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实训“工作室+X”人才创新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2018-04-01孙枭婷
郑 童 孙枭婷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11014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艺术实训“工作室制”人才创新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基于校内各学科专业间的新形式课程模式建设,更在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国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方面处于基础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在社会就业市场对设计技术应用人才大量需求的驱动下,我省各高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与现今规模的快速扩张相比,艺术院校办学思路、教育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等发展明显滞后,传统的形式还比较陈旧,实践环节相比较薄弱,造成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学生创新意识落后,创意策略匮乏,与市场脱节等问题严重存在。一定程度上与用人单位存在脱节,根据近几年对于毕业生的调查显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较弱,因此,有必要在专业创新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通过在“工作室制”模式中开展结合项目和比赛的教学,开创出一条艺术设计人才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世界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基本上都传承了德国包豪斯设计教育的理论体系。德国在年成立了国立包豪斯设计学院,开创了现代设计职业教育的先河。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征是: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陈规。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其“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至今都影响着世界各国的设计职业教育。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工作室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跨学科撰写技术、学术报告和科技论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专业知识面,是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
(5)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运用理论处理问题的能力
(6)培养学生运用科研成果和技术的能力,对新知识、新设备的接受和消化能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攻关能力;
(7)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高尚的品德和学术道德针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工作室方式的教学模式,现代科学则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新的科学前沿,这里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的科学突破,使科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三、研究方法
创新工作室立足于艺术设计系面向全院各个专业的学生开放,在突出艺术设计特色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将设计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如强结合、机械与电子的结合,计算机与电子的结合等,鼓励不同学科的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推动他们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索和合作。创新工作室面向全院学生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科研培训,由学生提出申请,申请获得批准后可以进入创新工作室。我们改革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工作室“模式对学生培养的基本思路为”学习和“实战”相结合,避免传统教学理论和市级脱节的弊端,另一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工作室,可以双向选择,在不影响第一工作室基础上,业余时间可以去另一个工作室实践上课,每个“工作室”以项目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操控能力,创意能力、表现力和执行力等,学生在工作室不但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还熟练掌握制作技能,有利于培养管理能力、团队能力、信息分析与研究能力、商业能力等综合能力。
四、艺术实训未来畅想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中,我们还必须构建起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担任兼职教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系列专家学术讲座、国内外毕业生设计作品联展等途径,拓展学生的视野。加强国际国内联系,定期开设不同专题的论坛,教学工作坊、专题讲学,丰富教学手段,学习国际一流设计公司和著名设计院校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和学生跨文化语境下的新的设计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