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方古典主义油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影响

2018-04-01吕晴晴齐永新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山东淄博255000

丝路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古典主义工笔人物画

吕晴晴 齐永新(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山东 淄博 255000)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审美特征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相对于山水画和花鸟画来说,工笔人物画兴起最早,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独立的绘画作品。那些流畅飘逸的墨线,写实又带夸张变形的人物造型,就可窥视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审美特征已经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通过形似达到神似,要求画家在追求外在形体的形似之外,更要注重表达内在的精神。“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形成是逐渐丰富绘画语言形式的过程,使得线条的运用不止停留在外貌的表现上,而向传情达意的意象方面发展。以线造型与以形写神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审美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唐朝是其发展高峰,工笔人物画用于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社会作用被人们关注。吴道子是那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他以独创的绘画技巧表达着人物的传神与变化,《送子天王图》《历代帝王图》等作品中人物衣袖无风自飘,线条具有强烈的动感和节奏感,变化多端。其线描艺术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

时至今日,以线造型和以形写神更加全面发展,形式多样,技法完备,仍作为工笔人物画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但正因如此,唐以后的工笔人物画程式愈加复杂,禁锢其向前发展,导致山水画、花鸟画后来者居上,成为中国绘画之主流。五四运动以后,徐悲鸿等人开始探寻中国画新的发展道路,学习西方绘画的思想观念和表现技法,改革中国传统绘画。

二、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审美特征与艺术语言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秉承古典主义精神的绘画,在十七世纪发展到高峰。如果说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是画家们内心精气神的写照,那么西方古典油画表达的则是一种美的理念,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追求理想美,画家把众人身上最美的特征抽取出来并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创造这类典型的美。德国画家丢勒表示:“如果您想画一幅漂亮的人体,就必须选取某些人的头部,选取另一些人的胸部、手臂、腿、手和脚……因为,完美可由众美聚合而成,就像蜂蜜采自百花。”他们笔下的人物传达着优雅与和谐,突出了古典与严谨。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拉斐尔一直被称为古典主义的楷模,他的作品《雅典学院》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宏大严谨的场景,以焦点透视法描绘的层层拱门,利用建筑的造型和光影的交替,产生节奏鲜明的空间深度,主要人物在灯光的照射下格外突出。不同性格和不同年龄的人物组合使得画面自然和谐,疏密有致,在统一的整体中又保持着生动的节奏变化。用流畅圆润的线条和理性准确的明暗造型刻画的人物形象都严谨而优美,于真实中显示出理想的审美特征。

古典主义画家追求“视觉上的真实感”,即再现真实,因此写生成为绘画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这与中国传统绘画中强调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目识心记”、“胸有成竹”有本质上的区别。二十世纪,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原因,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停滞不前,而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更是陷入窘境。康有为的《万亩草堂画目》认为合中西画而为学画新纪元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徐悲鸿在《中国画之改良论》中提出了鲜明的写实主义理论,他的理论对于以后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推进和鼓励大批的现代工笔人物画家积极向西方学习写实的造型观念、构图、透视等技法。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自身特有的绘画材料和表现语言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理性写实的观念和表现手法,得到了更长足的发展和突破。

三、现代工笔人物画对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吸收与融合

对西方古典主义油画造型的借鉴给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带来了生机。现代工笔人物画对于解剖学和透视学不是机械的全盘接受,而是在以线造型基础上的适当借鉴。首先,引入西方解剖学中的结构比例,改变传统绘画中僵化的造型风格;其次,将写生纳入创作过程中,运用素描细致的刻画人物神情动态,但抛弃其西方古典主义中描绘光影的技法;最后,在画面整体构图与空间透视方面,画面空间与层次更加丰富可感,但还是立足于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中散点透视与平面化的基础之上。

何家英是现代工笔人物画的主要代表画家。他将我国的传统审美趣味和西方透视方法结合起来,以传统画面意境为基调来表现当代的气息,画面既有写实的人物形象又有空灵的画面意境,在继承传统上又有一定的创新。作品《秋冥》描绘了正值青春的少女在凝目冥思的情态。画幅借鉴西式拱形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安定气氛,强化了作品形式意味与典雅气质。画中天空湛蓝,秋叶金黄,人物素白,蜷曲着身子坐在地上,一双明眸出神的望着远方,营造出诗意般的梦幻场景,让人读到的的是少女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品中的空间构图,融合传统工笔人物画二维空间和西方三维空间关系。人物以线写实,并无明暗关系,以形写神。

现代工笔人物画家张见的作品细腻、柔和、淡雅,初见张见的作品就会被其独特的构图形式所吸引。张见的工笔人物画经常会选择人物侧面的角度去进行刻画,压缩人物体积而注重平面效果,这不仅仅是西方古典主义人物画的特点,而且在表现平面的时候,也能凸显节奏和韵律,从而塑造出几何造型的特点。人物画的背景按照画面本身的对应关系来安排画面,使得形成强烈的构成特点,使之更注重精神意味的表达。其作品《邀约》很明显能体现出对于西方古典主义油画在画面造型和构图等方面的吸收与融合,截取女性侧面半身局部,塑造成简约的几何形轮廓。背景中梦幻明亮的天空与空旷苍黄的地面,按照西方古典主义科学的黄金分割比例和透视原则来处理。两侧的棕榈树也充满画面几何分割的构成元素。在人物塑造中则细腻含蓄,延伸观者的想象空间,这和我国传统绘画中注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观念相通。由此可见张见的工笔人物画在造型形式、构成方式上,都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古典主义油画,但它仍然注重中国传统的以线造型和审美情趣。

四、现代工笔人物画对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吸收与融合过程中的启示

中国现代工笔人物画在当代的社会中正焕发着欣欣向荣的生机和百家争鸣的势头,对西方古典主义油画的吸收与融合,使我国的工笔画人物不断开拓新的局面。但,我们更应意识到中国工笔人物借鉴西方古典主义不能够靠简单的粘贴复制或者全盘接收,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几千年的结晶沉淀,更不容我们全盘遗忘或否定。以传统为基准,积极吸取外来艺术的精髓,结合时代的发展脚步,才会使艺术作品更具时代精神价值,让当代工笔人物画家有更多的选择,当代工笔人物作品有更多元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古典主义工笔人物画
偏爱红黄蓝的古典主义画家
绘画之本:欧洲古典主义大师素描
走进鼎盛的唐代人物画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向古典主义致敬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夏日》国画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