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艺术审美的日常生活化

2018-04-01杨颖鑫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日常化视觉艺术大众

杨颖鑫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0041)

“自不言待,今日没有什么与艺术相关的东西是不言而喻的,更非不思而晓的。所有关涉艺术的东西,诸如艺术内在生命,艺术与社会的关系,甚至艺术的存在权利等等,均已成为问题。[1]”这一言论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视觉审美艺术伴随着社会生产技术的运用,其“神圣”“纯洁”“崇高”的社会地位明显被削弱了。即:所谓的艺术审美尤其是视觉审美的涵义也在大众的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

一、视觉艺术审美日常化之社会语境

当今社会,广告这一视觉艺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众,在我们生活中各个层面的所有一切都深深的并让你习以为常刻有广告痕迹,不管你愿意或者不愿意,这种铺天盖地式的、泛滥式的视觉“艺术“已经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并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出现在这样时空中的广告成品已经不再是有成分、具体功效构成的是在物品,当某一物品成为一个形象,由我们的手边之物变成我们的眼中之物时,距离随感知而生,使用价值变得微不足道了。鲍德里亚指出:“物品在其客观功能领域以及其外延领域之中战友不可替代的地位的,然而在内涵领域里,它便只有符号价值,就变成可以多多少少被随心所欲地替换的了。无论是在符号逻辑里还是在象征逻辑里,物品都彻底地与某种明确的需求或功能失去了联系[2]。

二、视觉艺术审美日常化之艺术情境

电影是一门重要的视觉艺术,视觉文化出现的重要依据也是电影。在我们这个时代,电影的艺术特质、生产方式和大众的精神文化消费中稳稳的占据了一席之地。

《侏罗纪公园》、《2012》、《地心引力》等科幻片、灾难片等系列电影无一不给我们提供了视觉上的“另类”体验,不断给大众带来一波接一波的“精神高潮”,它让你看到了此生看不到的东西、感受了现实生活中感受不到的事物、体验到了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体验到的经历。“好看”俨然成为了影片最求的大方向。由此,现代社会的震惊体验代替了传统的经验感知方式,带给大众的是震惊,继而是顿悟。

可以说,致力于营造视觉盛宴的电影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于影视艺术本身的审美期待,也养成了观众的视觉消费习惯,构建了人们对影像的迷恋、对现成品再造的期待、对所谓视觉盛宴的天马行空想象。这样“刺激”、“好看”的电影给大众带来的视觉快感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视觉艺术审美日常化之的文化语境

工业化大生产的商品充斥着我们这个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每一个角落,到处可见的批量化生产的机械复制技术产品的影子。写字用的笔、喝水用的杯子、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等等。人们在选择所必需品的时候,除了要求它具备基础的功能意义外,又多了另一层刻板要求——“好看”,即幻想着工业化量产的机械复制具备实用且兼备理论意义上时尚的要求。比如:我们喝水用的杯子,它最重要的作用——拿来喝水的功能在今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杯子的材质是否符合健康需要、印花是否精美、容量是否合适才是消费者重点考虑的是否进行消费的重要因素。于是我们看到了有人选择玻璃杯、陶瓷杯、不锈钢杯、水晶杯甚至金银质杯子。这当然是一种审美活动,因为在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马克思的“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无需为了审美而寻寻觅觅,而是无视不在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各种“新生代”的审美对象俯首皆是[3]。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推导和印证出:工具理性的支配和同一性的压抑,导致的消极后果是审美内在张力的消失和大众欣赏力的退化。大众艺术在风格上具有标准化、一致化的特点。在完美技术的操控下,文化日益视觉化、审美化,日益诉诸直观的冲动和感官的刺激,从而剥夺了消费者想象与反思的空间。

正是伴随着机械复制技术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标准意义上的“审美”不再是一种带着崇敬的心情对艺术的专注的凝视和思考,铺天盖地的符号、图像和影响让人们失去了这种专注,更谈不上做出准确的反映,这或许就是本雅明在专著中提出的“震惊“体验过程,毫无疑问,这种”震惊“是持续的、连续的。可悲的是,艺术的”韵味“也在大众的”震惊“中消散了,其膜拜价值已经让位于”展示价值“。所以,正如阿多诺认为,艺术的”韵味被消散了“。

罗斯托曾指出:“人有一种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新东西的需求。第一代人的需求被满足之后,第二代人又会出现新的需求,第二代人的需求被满足之后,第三代人又会产生新的需求。[4]”视觉艺术中吸足了机器化大生产的过剩能量,这种过剩的能力通过工业化的设计出的产品释放给这个社会,社会经受不起这种内爆式的连锁反应,只能由社会细胞——人来消化吸收。

在这个时代,“审美生活日常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不可避免的循环上演着。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审美过程中所散发出的灵光在今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再灵光了。大众对艺术的意义、理想、内涵和崇高的追求变得麻木、默然。鬼魅般的影像、符号、图像无时不在暴力的冲击我们的感官,假使我们做出妥协和沉默,这些元素背后有可能仅存的精神诉求会在大众的视觉狂欢中显得气若游丝,审美生活日常化VS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较量已经发生并持续的发生着。在面对这个问题上,作者认为构建健康视觉艺术是很值得思考并付诸实践的一件事。

注释:

[1][德]阿多诺,王柯平译.美学理论.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

[2]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3]雷启立、周捷.视觉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上海: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月,66页.

[4][美]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

猜你喜欢

日常化视觉艺术大众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手机UI界面设计中视觉艺术元素的构成
电视综艺节目宣传中视觉艺术的创新思考
糖尿病患者社区综合干预及其日常化管理研究
公众环境权利的诉求表达:激进化与日常化的内在逻辑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