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染整)专业毕业实习环节改革实践探索
2018-04-01何雪梅周天池祁珍明郑成辉
何雪梅 ,周天池,祁珍明,郑成辉
(盐城工学院纺织服装学院 江苏盐城 224051)
1 引言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化发展,我们国家纺织产业大力推广节能减排,创造竞争新优势,在此转型升级锲机,对纺织轻化专业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大,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充分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工程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用人标准。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实习是衔接学校教学和社会工作重要过渡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领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1-2]。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直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结合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以及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在毕业实习环节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和改革,包括推广产学研合作模式,扩大产学研的教学基地和单位,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实习方法比如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将毕业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相结合,让学生带着课题,有目的地进行毕业实习。提前将毕业实习环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及计划项目联系起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团对合作精神。改革考核制度,实行毕业实习综合考核等方法,对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实习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 毕业实习改革措施
2.1 积极推广产学研合作模式,扩大学生的实习基地
轻化工程专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专业的重要应用学科。通过对轻化专业领域人才需求与发展的深入调研和论证,结合学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目的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实习单位进行工程实践是最好的途径[3]。我校轻化工程专业与省内多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协议,比如南通联发纺织、常州伊斯特、盐城德资企业亚曼集团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师资及其他条件, 并派专人负责实习教学的管理。让学生的实习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相融合, 学生到企业后, 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 结合专业的要求及学生的个体情况,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工作并管理学生,确保取得良好的实习教学效果。通过毕业实习,学生进一步熟悉从前处理—染色—印花—整理各个阶段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相关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等,做到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的融会贯通。经过几年的探索,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取得了较好实践教学效果。但是,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轻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与企业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企业在接收学生实习的时候,考虑到自己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不高,在学生的实习内容上会有减少。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校企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是今后高质量完成毕业实习任务的重要因素[4-6]。
2.2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轻化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比较全面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年轻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大学讲台,缺乏实践经验,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实习,很多工艺还不很熟练透彻,使毕业实习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增强毕业实习的效果,轻化专业有计划的安排部分教师到企业接受实践环节的各种培训,让教师熟悉企业操作流程与技术环节,积极推动教师带领学生深入产学研科研基地,企业,带领学生扎扎实实了解企业运转情况,在产学研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意识,在生产实践中善于思考、总结和创新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紧密接触到工程实际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2.3 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毕业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学初前四周,这段时间是学生毕业设计,找工作,考研复试阶段,学生精力无法集中。在经费少、不增加实习单位负担,保证实习时间和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考研复试的学生,我们采取集中实习的方法,由实习指导教师带队组织学生在相关的实习基地实习,实习的路线比较集中,实习内容都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不考研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生源地就近原则,则直接采取分批分组(3-5人)在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单位分散实习或者单独在用人单位实习。在企业的实习内容和实践效果的获得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和达到的,轻化专业充分利用寒假这段时间结合开学几周,给于学生充分的连贯性的毕业实习的时间。分散实习比较灵活,由于实习单位不同,每个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加工对象不同,在实际实习过程中,由企业组织实习,学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更能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心得体会会更深入,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缩短工作适应期提供保证。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实习公司的试剂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运作过程。熟悉各工序生产、组织、管理等具体工程,采用相关的先进技术[6-7]。
2.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毕业实习环节作为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现场资料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往往是指导老师给出课题,学生查资料,动手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项目往往脱离企业需求,应用性不强,而且毕业设计时间短,学生得不到综合训练。经过改革,我校轻化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结合学生的毕业去向,要求有50%以上的本科生的论文题目来源于企业和用人单位。积极探索部分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过程中,采用校企联合指导,学校有指导老师,校外企业也具有一位指导老师。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实际毕业设计课题,让学生有针对地进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创新思维,解决企业部分问题,提高企业满意度,实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无缝对接[8-9]。
2.5 毕业实习环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相结合
有计划地将毕业实习环节与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构建新型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实践”转为“主动实践”,让学生尽可能真正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对象的确定、方法的制定、工艺(路线)的设计、问题质疑、分析总结等,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训练。
2.6 毕业实习综合考核改革
传统的毕业实习环节中,对毕业实习环节考核存在不够重视的现象,没有达到理论教学考核的标准,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严格规范的考核办法,实习的考核成绩极少会出现不及格,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实践效果难于达到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根据轻化工程的毕业实习大纲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依据方案,首先规范实习教学管理,落实实习教学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实习教学任务。将毕业实习考核以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形成性考核侧重于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平时表现,实习单位的实习评语和企业满意度调查以及与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相结合;我专业通过实施实习教学中的形成性考核,使对实习生的“放羊式”管理,到对实习生进行层层落实责任,实施实习教学的责任制管理,形成了实习教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终结性性考核采取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轻化专业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11-12]。通过对轻化专业综合的基本理论考核,对实习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考核的每一个层面都是实习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几年的毕业实习改革,学生的实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实习考核通过率达到99%以上。
3 小结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工科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因此,把握好学生毕业实习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要环节。轻化专业通过对毕业实习环节的改革,扩大实习基地,增强双师培养,有效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等结合,最终实现用人单位满意,学生积极性提高,获得高质量的实习报告,学校毕业实习质量提高三赢的局面。
[1]陈清华,王开松,张国荣,朱增宝.高校大学生毕业实习困境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10):1-3.
[2]张广知,黄小华.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践[J].2015,199(6):146-148.
[3]赵晓燕,纪俊玲,林富荣,陶永新.学科交叉型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思路[J].广东化工,2013(19):166-167.
[4]孙衍宁,牛梅红,初婷婷,张健.浅谈毕业实习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指导意义[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7(03):75-78.
[5]蔡敬民,魏朱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6):14-21.
[6]吴海江,何晓明,邹利华,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模式研究[J].时代农机,2017(06):159-160.
[7]杨惠芳.校企合作下的毕业生实习优化——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7(04):142-145.
[8]张枫,邵建群,石晨,李青原.借助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 [J]. 2017,3(3)184-186.
[9]王立峰,王新政,肖子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4):489-491.
[10]周曼,邹志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新校园(上旬),2016,402(5):145-146.
[11]苗庆显,黄六莲,陈礼辉,胡会超,张敏.提高轻化工程专业毕业实习环节效果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造纸,2016(1):43-46.
[12]卢明,刘一萍,张光先,黄宏佑,何丽.轻化工程(染整)专业实习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1):275-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