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与思考
——以“艺馨满园”工作室为例

2018-04-01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名师辅导员心理健康

王 静

(湖南城市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一、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的背景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现状堪忧。大多高校辅导员被称为“保姆”,“万金油”,履职范围广泛,事无巨细的繁琐事务决定了辅导员科研道路行走艰难。多数辅导员并非按照学科专业分配到相关学院,以致无法在所属学院获得相关学科的科研支持,辅导员往往处于“三不管”的尴尬地位。由此导致辅导员职务、职称普遍偏低,反过来又加剧辅导员科研水平较差。同时,辅导员队伍内部关系较为松散,各自单兵作战,难以“成团”。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趋势。

我国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队伍的稳定,关系到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把具有共同目标和理想的优秀辅导员整合起来,通过自主研修,专家引领等方式,组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习交流平台,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升辅导员科研水平,从而最终达到辅导员专业化进程。

(三)“艺馨满园”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背景。

“艺馨满园”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是2016年湖南省大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立项建设的项目,聚焦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心理辅导员忙于应付各种案例,单兵作战,常陷入心理辅导工作的伦理困境之中,不知如何解决,以致部分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感,自我价值缺失感。为建设“心有仰望,足有定力”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运而生。

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内涵与目标

(一)名师辅导员的内涵

名师辅导员首先是优秀的辅导员,是工作室工作的主体和灵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爱者。名师辅导员首先应是学生工作的热爱者,只有真正热爱辅导员岗位才能真正潜心做工作,做研究,才能扎根于辅导员队伍,才能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工作思路。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践行者。名师辅导员应系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经验丰富,业务娴熟,并善于将日常工作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善于将工作实际转为为自身的理念和风格,践行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名师辅导员需具有多年一线学生工作体验,有自身特有的反思与总结,能系统把握住学生工作的规律,见解独特,理解创新。能在日常工作实践中深化认识,提炼、升华,开展课题研究,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与实际相合相印,做到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

(二)名师工作室的内涵

示范引领的基地。名师工作室借助于“名师”自然应该成为“示范”基地,不论是在工作理念还是科研能力方面均应成为其他辅导员学习、示范的榜样,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共同成长的平台。名师工作室是一个由优秀辅导员共同打造的团队组织,具有整体性,集合性。是所有辅导员共同发展和成长的平台,也只有所有人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工作室才能真正成为名师工作室。

科学研究基地。名师辅导员通过深入研究学生工作突出问题,案例研讨、思想交流、业务培训、理论学习等各种方式,提升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并将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持,使名师工作室成为辅导员科学研究基地。

三、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与思考

(一)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思考

制定组织领导机制,工作室负责人配合学校学生工作部出台工作室建设管理领导机制,引导建设方向和目标;制定量化管理考核机制,对各个成员进行科研水平、工作成效、专业水平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并以实际量化标准如撰写论文,读书研讨,会议考勤,课题申请与结题等具体指标作为考核标准;完善培训养成机制,通过让成员不断学习充电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专业水平;指定经费支持机制,学校按照1:1经费配套要求,给工作室建设以经费保障;制定共享机制,基于共同研究方向的目标共同体,通过读书沙龙,科研集会,案例分享、网络会议,博客、QQ交流等方式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在交往中学习,在分享中提升的团队氛围。

(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1+1〉2”运行模式的思考。

1.1 室+1人。即一个工作室一个主持人。“工作室”不止是一个办公室,而是共同提升和成长的平台,是大家共同进步的温馨场所,它是有方向,有计划,有措施,有规范的。虽为1人,却远不止一人,是一人带领下的一个团队。主持人是工作室的灵魂,引领者,凭其思想、理念以及工作风格引领整个团队创新工作,完成名师的核心目标,实现工作室的示范作用。

2.1 导+1学。即一个导师带一个名师。“导师制”在教学工作中很常见,但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较少。工作室建设中实行导师“传、帮、带”制度。一个导师联系一个成员,可以是同工作室成员亦可是该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在“帮”、“学”、“导”的过程中完成团队建设。在指导学习过程中,要求每个成员建立成长档案,总结自我,记录成长,审视自我,通过团队“照镜子”,纠正自我。

3.1 读+1写。即阅读一本专著,撰写一篇论文。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至少阅读1本心理学专著,并结合个人工作实践进行理论总结撰写一篇高水平论文,或是读书心得,案例分析等各种文章。在读与写的过程中提升理论水平,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在沟通中学习,在研讨中提升。

4.1 访+1谈。即家访一个学生,谈心一个家庭。成员每年至少利用假期家访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与其家人谈心,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推广到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尤其是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深远,有必要在实际调研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在谈和访过程中提高工作实操性,为科研课题申报做好充分准备。

5.1 讲+1培。即一次讲座,一次培训。每学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或是个人讲座,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研讨,如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类心理健康工作会议、论坛、培训班或是参加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培训和考试。定期召开培训和讲座的交流研讨座谈会等。

(三)辅导员名师工作室运行方式的思考

1.以网络平台为依托。现代教育的大众化与媒体化愈加普遍,在“互联网+”时代,以媒体平台为依托,借助微信、QQ、微博等平台,推广团队研究成果,开展心理咨询预约,扩大工作室的影响度,对接社会服务,走出去,开展调研;请进来,学习社会知名专家的网络公开课,并做交流和总结。

2.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辅导员以学生工作为切入点,将存在的问题以及个案整合转化为课题,在平台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学习、研讨,寻找教育规律性,打造科研团队,集团队智慧形成科研成果,再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实现辅导员专业学术价值,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能手”。

3.以案例研讨为内容。工作室定期召开案例讨论会。工作中会遇到各种案例,只有将其整理分类、讨论、研究,方能总结、提升找出工作的新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同时,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也可以重发挖掘和培育各成员的内在潜质,塑造真正的名师。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前进的标杆,辐射到全体辅导员队伍。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开辟了新式路径,在网络时代,在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资源共享,实现辅导员的专业化成长,职业化定位。

参考文献:

[1].冯一秦,李建伟,宋志军,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内涵与培育策略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9(3)。

[2].张力月,从“一枝独秀”到“美美与共”——中职“名师工作室”个案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7.5。

[3].钟冲,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内涵与建设路径研究——以钟冲工作室为例[J].资源建设,2017.7。基金项目:

2016年度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编号:16MS15

猜你喜欢

名师辅导员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