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霍尔“解码”模式下粉丝电影受众立场分析
——以《小时代》为例

2018-04-01热莞哈布里哈孜

视听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时代符码解码

□热莞·哈布里哈孜

《小时代》是典型的粉丝电影,它的粉丝不仅是该电影主要的解码者,同时也是编码者。据悉,《小时代》系列电影获取了高达20亿的票房,单从票房来看,它无疑是成功的。另一方面,受众对《小时代》的评价褒贬不一,《小时代》第一部到第四部豆瓣评分分别为4.7、4.9、4.3、4.6,显而易见陷入了“烂片高票房”的怪圈,其争议之多,引起了全民热议《小时代》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我们去思考其中的原因和意义。本研究从霍尔“编码/解码”理论出发,从受众立场分析观众对《小时代》的三种解码方式,从而提出改进和完善粉丝电影制作和发展的方法。

一、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

斯图亚特·霍尔的《电视讨论中的编码和译码》一文是媒介与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该文献的中心内容是电视话语“意义”的生产与传播,其理论基础来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生产、流通、使用(包括分配或消费)以及再生产四个阶段,并将这种“意义”的生产与传播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阶段,也是“制码”阶段。第二阶段是“成品”阶段。此时的电视作品变成一个开放的、多义的话语系统。第三阶段是观众的“解码”阶段。①霍尔对电视观众的“解码”提出了三种假想立场:“主导—霸权”的立场、协调的符码、对抗的符码。他提出这三种模式不是分离的,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结的,就像标尺上可滑动的游标刻度。②

二、基于“解码”模式多元的受众立场

依据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受众对《小时代》所体现的丰富的内容也会有各种解读,人们经常根据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或者运用现有的知识结构来解读媒介文本意义。

(一)“主导—霸权”立场下《小时代》的受众解码

在“主导—霸权”的立场下,受众从媒体所发布的内容中获取直接意义,可以说受众是在主导符码范围内进行操作。媒介主导了受众的思维和思想。该模式下《小时代》的粉丝受众受影响较大,《小时代》的电影制作团队将原小说影响因素融入到电影的内容中,使《小时代》小说的粉丝对其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小时代》上映之后在时光网、豆瓣网、网票网的评分都普遍偏低。虽然对《小时代》的内容恶评如潮,但影片票房却是节节攀高。将《小时代》改编成电影,将原小说的“粉丝”转化成票房,从某种程度上是《小时代》的编码者契合了“粉丝”这一群体解码者的需求,使解码者愿意主动接受和欣赏电影。

产生这种现象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网络宣传,受众关注度高。《小时代》的目标受众明确,受众是定位为15至25岁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为20.3岁,中国10到19岁的网民达到22.8%,网民中20到29岁的年轻人所占比例最高,为31.5%。③“90后”成为其目标受众,而其粉丝也是以这些“互联网原住民”为主,电影的宣传主要是网络宣传,不看其宣传手段,就其宣传目标而言,票房能成功也是必然的。

第二,大数据加持,受众主动参与。《小时代》电影从受众定位宣传到内容改编,都是由数据来引导的。郭敬明曾坦言,会通过查询和购买数据来分析《小时代》电影的受众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对比,把观众喜欢的部分保留下来,再进一步强化它,不喜欢的则抛弃。制作团队也对《小时代》电影前两部的受众数据做出了分析,使电影制作方了解到电影中缺什么,到第三部时完全服务受众。因此,即使《小时代》电影前两部的口碑很差,但是《小时代3》在上映之后依然获得了高票房,公映首日票房便破亿,打破了由《小时代1》创下的2D电影的首日票房纪录。

第三,品牌效益,受众甘于消费。《小时代》本身和作者的品牌都充满着符号意义和商业效益。除了对于奢侈品的狂热追求的极端消费理念,郭敬明的身高也能成为媒体所津津乐道的炒作点。④从票房来看,《小时代》的“粉丝经济”和品牌策略的确引起了粉丝受众的追捧和认同。

(二)“对抗符码”立场下《小时代》的受众解码

《小时代》的票房高低和它的评价高低并不成正比。年轻的粉丝群体对于《小时代》是接受和支持的,而对于大多数专业人士而言,《小时代》的网络评分低便是客观公正的体现。粉丝群体重视电影的体验和认同,而专业人士则侧重于其剧本内容、拍摄技术、叙事逻辑、主流价值等的优劣。

《小时代》上映之后影评人、微博“大V”等与郭敬明“粉丝”在微博上掀起的骂战,形成了“小时代”现象。影评人批评《小时代》电影物质、拜金,而《小时代》电影的“粉丝”们说影评人不能与时俱进。《人民日报》在《小时代》上映后发文对该片做了报道⑤,文章批评了影片的物质主义思想,提醒观众理性观影。但是郭敬明没有对此做正面回应,网络上对此形成了舆论传播,网民因此也进行了激烈讨论。

从上述种种现象可以看出,“对抗符码”的立场在《小时代》的激烈讨论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价值观的“对抗”解码。与传统的主流价值观相比,《小时代》的“物质主义”引发了传统价值观的秉持者的批判,电影中青春的叛逆、社会的物欲表达了当代青年人对物质的理解以及追求,这种现象使影评人担忧。在《小时代》中,对于选择物质还是爱情,电影体现了物质高于爱情的价值观,这是对传统的“真爱至上”的普世价值观的冲击,也是影评人对其价值观产生“对抗”的原因之一。或许郭敬明想表达一种青年的叛逆与成长,而影评人的“对抗”解码,是以一种完全相反的方式去解码,他们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以一种批判的精神去理解电影的内涵。从持有的原有价值观来看,“对抗”也是情有可原的。

第二,电影制作方面的“对抗”解码。在豆瓣影评里,有不少人批评电影的叙事逻辑,豆瓣电影评论中署名为夏奈的网友评论道:“这部电影之所以不好,是在于情节破碎、故事前言不搭后调,很多东西都讲不完整;镜头呈现也过度煽情,像是从央视八套的韩剧中剪辑出来的,一点都不像是一部电影;在来之前,我看到水军说这部影片不只是有逆光和长镜头,镜头切换非常好莱坞。我心想故事也不差,要是真能拍成《相思成灾》这种接地气的轻喜剧就好了。结果谁说不是只有逆光和长镜头,除了逆光和长镜头还有什么啊?”⑥诸如此类对于电影的剪辑、制作、叙事逻辑和演员表现等方面的质疑声屡见不鲜。在“对抗”解码中,受众认为《小时代》在其内容、制作等的表现上并不能体现道德意义和审美价值,导致影评与票房不成正比。

(三)协调立场下的受众解码

协调立场下的受众解码是介于以上两种立场之间的一种受众解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受众明确地知道和理解解码内容的主导内容和专业领域指向,能够协调地对信息进行理性的选择。《小时代》观影者中协调立场下的受众,有着自身的谨慎考虑,他们既不像粉丝群体那样盲目支持,也没有专业影评者那种极端批判。在这种立场下,受众不会像“子弹论”那样受编码者和传播者的必然影响,也不会因为专业人士的批判而质疑和消极地看待电影。

豆瓣影评署名张张的网友评论《小时代》具有协调的立场,其评论的标题为“打五颗星的都是脑残粉,打一颗星的都是脑残黑”,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他并不趋向于热情追捧,也不趋向于极端批判,他对电影的优点和不足都进行了一些评价。优点上他认为:郭敬明选角很成功,角色扮演者有名气也有特色;影片内容笑点十足,彩蛋很受欢迎;对于“猫捉老鼠”和时装发布会两段长镜头感到佩服,在许多镜头表现上抓到了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影片的服装设计和选择很时尚。不足之处他认为:剧本本身没有内涵,大段不明所以的煽情过多,人物过多,内心表达内容时长过少,为了感动而感动;演员多是台湾人,讲话有台湾腔调,听觉感受别扭;电影分为上下部,感觉多此一举。

从这位网友的分析可以看出,他对电影没有极端的立场,对于电影文本的内容、制作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自己主观的感受和客观的评价。在微博上,也有许多受众对各种信息秉持协商的立场,在炒作性和论战性的话题下,除了正反方的辩论外,这类受众往往是中立地、理性地、选择性地观战或参与其中,但可以肯定的是,信息传播对其产生影响,受众有自身的选择性接触。

三、结论

霍尔的三种解码模式体现了三种受众立场。

“主导—霸权”的受众立场体现了《小时代》的重要影响,正是因为这类受众,即粉丝群体热情地追捧和传播,才使《小时代》系列电影的票房节节高升,而他们的欣赏和接受则基于《小时代》小说打下的强大粉丝基础。《小时代》具有重要影响,体现在其传播范围广,无论好坏,其传播效果是强烈的,为传播者创造出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对抗符码”立场下和协商立场下的受众立场都体现了传播不等于接受的观点,不再认为文本如何观众接受的结果就如何。两种模式中,前者是激进的,其立场立足于物质与道德的对立和专业与业余的对立之中,是绝对的批判和对立;后者是理性地欣赏和批评,它包含了“主导—霸权”的立场和“对抗符码”的立场,将两者协调结合,在发挥了受众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更加客观地看待被传播的信息。

基于协调的立场,笔者认为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时代,粉丝电影的制作,不仅仅要迎合粉丝的需求,也不仅要利用好“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不止以“票房”作为粉丝电影的利益目标,也要去思考“对抗符码”提出的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改革与创新,那么观众就不会有所关注,极度“对抗”的解码是不对的,但是这种现象不容忽视。粉丝电影不能仅仅面向粉丝群体,更要去倾听协调者的立场,协调地完善自己,不能仅在电影的宣传上和最终的商业效益上发力,也应该重视受众的解码方式,以受众为电影制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促进粉丝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王磊.电视话语制码解码的三个阶段——重新解读霍尔的电视话语制码解码理论[J].当代传播,2003(02):75-77.

②陈灿.编码解码视角下的“韩寒现象”[J].青年记者,2010(26):15-16.

③王艳妮.《小时代》(系列)电影传播策略与效果研究[D].西南大学,2015.

④王誉俊.粉丝电影营销的传播学剖析——以电影《小时代》为例[J].东南传播,2014(02):44-48.

⑤杨迪人民日报评《小时代》:是青春表达还是“伪理想”? [EB/OL].2013-07-16,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3/0716/c87423-22211241.html.

⑥夏奈.豆瓣评论:很难在一部电影里,你看到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倒退[EB/OL].2013-06-27,豆瓣网.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6136569/.

猜你喜欢

小时代符码解码
《解码万吨站》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解码eUCP2.0
符码的游戏艺术
NAD C368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Quad(国都)Vena解码/放大器一体机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美版“小时代”力压科幻大片