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双簧管的音色

2018-04-01杨晋烟台南山学院音乐学院山东烟台265713

丝路艺术 2018年7期
关键词:哨片双簧管簧片

杨晋(烟台南山学院音乐学院,山东 烟台 265713)

如何在双簧管上演奏出优美动人的声音?这是每一个双簧管演奏者终身都在探讨,研究的一个课题。什么样的声音才称得上优美动人呢?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追求:有些演奏者追求宽厚而浓重的声音,有些演奏者追求宽广而明亮的声音。这些对音色的不同追求,是与人的个性有关的。但是除了个性因素外,好的音色还有几个共同点,就是松弛,纯净和具有穿透力。以下笔者就如何获得好的双簧管音色谈谈自己的体会:

1.好声音之基础――哨片的振动

对于哨片的震动问题,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同的见解。了解并掌握簧片的振动的特点,就具备了演奏出动人音色的基础。

美国人喜欢簧片完全没有震动,或者说先有震动,然后再削到没有震动。它可以根据苇片的软硬调整簧片的长短。它的长度没有固定的要求,只要光吹簧片达到C的音高的时候,插到乐器上就是440 Hz。美式簧片的特点是鼻音色彩比较重,发音非常灵敏,音准非常稳定,对嘴部肌肉的要求不高,对气息的控制要求很高,音与音之间的连接比较自然。这种哨片适于演奏弱力度,非常柔美的作品。但是在演奏强的力度的时候音色不够圆润。

法国人喜欢非常多一些高频,少一些低频的震动。法式簧片的震动部比较长,底部呈W字型,发音部分与振动部分没有明显的分界,连接的非常自然。由于音高的原因,法式簧片通常比较长,基本上要73mm-74mm才能达到443 Hz 。美国的标准音A ,通常是440 Hz,欧洲的标准音A,通常是443 Hz,亚洲的标准音A,通常是 442 Hz 。法式簧片的特点是:声音明亮纯净,发音灵敏,音准稳定,演奏高音非常省力,演奏音乐线条感很强,爆发力比较好,对气息的控制要求非常高,力度变化明显,适合演奏色彩变化丰富的作品。但是簧片受气候的干燥,湿润的变化影响比较大。

德国人喜欢高低频均匀的震动。德式簧片震动部比较短,底部呈弧形,发音部分与振动部连接的非常明显。由于震动相对较大,所以尺寸也比较短,通常71mm-72mm。簧片对芦苇硬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适合硬度比较高的芦苇。德式簧片的特点是:声音比较内敛柔和宽厚通畅;音量比较大,爆发力非常好;音准比较稳定,演奏低音非常省力;音符之间的连接感很好;对嘴部肌肉和气息的控制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发音没有美式,法式的簧片灵敏,需要更多气息的支持。

2.音色的宽度――嘴唇对哨片的控制

嘴唇对哨片控制力度的大小也对双簧管的音色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当上下嘴唇对哨片形成挤压之后,簧片的风口变得很小,而造成音量的减小,以至于演奏者吸入的气不能充分的从风口中通过,造成憋气的情况。很多双簧管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出现脸红脖粗的情况,就是这个原因。这样双簧管的声音就会变得又细又窄,并且更严重的问题是音准会随着嘴唇的挤压和簧片风口的变小,出现明显的高于标准音A 的442 Hz的频率,听起来如坐针毡。

想得到一个满意的双簧管音色,需要准确地找到嘴部肌肉,牙齿和嘴唇的感觉,并清楚的分开三者在演奏中所起到的作用,让他们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既稳定又松弛的控制点。技术要点有三:

(1)嘴部肌肉必须绷紧,紧密地与牙龈贴合,位于四周的四块微型肌肉绷紧后向中间的方向聚拢,形成一个 “ O ” 字形 ,用来给双簧管的演奏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点。下巴上的肌肉尤为重要。

(2)嘴唇的作用只是在于包住双簧管的簧片,让它在演奏过程中,气流的冲击下,不会跑出来。它本身是不需要绷紧的,要给被包裹住的簧片有充分震动的空间,才能形成松弛的音色。可以说柔软的嘴唇是在牙齿和簧片之间形成的一道缓冲地带。

(3)牙齿的作用就像弦乐器中码子后方的音准微调一样,通过上下牙齿的远近来微调整演奏中的音准。音高的调整主要是靠气流和气速,所以牙齿只能够是微调。其关系相当于弦乐器中琴头位置的弦轴与琴码后方的微调一样 。

3.音色的圆润度――演奏时口腔的变化

外周口型对音色的影响固然非常大,但是内口腔的运用更是决定了声音是干瘪还是圆润的重要因素。在演奏不同的音区和调整音高中,口腔的合理运用更是至关重要的。当演奏者演奏高音区强力度时,口腔打开,就是增加口腔中的空间,使口腔中的控制点相对靠后,可以使声音饱满,圆润,更具有爆发力。比如 彭切利的随想曲和马尔梯努协奏曲的开头部分等。当然也要注意不要过分地将口腔中的控制点靠后,否则会使喉咙紧张,影响演奏中的音准和外周口型对簧片的控制。当演奏者演奏中音区柔和的力度的时候,口腔中的控制点回到中间,使声音圆润,柔和。比如理查.施特劳斯的双簧管协奏曲的开头部分等。当演奏者演奏低音区弱力度的时候,口腔的控制点相对靠前,牙齿相对的靠近一点,可以使声音在不改变圆润的基础上发音准确,声音集中,音准稳定。例如 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的开头部分等。

4.音色的穿透力――气量,气速的运用

双簧管作为一个音量不是很大的乐器,它的声音的穿透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清楚的认识到气量和气速的关系。气量的大小取决于声音强弱的需要,而气速才是决定声音穿透力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演奏弱力度的时候。要让观众坐在最后一排,都能清晰地听见干净,饱满的声音,是所有双簧管演奏者一直追求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另外演奏姿势对声音也有很大的影响。很多双簧管演奏者在吹奏的时候,身体包括头部习惯向前,或者向后仰。这都是错误的演奏姿势。身体向前会使气息的压力过分的集中在嘴里,喉咙会变得非常紧张,导致声音缺乏控制,音色变得急促,在高音的演奏上尤为明显。向后仰会导致气息无法下沉到丹田,从而集中在胸口,造成气息在嘴里无法集中,增加嘴唇的压力,阻碍喉咙的打开,气流的通畅,造成咬哨片,音色会变得很窄和很薄,高音的音准会很不稳定。正确的姿势应该是,跟平时放松的时候一样,身体直立,双脚与肩膀同宽,保持一种松弛的感觉。演奏时,身体的振动点不应该是在嘴唇上,否则会引起嘴唇对哨片的过分控制,而影响声音的宽度和松弛度; 也不应该在喉咙,否则会引起喉咙的紧张,导致气道被阻,影响声音的连贯性,还会引起脖子以下紧张,连带肩膀,手肘,手腕和手指的僵硬。正确的振动点应该在头腔,这与声乐的演唱是同一个道理。试想一下,当一个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在演唱歌剧的咏叹调里一个高音的时候,她最需要注意的可能不是气息和嘴型,而是声音的位置也就是头腔的共鸣。位置确定,共鸣找到以后,加上充足的气息,准确的嘴型,就会演唱出松弛,而具有穿透力的音色。双簧管演奏与声乐演唱的道理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声乐的发声工具―嗓子,换成了双簧管的发声工具―哨片。建议双簧管的演奏者多去听听声乐歌唱家的演唱,一定会对演奏双簧管的音色有很大的帮助的。

所有的控制技术只是一种客观上演奏出动人的音色的方法,其实最完美的双簧管的音色就在每一位双簧管演奏者的心里,只要用心去聆听,用心去寻找,就一定会找到自己心里面的最美的声音。

猜你喜欢

哨片双簧管簧片
谈管弦乐队中双簧管的演奏技巧
某天线系统连接用簧片电接触故障分析
板簧扭振减振器力学性质和规律研究
浅谈双簧管表演的音色特点与演奏特色
论双簧管哨片的那些事
漫谈双簧管哨片的制作及其对音色的影响
浅谈美式双簧管哨片的制作
浅谈单簧管哨片的选择与保养
试论交响乐队中双簧管演奏的位置与重要性
“藏不住”的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