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艺术文化学中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以“巴洛克”为例

2018-04-01张方圆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宗教改革耶稣会巴洛克

张方圆(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一、艺术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艺术与宗教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精神追求的产物。艺术与宗教是人类表达社会情感的方式 ,“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意义的解释,显示了主体对价值关系的主观评价, 表示了人对自身需要的满足和满足其需要的对象的主观态度”。因此艺术与宗教都是非客观的,它们不像哲学和科学那样,用理性的眼光严苛地反映客观世界。在宗教的起源和传播中,想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幻想是宗教把握世界的基本手段,宗教最初也正是在幻想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几乎所有宗教都试图使人们对幻想虚构出来的各种实体、特征和关系信以为真。为了使这种幻想可以具体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人们对宗教形成直观的、富有感情的印象,宗教团体必须借助于人们都很熟悉、可以被感知的形式来表达宗教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艺术、文学等等表现形式就常常成为这种为宗教所利用的工具。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宗教一直利用艺术作为信仰的表现形式,从而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在教会强烈的影响和控制下,许多艺术创作的内容都被注入了大量的宗教色彩。黑格尔在《美学》中曾评论说:“艺术首先要把神性的东西当作它的表现中心。但是神性的东西本身既然就是统一性和普遍性,在本质上只能作为思考的对象,而且它本身既是无形的, 就不能纳入艺术想象所造的图形。”这就是说,超自然的事物必须以尘世的自然的形式来加以想象,才能成为“艺术幻想的对象”,才能以艺术的形象来加以表现。教会注重人们的感性认识 ,把艺术作品创作得栩栩如生。为了渲染氛围、加强感官刺激、突出其超现实性,宗教艺术作品还往往喜爱选用金色背景,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而喻,因为“教会认为除此之外的任何颜料都会使宗教艺术作品接近尘世,从而使幻影黯淡无光”。

艺术与宗教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从宗教的角度说,在宗教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作为社会生活的特殊组成部分,宗教是艺术产生的生活源泉之一。它一方面可以丰富艺术创作的题材,对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另一方面,宗教也可能直接干预某种艺术的形成和发展, 给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制定“规范”,从而影响正常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念,造成对艺术发展的阻碍,使得宗教影响下的艺术失去了一般艺术的审美特征,形成一种仅仅满足教会需要的“公共风格”。

二、巴洛克艺术

14到16世纪是欧洲历史的重要转折时期。欧洲文明在历经中世纪 1000 多年的所谓“黑暗时期”之后,进入了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高潮阶段,甚至文学的创作内容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它们一方面仍选用大量宗教题材加以塑造,另一方面也着力表现世俗的“人”,或者借宗教题材来表现人,在宗教神学中融入更多的“人”的因素。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影响下,欧洲基督教世界兴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带来了一种观念上的转变,它向天主教会的权威地位发起冲击,与罗马教廷发生了关于正确解释基督教信仰的冲突。天主教会认为宗教改革是对“正宗”的反叛,宗教改革则要恢复真正的基督教信仰,信奉新教的人们不仅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某些观点,还认为罗马天主教会在神学理念上存在根本的错误。

当时的意大利世俗政权统治衰弱, 作为天主教的中心,教会势力自然占了上风,天主教会的最新思想、指示都是从罗马传播开来的,因此罗马成为了巴洛克艺术的发源地和中心。在与另外两大艺术流派——学院派和以卡拉瓦乔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的竞争中,巴洛克艺术由于受到教皇和贵族的青睐而最终在罗马占据了上风,从此世界艺术史上便出现了著名的“巴洛克时代”。巴洛克时代初期 ,意大利是欧洲的艺术中心,但到 17世纪末 ,它开始从巅峰衰落,艺术中心也随之转到了法国。在那里,巴洛克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演变为“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巴洛克在传往法国的同时 ,也扩散到整个欧洲 ,乃至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在有些地区,巴洛克艺术同当地的艺术倾向和流派发生融合,从而形成了带有不同民族色彩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正是这些千差万别的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所谓的“巴洛克”艺术。

三、耶稣会与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兴起于宗教改革的浪潮中,是天主教会反击人文主义思想、重新占领艺术阵地、以巩固教会自身权威地位的工具。如果说天主教会是巴洛克艺术发展的强大后盾,那么它的直接赞助人和执行者则是耶稣会。

最初,巴洛克风格是耶稣会在其教堂蓄意推广的一种奢华富丽的艺术风格,耶稣会为赢得人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耶稣会风格”的概念被不加区分地用来形容整个巴洛克艺术,20世纪初这一理论开始遭到挑战。德国的耶稣会艺术史学家约瑟夫·布朗指出:“耶稣会采纳的仅仅是当地的艺术惯例 ,未曾着意创造自己的风格 。”事实上,伴随着17世纪耶稣会在各个方面获得的胜利的,却是修会内部财政方面的长期匮乏,这无疑使得“耶稣会自己的教堂建筑完全依赖于统治罗马教廷的权贵家族”。金钱短缺问题给耶稣会在装饰教堂方面带来许多麻烦,不时引起与赞助人和被雇佣艺术家之间的争执。赞助人依靠对资金的控制把所有事情的决定权都捏在自己手里。

因此,我们还是不能笼统地谈论什么“耶稣会风格” , 因为并不是耶稣会这个集体, 而是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追求上有着千差万别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个人为耶稣会教堂装饰作出了贡献。合理的表述应当是:以耶稣会为急先锋的天主教会给予了巴洛克艺术巨大的影响, 他们怀着利用巴洛克艺术光荣天主、迷惑人民的企图,扶植并赞助了巴洛克艺术的发展。巴洛克艺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教会预期的作用,但是巴洛克艺术绝非“耶稣会艺术”。

结语

通过以上回顾和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巴洛克艺术是在天主教会的影响下兴起的,是教会反对宗教改革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宗教影响艺术的突出表现。第二,巴洛克艺术与其他艺术风格不同,它并不是艺术家个人随意的创作,而是在宗教的引导甚至强制下逐渐形成的。巴洛克艺术的出现, 某种程度上把西方艺术的发展引向了一个新的方向。第三 ,把“巴洛克艺术”等同于“耶稣会主持创作的艺术”,认为巴洛克艺术完全是在教会的操控下产生的说法并不准确 。确切地说,巴洛克艺术虽然是在耶稣会的赞助和扶植下成长起来的,但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耶稣会后来并不能完全控制巴洛克艺术的发展。所以,“巴洛克艺术”是受耶稣会影响巨大的艺术, 但并不完全是“耶稣会艺术”。

猜你喜欢

宗教改革耶稣会巴洛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艺术的先驱
《暗调巴洛克之二》
宗教与文化的对话
16、17世纪罗马教宗拖欠日本耶稣会年金问题
近代中国工程师教育
“没规矩”的巴洛克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英国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
DIY小卡片“玩”转思想史教学难点——以人教版“宗教改革”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