握。在设计中式风格的作品时,他“坐古观今”,着重 “创设情境”,以实现 “悦心悦意”。首先要尊重历史传统,但设计不应拘泥于传统,在传统里要有现代的表达,要有当代人的生活与价值观的体现。

在设计中让新理念和旧环境共鸣

先锋书店原本是一个巨大的地下停车场。当初,先锋书店的创始人钱晓华找到他,请他设计一个“不一样”的书店。经过实地考察,在书店的设计上,陈卫新采取了自然主义的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的念想和情怀都放了进去。中国传统有个概念叫 “随形”,提倡因势而形,还有个概念叫 “因借”,因是顺着意思,借是借力、借景的意思。所以他的设计中,不需要翻新、贴瓷砖,而是刻意保留了停车场的气质,保留了所有的交通的画线和车道的上下坡道。他将四十米坡道顶面的结构梁引到两侧墙壁形成十八个门拱;门拱上矗立高度达一米的云石壁灯,斜坡两侧有波浪式放书平台,上面由十二盏枱灯组成,整个通道让四组灯光照得金碧辉煌、气势磅礴,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立体空间也更加丰富多彩。顶部结构梁之间镶嵌着装有黑白经典照片的相框,整个空间显得极其安静平实,谦逊无华。朴素与简单是最能打动人的,书店是不需要装饰的,书就是要回归纯粹的书。先锋书店内最重要的装饰主体就是书,收银台都是用书垒起来的。

车库,是车可以停驻的地方,人也一样,忙碌当中需要休息,需要充电,需要再启动之前的一种平静,书店就是这种场景的最佳所在。书能给人很大的精神支撑,这些精神是前人的经验与总结。地下室本身就是有别于当下滚滚红尘中另一种隐形力量的存在。路面上,大家都在忙碌奔波的时候,地下却是一个安静的读书场所所在,这种对比感非常强烈,可能会加大读者对于书店的心理期待。因此,在先锋书店,顾客不仅可以购书,还可以找个休息的场所静静地翻阅图书。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陈卫新享受的是酣畅淋漓的倾心投入。就是这一点点心血,让他的作品得到偌大的赞誉,甚至被人称之 “都市驿站”、“南京的文化地标”,他本人也因此一举成名。

“青果”奠定大师地位

2011年,南京青果文化空间创始人唐宁军路过正在拆迁的老城南,看到一扇扇木门被劈成木屑、一个个抽屉被抽出、砸碎,非常心痛。南京的老城南存储着南京的城市记忆,是南京城之根,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原有老城的规模、框架、基础设施等都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当下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改造中,青年人已经很难找寻过去的记忆了。唐宁军产生了收集城南的残砖旧木做一个 “青年城市客厅”的想法,他将这一想法告诉陈卫新,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首先在秦淮河畔建了一个茶餐厅。老城南拆迁,各家各户的家具床铺都被打散了,他们把这些重达近六万斤的零散旧木头收集起来,重新拼装,做成了座椅板凳;老房子拆迁后成为一片废墟,他们就从废墟上捡来一万多块旧砖铺成茶餐厅的地面;在茶餐厅门口设计了一面由抽屉门拼接起来的墙。这些抽屉,都是城南拆迁时,从家具上取下来的;从旧木头上拔下来的锈钉子装了整整两麻袋,他们用这些旧钉子钉出了风靡南京的标志 (Logo)—TINGOO青果。

青果茶餐厅给 “文青”提供了梦想的展示空间,变成交友平台;让外地游客触摸到重新排列组合的老城南。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游客在游览南京的历史街区时,总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因为历史街区老式的生活离他们太远。但他们游览时如果只持观望的态度,那就无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就体会不到历史街区的文化精髓。

于是,在设计出青果茶餐厅后,陈卫新把这种设计试验推进一步,就有了2013年青果里客栈。客栈是将南京城墙下的几间老房子改造而来的。他花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与老房子对话,最终把青果里客栈设计成人间烟火味十足的家庭旅馆:有几间睡觉时可以触摸到城墙青砖的房间,一个品茶时可以听到乡音俚语的院落,一个发呆时可以闻到邻家饭香的客厅。看着走出客栈的年轻人和客栈邻居们聊得火热,他满怀欣喜,因为在这里他用他的设计营造了一种新关系。如今,“青果”已成为南京秦淮河边的一个时尚地标,一个全新的 “小资”集聚地。

用诗意装扮空间,用设计寄托情怀

南京虽然有十朝古都之说,但是年长日久,六朝烟云、明朝往事都已消散,唯有民国时期的风情,在南京人心中还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南京设计力量的一份子,陈卫新特别关注民国时期建筑的保护利用,有人说民国时期的建筑成了他心中的 “蛊”。他先是寻遍南京,为所有的民国时期的建筑建立档案;然后到处安插“线人”,只要一听到有民国时期建筑要修复的消息,就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开展中,只要是关于民国时期的建筑项目,即使没有设计费收入他也愿意参与!他根据民国时期的特色,先后设计了主题餐厅、书店、会所……最终把自己的工作室也搬进民国时期的建筑。他曾经的书房兼工作室,位于升州路118号的一栋建于民国时期的小楼里。这里曾经是 “美大纸行” (民国时期是南京最大的纸业公司)所在地,直到现在依然是升州路沿街最高和最气派的建筑之一。在 “美大纸行”屋檐下,从2013年3月至今,陈卫新已经办了十多个展览和沙龙,吸引了大量知识界人士、作家、艺术家及文艺爱好者前来,苏童、叶兆言都是这里的常客。

作为一名空间设计师,陈卫新特别重视时间这个概念。在空间中,时间作为线索贯穿始终。像先锋书店地面上的停车线;随园书坊的物理仪器、印刷机;青果的那面由各种各样的抽屉板组成的墙……陈卫新认为,一个人要保持两种状态:一种是职业状态,工作要符合现代的商业逻辑,但这却不是陈卫新骨子里喜欢的,所以他还要有另外一种状态,即诗意状态。他从小就喜欢写诗,因为诗句能更准确地表达他自己。他认为,文字的诗意与空间的诗意可以相互转化。因为人是善于联想的,有时候这种联想带来的空间创造力比你具体落实的一个设计细节更有激发力。他把自己的设计分为两种:商业设计和诗意设计。前者是产品,用来养家糊口;后者是作品,用来寄托情怀。

陈卫新的每一部作品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正是这一部部作品给他带来了众多的荣誉和收获。廿一熙园、先锋书店、爱德基金会、扬州小盘谷、青果、随园书坊等近20项设计作品先后获得国际、国家级、省级大奖。作为中国著名的室内建筑师,他还兼任 《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中国室内》编委。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理事、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副会长、CIID第十八专委会 (南京)主任。先后在 《室内设计与装修ID+C》、《室内设计师》等多家杂志发表设计作品及论文。笔者相信,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南京秦淮区政协常委,他在古城历史街区的复兴、民国时期建筑的研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方面,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

猜你喜欢

茶餐厅青果南京
游于艺 成于戏
——徐州市青果小作家基地简介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大闯关
悠闲茶餐厅(4)
悠闲茶餐厅(3)
悠闲茶餐厅(2)
悠闲茶餐厅(1)
梵高的花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