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工作及实践举措分析
2018-04-01叶飞
叶 飞
(淮安市淮安区图书馆,江苏淮安223200)
所谓古籍,主要是指清末之前各个朝代的写本、稿本以及刻本等,自民国之后的影印、排印也属于古籍范畴,我国现存的古籍大约15万种以上。古籍已经成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且在现代图书馆藏书资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实现古籍的妥善保存,使古籍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的延伸,是我国图书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了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的实践,在保护古籍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 古籍修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检测设备亟需更新
古籍修复工作是一门传统工艺,无论是用料还是工具,都是在手工状态下进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虽然无法实现机械代替手工,但是在检测手段方面已经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使检测结果更加细致、科学。目前,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仍然停留在原始手段,检测设备也亟需更新。
1.2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古籍修复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图书馆岗位职责不够明确,责任要求过于抽象,没有制定各个岗位应该负责的具体内容。其次,工作人员数量与工作量之间不能正比,在实际工作过程张,由于人力资源较为紧张,无法做到专岗专职。要想解决上述问题,一定要构建完善的古籍修复管理制度,保护古籍的安全性。
1.3 管理人员匮乏
通过分析我国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发现其中存在着古籍数量和人员数量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以淮安区图书馆为例,其中负责古籍修复工作的工作人员只有1人,非常匮乏,修复工作非常艰巨。因此,人员匮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是现阶段最关键的任务。
2 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实践
2.1 加大古籍修复资金投入力度
要想促进图书馆古籍修复进程,加快的古籍修复工作开展力度,必须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比如,淮安区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馆内已经存有古籍2万余册,其中包括善本古籍400多册,普通古籍2万册之多,破损古籍大约占据了总数的五分之一,亟需进行修复的古籍大约占据总数的因此,要想增强古籍修复质量,加大资金投入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图书馆应该增强自身与博物馆、大学古籍等相关单位的合作,一同构建古籍修复项目,定期投入古籍修复经费。在古籍修复过程中,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使资金真正用在实处。
2.2 建立健全古籍管理制度
古籍不仅是人类文明载体,更是一种具有文物性的物品,因此,在古籍修复过程中一定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典藏环境,要明确书库、阅览室工作人员、编目人员以及开发人员的岗位职责。只有在严格的规章制度下管理古籍修复工作,才能使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此外,修复档案的建立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能够对古籍破损情况、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以及修复结果进行记录。修复档案的建立非常符合古籍修复工作中整旧如旧的原则,所谓整旧如旧,就是在对古籍进行保护修复的同时,要确保古籍的原貌,这不但是古籍修复的原则,更是文物修复应该坚持的原则。所以,古籍修复人员在修复破损古籍之前,要认真记录修复对象的破损情况,如果条件的允许的话可以拍摄照片保存。
2.3 创新古籍修复管理模式
现阶段,部分古籍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有效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破损情况十分严重,古籍修复工作亟需加强,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还要创新古籍修复模式。比如,淮安区图书馆在古籍修复工作中不断转变管理模式,积极改变古籍保护条件,进而促进古籍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对古籍的整理和应用。为了增强古籍修复工作的影响力,图书馆采取了开放式的古籍修复管理模式,由一方负责转变为多方负责,进一步促进古籍修复工作的落实。可见,在古籍修复工作中,应该正确各方建议,结合图书馆自身特点,采取符合发展要求的古籍修复管理模式,认真做好古籍修复工作。
2.4 加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
近年来,国家的图书馆古籍修复和保护工作比较重视,由文化部带领开设了古籍修复培训班,图书馆可推荐馆内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不断充实图书馆的大古籍修复后备力量。此外,要想加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还应该开办一些高级班,对古籍修复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也可以跟随能力较强的人才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由于古籍修复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任何一位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都应该从心底里热爱,这样才能提高古籍修复水平,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图书馆工作中一定要认识到古籍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拓宽古籍修复资金渠道,创新古籍修复管理模式,加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构建完善的古籍管理制度,从而有效保护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健,葛瑞华.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业务外包探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2):93-96.
[2]陈福蓉,王琼,唐咸明.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探索——以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教育,2012(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