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保护与管理平台创新研究*

2018-04-01

山东纺织经济 2018年2期
关键词:桑蚕丝蚕桑技艺

刘 鹤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 314001)

蚕桑丝织迄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在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蚕桑丝织的传统生产技艺,包括养蚕、缫丝、丝织、织物设计和织造技术等。其中蚕桑民俗、丝绸文化与丝织技艺及相关历史文物等整体的原生态保存性好,活态传承脉络清晰,在2009年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杭嘉湖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和先进的丝织技艺,成就了浙江“丝绸之府”美誉。其中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湖州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南浔辑里湖丝织造技艺等代表了杭嘉湖桑蚕丝织制作技艺最高水平。长期以来,桑蚕丝织织造技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相承,目前,受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影响,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及相关民俗风情在工业化冲击下处于濒危状态。目前,杭嘉湖当地政府在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保护上采取了多种措施,虽然延缓了传统技艺的消亡速度,但是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而针对桑蚕丝织传统技艺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字化保护及相关研究非常少见,基于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现状,本文从数字化保护出发,探索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保护和管理平台创新可行性之路。

1 杭嘉湖桑蚕丝织技艺数字化保护方案

目前,杭嘉湖当地政府在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保护上采取了很多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减缓了丝织技艺的消亡速度,但传统丝织技艺的保护进程和形式尤其严峻。桑蚕丝织传统技艺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字化保护势在必行,基于目前桑蚕丝织技艺非遗保护存在的问题,探索传统技艺非遗项目数字化保护的有效方法及可行性方案。

1.1 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化资源库建设

杭嘉湖桑蚕丝织技艺保护形式属于传统技术的资料档案数据存储和分散管理保护,这种传统技术保护手段难以长久对数据进行存储。以传承人为线索,以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为载体,对现有杭嘉湖桑蚕丝织蚕、桑、丝、织、染、绣等传统生产技艺全过程跟踪式记录,以及对桑蚕文化习俗、民间信仰、民间歌舞等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丝织技艺进行摄影、三维建模,并进行数字化的处理,探索桑蚕丝织传统技艺原始数据获取与保存的新形式;通过对杭嘉湖桑蚕丝织民间传统技艺的工艺流程、传承人口述,采用高清摄录设备,完成音频和视频的纪录,将种桑养蚕、丝织织造、手工印染等传统技艺整合,转成数字格式,构造规范的数据资源采集、加工和存储工艺,探索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多形态非遗数字资源数据档案库建设路径。

1.2 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方案

针对目前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保护存在的一些难题,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保护涉及到数字化资源库、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数字化管理等方面内容。

(1)数字化传统技艺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传统技艺保护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较为初级,没有形成系统性保护措施。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传统技艺的保护更有利于传统技艺的分享与传承。将杭嘉湖地区代表性的蚕桑丝质技艺进行数字化保护,首先应深入传统技艺保护基地,对传承人的传统技艺过程进行全过程采集、利用二维、三维技术对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进行数字化图像、音频和视频的搜集和保存,采集技艺的过程包括技艺人的操作、口述等个方面数据资料,并进行整体的编辑、分析和整理,并进行不断的补充与更新。其次,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包括3D、动画软件进行编辑设计,对不同种类丝织手工技艺进行数字化模拟辅助设计,按步分级进行设计丝织技艺的小片段,模拟技艺操作的全部过程和细节,并辅以文字,便于大众的解读。此外,对手工技艺历史发展和演变、传承人及相关文化活动等方面,应组成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团队进行系统的调研、梳理和整合,制作便于查阅、浏览的全方位数字化资源库。

(2)实景活态展示

在传统技艺保护中,其活态传承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与文化的展示与传播,探索运用数字化实景展示技术。在代表性丝织技艺文化传承馆中,布置添加丝织相关机具,再现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制绵、织绸和民俗活动手工技艺制作过程,展示各地蚕乡民俗活动,并运用投影、专题片、动画等多媒体数字化展示技术进行烘托,建立一套典型的传统手工技艺实景与模拟展示平台。此外,在特定空间设置体验区域,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加与体验者的互动环节,使人们更好地参与到传统丝织技艺情景中。实景活态展示能够呈现传统丝织技艺的真实场景和过程,在传承传统丝织技艺和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数字水印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是将典型标识信息直接嵌入数字载体当中,包括文档、多媒体、软件等,其载体的使用功能不会改变,并不会被人的视知觉所感知到。这些隐藏在载体中的信息,可以标识创建者、判断载体信息是否被篡改、传达相关隐秘信息等目的。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对桑蚕丝织技艺的图片与视频资料添加数字化水印,保护桑蚕丝织技艺文化资源本体和民间技艺传承过程中的设计到的相关数字资源,防止对蚕桑丝织技艺数字资源和产品的修改。

1.3 构建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多源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据库资源,借助新媒体信息化处理,建设数字化网站。从蚕乡遗风、制丝技艺、丝织奇葩和保护传承四个部分探索杭嘉湖桑蚕丝织织造技艺数字化资源后台管理,如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湖州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南浔辑里湖丝织造技艺、嘉兴民俗文化轧蚕花等数据资源、图片、音频、视频、三维、全景、文字描述等,研究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数字资源录入与加工、资源检索查询和统计对比等操作与管理,构建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多源数字资源管理平台。

2 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平台建设意义

杭嘉湖桑蚕丝织技艺是活态文化,它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技艺在各级网站中没有正式的文档材料,随着时代发展,桑蚕丝织文化及技艺慢慢在流传中消失,缺少原始资料与信息佐证。因此数字化档案记录与处理,对于杭嘉湖桑蚕丝织技艺活态资源保护和传承至关重要,有利于多源文化资源保护。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对杭嘉湖桑蚕丝织技艺及文化的再现与展示,是对其技艺和文化外拓与延伸,是非遗文化的创新型传承,时至今日,在江南水乡这片土地上仍然保留着传统蚕桑丝织技艺及各种丰富多彩的的民俗活动,有利于对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与保护,提升非遗的公众展示服务。

运用先进数字化技术,创建网上数字博物馆及形式多样的专题网站,可以突破地域空间限制,让民间传统丝织技艺在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展示与分享,有利于扩大影响力增加受众,有助于摆脱宣传推广难等困境。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对传统技艺的操作流程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文字描述等进行及时采集和数字化分析处理,有利于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织造技艺的规范化管理。

3 结语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是一项植根于中华大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有中国原创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在杭嘉湖地区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桑蚕丝织文化及技艺慢慢在流传中消失,建立数字化保护和管理平台迫在眉睫,研究桑蚕丝织传统技艺数字化资源库的建设,探索数字化保护与应用方案,构建杭嘉湖桑蚕丝织传统技艺多源数字资源管理平台等相关领域内容,为保护和传承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弘扬中国蚕桑丝绸文化,为传统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发展搭建平台。

[1]顾希佳,王曼利.杭罗织造技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2.

[2]孙琳,陆剑.双林绫绢织造技艺[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3]丰国需,王祖龙.余杭清水丝绵制作技艺[M].浙江摄影出版社,2014.

[4]李岑,刘晓鸽,等.杭嘉湖平原桑蚕业发展制约因素的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22).

[5]刘抚英,俞敏敏.杭嘉湖地区近现代丝绸工业遗产考察研究[J].工业建筑,2015(08).

[6]宋俊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几点思考[J].文化遗产,2015(2).

[7]钟蕾,周鹏.新媒体多元化形式下的非遗数字化保护探析[J].包装工程,2015(10).

[8]刘新伟.移动数字版权管理及相关水印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

[9]陈日红.基于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形象传播[J].包装工程,2015(06).

[10]周敏.基于信息时代下非遗数字博物馆网站受众群体分析[J].科技传播,2014(23).

猜你喜欢

桑蚕丝蚕桑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石墨烯桑蚕丝变身传感器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丝素肽增重处理对桑蚕丝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桑蚕丝制品中增重剂的定性和定量测试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