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变”与“不变”

2018-04-01王丹郑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河南郑州4500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王丹(郑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河南 郑州 450000)

前言: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具有自身特殊的内容体系与目标体系。所以改革应该在“变”与“不变”辩证协调中逐步推进。

一、柔性设计——以变促变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信息时代的到来,以“互联网+”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应该是以变促变的。教学内容是信息化时代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对象。一般来讲,以柔性设计的方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内容的改革主要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题式教学

所谓专题式教学依旧应该以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将其中所包含的理论体系与知识架构,根据一定的逻辑关系与教育规则实现灵活的取舍,从而使得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又具备一定的逻辑关系,将每一个部分设计成为一个议题,而教学就是若干个议题讨论的组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将其整合为大学议题、思想议题、伦理议题、法制议题、综合议题五个专题,在每个议题之下可以进行细化分解,分成若干个小专题展开教学。在针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课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专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改革开放、国家安全与外交格局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效应用专题式教学的方式可以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发挥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优势[1]。与此同时,专题式教学可以让更多的教师为一门课服务,这就颠覆了传统当中“包教天下”的先验性错误,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实现对专题的自主性选择,从而可以有效提高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二)问题式教学

所谓问题式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将问题作为主线实现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将问题的设置作为引导实践活动的先决条件。有效应用问题式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提高现代大学生的政治辨别能力以及应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对信息化时代中网络教学与思政教育相整合的自觉应变。问题式教学能够与大学生活跃的思维、对时政新闻高度的关注、对于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很强的情况相匹配。问题式教学有利于满足当代大学生渴望自主学习与发展式学习的价值诉求。著名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曾经在“意义学习理论”中指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的实践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符号与信息远比强制性知识灌输的效率要高。问题式教学的优势是以问题为桥梁,以学生的现实需求为基础,在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集中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与层次性,可以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架起桥梁,进而避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成为传统私塾的文字游戏、概念叠加、言之无物。

(三)实践式教学

所谓实践式教学是指在开展思政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和进行多项的实践安排,逐步引导现代大学生有效应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结合国内外发展实际情况,自主性的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时代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也是推动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措施。“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属于实践的范畴,将理论引入神秘主义的思想,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验证与解决”。在翻转课堂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有效的调整与优化课程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2]。笔者认为在实现改革的过程中,首先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讲应该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的高度进行重视,设置专供实践教学的学时、划拨专项经费、引导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将传统的理论教学挪出教室,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当中,如可以去工厂、农村、博物馆参观,可以去法院、检察院、企事业单位见习,可以去烈士陵园、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等等。与此同时,应该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制作“红色记忆展板”、“革命圣地宣传板”等,以社团或学生会为主体组织爱国主义专题演讲比赛、红色经典歌曲传唱等活动。在每个学期都要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法律基础知识竞赛等等。另外,可以定期邀请知名企业家、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走近课堂开展专题演讲,与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与体验。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体真正是学生,可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刻的体味与感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

二、刚性设计——变与不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发展中德育的内容与方式处于永恒变化与发展当中。翻转课堂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改革根植于社会的转型发展,是教育部门、学生以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3]。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求变”、“思变”、“促变”的过程中,结合思政教育课程的基础特点与特质,那些基本原则是不应该变化的,所以笔者坚持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理解中进行。

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改革的过程中本质内容的规定性,也就是意识形态不能发生改变。现阶段,各高校所开设的四门思想教育课程是从不同的维度实现对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育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得到普遍认同与践行的理论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利器,是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途径,上述意识形态渗透在每一门课程的字里行间。在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堂永远都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强化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是时代、社会、国家、党中央赋予每一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每一位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正如伟大思想家、革命家列宁所言:“你们是万千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带头人……”。对于社会主义事业来讲,对于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讲,对于“中国梦”伟大构想来讲,对于解决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来讲,青年大学生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力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道德修养水平、政治素质,与他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是否与共产党保持一致,关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与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高校思政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与本质规定性都不能随着时光荏苒褪去韶华,一定要旗帜鲜明的反对一切淡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淡化思政教育理论课意识形态规定性的形式。

结语:总而言之,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应该在变中思变,在变中求变,在变中促变,树立创新发展的新理念。但是,也要认清思政教育的特质与价值诉求,明确什么需要变,什么不可以变,在刚性设计与柔性设计相结合、相整合、相融合中保持思政教育的结构张力,实现思政教育的万古长青。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