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一,《潜伏》之后
2018-04-01王晶晶
王晶晶
龙一
《潜伏》火了后,原著作者龙一就“潜伏”了,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那种低调的做派,很符合“龙一”这个笔名。它取自《易经》乾卦第一爻“初九,潜龙勿用”,龙一想以此“勉励自己,争取赢得一个‘谦逊的人生”。
写作上,擅长的谍战在几年后也放弃了。问起时,他给《环球人物》记者的解释是:“我不是个才华型的作家,也没有特别擅长的题材。每5年换一次题材,是我给自己的硬性规定,一是强迫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的作品保持与众不同的特征;二是害怕同一题材写作时间长了会重复自己。”
但再如何挑战,大家也没想到,龙一竟然写起了科幻小说,新作的名字,叫作《地球省》。
龙一的新作《地球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科幻最难的不是科学,而是人学
《地球省》描述了一个可怕的未来世界:地球成了一个省,生存环境极端恶劣。每个人生下来就被植入“蝎子”,这个系统会自动监测你的所有行为,拿走你的劳动所得,甚至控制你的寿命。人人在45岁的时候都会被“蝎子”终结寿命——有钱有门道的除外。警察乔武德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一场小人物的英雄之旅就此展开。
龙一刚开始设计这个故事时,某行业巨头刚刚宣称“大数据是未来的货币”,翻译成大白话即“大数据就是钱”。“关于数据具有价值潜力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然而这个‘宣称之下的潜台词,因为太过明显,反而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个潜台词就是那个极为古老的观点:金钱即权力。”
在龙一看来,金钱是这100年来最重要的两个社会发展动力之一,却也有可能会失控,而另一个有可能失控的是科技。“《地球省》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对于我来讲,它更像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杜甫说: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职责。作为一名传统作家,我无法、也不可能花费几年时间准备,结果却写一部娱乐小说。”龙一说。
作家王晋康评价《地球省》的描写冷酷而残忍。龙一则说,故事是对生活的隐喻,“和100多年前儒勒·凡尔纳那批科幻作家不一样,当代科幻小说家对于未来世界的推测,往往带有深刻的‘杞人忧天式特征。毕竟,100多年前那个乐观的蒸汽机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时至今日,我们只要打开电视,或是随便翻看一下新闻,就总会有异样的感觉,各种非理性和违背常识的事件正在发生,非传统的人物正在成为榜样,人们的评价标准正在世界范围内趋同,而这个标准就是钱”。
他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把能找到的外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的代表作,还有科幻电影全都看了一遍,“一方面是了解和学习科幻小说的特殊属性,另一方面是看一看他们都写过什么故事,写过什么样的人物和戏剧结构,避免与前人的作品相似”。
科幻小说的写作难度在龙一看来有两个方面。第一,作家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才会对几百年之后的人类世界抱有深刻的忧患意识。第二,作家如何将未来故事写得像是真实事件,甚至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像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故事,这就需要作品根植于现实生活,还需要有说服读者的技术手段。“科幻小说创作与任何文学创作一样,最难的不是科学,而是人学。”
让虚构的人物进入到真实历史事件中
在小说中了解人,开始于龙一36岁那年。
他本名李鹏,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先被分到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待了两年,感觉不适合自己,正好有一个机会,就调到天津作家协会。
虽然说在作家协会好像应该专业写作,但中文系出身的龙一似乎对写作兴趣不是特别大,反而喜欢研究历史。他对两句话印象特别深刻,一句是中文系老师在他大一时对全体学生说的: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另一句话是他进作协时,单位领导说的:“调你们进来不是当作家的。”
刚开始做研究时,龙一雄心壮志,想写一本中国享乐史。他觉得此中乐趣无穷,因为研究的都是衣食住行,生活中怎么过日子,结果给出版社投稿,被编辑扔了回来,“你這个选题太腐败了”。
龙一觉得被打击到了,决定转换方向,开始研究近现代。身在天津,他就研究近代租界史,以天津为主,兼及广州等地。这次兴冲冲去找出版社,结果又被掷还,“比享乐史还腐败呢”。
悲愤的龙一一赌气,干脆研究起了党史,“研究党史你不会再说我腐败吧”。1997年前后,龙一的一位师长兼好友肖克凡劝他,说:“兄弟你这个样子不是个办法,十来年了,也没有成果,但是有一样,你研究的那些东西可能对你写小说有帮助,不行就改改行?尝试尝试写小说。”
一席话,醍醐灌顶。
其实很久之前,龙一也尝试过写小说,“写了500多字,我这个手腕子就要断了,所以一直就没有动这个心思当小说家,创作量太大了。我想要是研究历史,可以慢慢悠悠,10年出一本,之后管一辈子,多好。但没办法,只得改行写小说了”。
处女作是一部关于唐代的历史小说,叫《刺客》,里面其实包含了龙一早年的研究成果,充满了大量的细节。当年做研究时,学界出了一本《唐两京城坊考》,很流行,龙一也读,把书都快翻散了,对那些图印象深刻。写小说时,还未动笔,他先画了一幅唐代长安的地图,灵感源源而来。
电视剧《潜伏》剧照,左一为孙红雷饰演的男主人公余则成。
《刺客》很快被出版,龙一觉得很受激励,而且发现“这个东西写着还挺有趣,以前研究的所有东西几乎都用得上,你可以虚构人物,让他进入到真实的历史事件当中去,在不改变历史走向的情况下,揣摩还原当时那个历史事件当中史书没記载的内容,在历史史书字缝里面做文章、讲故事,非常好玩”。
写了5年唐代历史小说,龙一决定换题材,因为“就像一个游戏,你玩着玩着也就玩腻了”。2006年,他开始写谍战小说,第一篇写的就是《潜伏》。约稿编辑叫徐则臣(也是著名作家),龙一拆了几个字,给小说主人公取名叫“余则成”。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潜伏》大火,《借枪》《代号》也被搬上荧屏。但他还是遵照自己的原则,时间一到,就开始创作新的题材。
“我的作品以善良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
龙一也曾反省,自己总是换题材,小说中有没有一以贯之的东西?答案是有,“这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应该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或是‘忠孝节悌礼义廉耻仁爱。我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都是在反省或诠释这些思想中的某一部分。这与我多年研究历史有关,也与我信服的传统思想有关。而在我的作品中,不论是古代史小说、民国小说,还是科幻小说,创作出发点都是现实生活”。
生活中,龙一是个热爱美食、拥抱生活的人。在肖克凡眼里,龙一“不急于获得什么,当然也不急于放弃什么,一派通达随和的平衡状态”,属于那种老派文人,喜欢的东西基本不属于新鲜事物范畴,但能自得其乐。有一次,龙一在家作画,画了几只葫芦,其乐陶陶地拿去装裱。裱画店师傅实无颂辞,只得啧啧称赞道:“您的纸真好啊!”
肖克凡还记得一件事:自己很愁苦的时候,在北京住在招待所里。龙一来看他,竟然买来面粉和肉馅包饺子,都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菜刀,只记得龙一居然洗净一只空酒瓶子充当擀面杖,快乐地擀饺子皮儿。从蹲在电炉前煮饺子的龙一身上,肖克凡看到了一行大字:人要快乐地活着。
写作也是一种生活。“每一个人不论主动被动,都在参与社会生活。我认为,我与我的作品是以善良的方式参与社会生活。”龙一说。
36岁刚开始写小说时,龙一的理想是希望能够成为专业作家,这个理想早已实现了。如今,“剩下的就是平静正派地对待生活,认真细致地写作每一篇文字,仅此而已”。
龙一 1961年出生,天津作家协会专业作家,著有《地球省》《烹调爱情》等多部小说,其中《潜伏》等小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